相信台灣網路創業還大有可為的林之晨,沒有承接父母親的人脈與資源,透過PK大賽篩選網路創業家,建立他在網路社群驚人的影響力,也不斷衝撞社會對網路既有的成見。
這位跳出來大聲疾呼的年輕人,不僅相信台灣網路產業仍大有可為,還努力寫網誌推廣觀念,到處演講陳情,並引進美國「精實創業」,顛覆國內創投業的作法;如今,更培養出二十多個創業團隊,其中也包括日前獲《紅鯡魚》(Red Herring)選出亞洲網路百強的企業。這位三十三歲的網路社群新明星,已擁有超過六千位粉絲,他就是之初創投創辦人林之晨。
走進之初創投的辦公室,不到三十坪的空間,只擺了幾張桌子,沒有抽屜,沒有置物箱,每張桌子就代表一、兩家公司,總共擠進了十二家公司。每家公司員工僅兩、三人,每人都只有一台筆電,除此之外就沒有其他多餘的東西了。在另一個樓層,同樣的空間,一樣擠進了十一家公司,大夥正在旁邊會議室討論這周的進度與成果。
發掘網路新秀
「我們提供免費的創業場地與諮詢服務,未來則取得優先投資權。」即使寒流來襲,依然一身牛仔褲、襯衫打扮的林之晨說。從去年六月起,他就開始這個創業選秀的過程,第一屆是從三十二隊中選出十一隊,培養到去年十一月底,如今已畢業,並大多成立公司運作。第二屆則從五十二隊選出十二隊,如今還在起步育成階段。
在每一屆創業團隊中,林之晨提供諮詢輔導,也創造大家交流溝通的機會。每周他會請大家報告進度,別的團隊也可以給回饋,同時經常會請成功創業家來演講,讓大家知道別人如何走過創業的辛苦路。這些努力,也讓林之晨成為網路社群中最具說話分量的新生代。
「這種創業模式,有如『星光大道』的PK戰,從中選出最優秀的選手。」之初創投另一位合夥人詹益鑑說,之初不僅要求結果,也很重視培育過程,因為半年內團隊們朝夕相處、彼此幫忙,可以培養出革命情感,也激發出更多的創意發想及團隊合作,整個過程與星光大道的選秀很接近。
詹益鑑是台大電機博士、政大MBA,早期曾在創投界服務,但覺得傳統創投無法滿足網路創業者的需求,因此與林之晨一起創立之初,也走出一條創業育成與創業投資結合的新模式。從這個發掘網路新秀的過程來看,林之晨與詹益鑑團隊扮演的角色,就好像「網路創業星光大道的王偉忠」。
其實,早在十二年前,林之晨台大畢業後就曾經創業,當時想做類似戴爾電腦的網路直銷生意,但為了在網路上接訂單,必須花錢架網站、買機器,生意還未開始就燒掉三百萬元。如今網路基礎設施完備,雲端應用已成熟,創業成本大幅降低,而網路市場大餅又愈來愈大,讓林之晨覺得創業機會更加成熟。
「我常講,現在網路創業的效益比以前高一萬倍,因為成本只有以前的百分之一,但回報卻可以變成一百倍,乘起來效益就是一萬倍。」此外,在台灣創網路公司,目標市場並非只是台灣二千三百萬人口,還包括香港、新加坡、東南亞及北美等地的繁體字使用人口,以台灣在華人市場的領導地位,市場空間絕對沒有大家想像地小。
不接棒醫生世家
回想自己最初的創業,林之晨說,那是一個不斷犯錯,一直在做中學的過程,後來,他覺得自己還不夠,就到紐約大學史騰商學院念MBA,進修充電。
在紐約六年時間,林之晨感受相當大的震撼,尤其是最近幾年紐約市網路創業急起直追,去年創業案件與舊金山一樣多。他不僅利用課餘親自參與不少新公司的成立,也因此有了更完整的理論框架,把先前創業經驗再消化。回台灣後,將這些心得轉化為行動,開始他的創業宣揚之旅。
林之晨出身醫生世家,父親是前台大及榮總院長林芳郁,母親是國內整形名醫林靜芸,唯一的妹妹也跟著父母腳步當醫生,而且妹妹最近也很紅,因為連勝文遭槍擊,送到台大醫院急診室時,正是林之晨的妹妹在值班。
對醫學沒興趣的林之晨,走的是網路創業這條寂寞之路;不論是九九年的創業,或是從紐約回來後投入網路創投,都沒有獲得父母太多支持。「母親覺得我應該好好去找個工作,不要這樣不務正業。」不過,最近由於不少媒體採訪他,「我把這些報導拿給她看,她才比較肯定我在做的,是對社會有意義的事。」
林之晨坦言,醫界是較封閉的環境,誰也不服誰,進步得很慢,雖然父親林芳郁也是相信內部改革的人,例如革除當時台大醫院的紅包文化,但激進的林之晨有時還是會看不慣,與父親就會有類似如下的對話:「你去跟你那個同學講一講,不要這樣亂搞嘛!」
獲《紅鯡魚》肯定
出生:1978年
現職:之初創投創辦人及合夥人
經歷:碩網資訊(Intumit)、Sosauce.com網站創辦人
學歷:紐約大學史騰商學院MBA
一、顛覆傳統創投業作法,用育成與創投培育網路新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