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媽媽們請對自己說:今天真是不容易,辛苦自己了

媽媽們請對自己說:今天真是不容易,辛苦自己了

2015-02-22 11:15

只要有一個以上的孩子,特別是活動量大的男生,生活不是只有瑣事本身,肩上還要扛著照顧孩子的安全與責任,每天睜開眼睛就開始,全年無休。如果再加上家裡有需要照顧的長輩,那根本是魔鬼般的心理壓力。

媽媽的委屈
聽了一位媽媽的無奈,有些感觸,跟各位分享:

我自己喜歡孩子,也帶孩子,孩子的生活大小事,我都參與。有帶過孩子出門的家長可能比較清楚,如果孩子小,要帶的東西很多,要注意的事也多,像是尿布、奶瓶、防蚊液、孩子的小玩具、吃藥、換洗衣物、食物剪或副食品、衛生紙與濕紙巾......。常常一趟出門,還要順便辦一些事,繳費、買菜、看醫生......等等。

一個人,要照顧好自己,也要照顧好孩子,要做的事很「雜」。很多媽媽在生完小孩之後,會發現自己頭腦退化,體力也變得不夠,特別是現在高齡產婦一堆。這不是托詞,這是事實,容易東漏西漏,無意中粗心犯錯,也容易讓人心情浮躁。

事非經過不知難
在心理學上,壓力粗分兩種:重大事件、日常瑣事。重大事件,像是失業、離婚、喪親等......日常瑣事,這不用多說,親身參與操持家務的人應該都清楚,事情雖不大,但很多,真的要做永遠都做不完。

只要有一個以上的孩子,特別是活動量大的男生,生活不是只有瑣事本身,肩上還要扛著照顧孩子的安全與責任,每天睜開眼睛就開始,全年無休。如果再加上家裡有需要照顧的長輩,我個人認為,那是屬於心理層面的魔鬼訓練。

事非經過不知難,光是買菜就有學問。經濟下滑,物價卻是上漲,以前一千元台幣很大,現在要操辦一家子的菜,其實漸漸買不到什麼。張羅一家飲食不容易,現代人也挑嘴,嫌東嫌西,這不吃那不喜歡;想要便宜,又想要健康有機,颱風天來青菜真的買不太下去;生活壓力不小,又每天煩惱,面對不知感恩的家人更是火大;吃剩菜讓自己胖,又不想浪費丟掉。

當然有人買東西不需要看價錢,但是中產階級,斤斤計較是免不了。只是,常計較,習慣可能成自然,另一半看了就嫌煩,就覺得小鼻子小眼睛,自私兼小氣。不禁讓家庭主婦或主夫心想,真是何苦來哉?

如果回家要面對長輩,那麼買東西常是關係的考驗。上一代重勤儉,這一代重生活,所以普遍來說,長輩常覺得我們花錢花太多。有些家長為了長輩的觀感,回家就要報假帳,被念被罵還要打哈哈,無形中的精神壓力實在有夠大。

營造願理解‧多包容的家
我自己做家務不順手,帶孩子也沒那麼重視細節,時常被念,所以我很能體會某些家長的感覺。有時候,我一邊做事,一邊還要接住不斷射過來的冷箭,我慢慢要練就臉皮厚、耳朵關閉的功夫,遍體麟傷都不管,先求把眼前事做完。

我的體會是,有時候做事的人,不見得真的需要被多少肯定,做完事本身有其成就感(當然有些人很需要一直被鼓勵)。但是,不要老是被嫌,就謝天謝地了!

這一代職業婦女面對上一代多為全職家庭主婦的婆婆,如果住在一起,光是講到外食與泡麵,在態度上就要小心應對。老人家的碎碎念,我們可以成是關心、是好意,但職業婦女看在眼裡、聽在耳裡,也不能表現得不以為意,就是只能告訴自己,凡事要盡力。如果當先生的漠不關心,甚至也一起加入念個幾句,那麼,職業婦女的委屈,就自然而然會影響和樂的家庭關係。很少人有能力,可以不斷把情緒吞下去。

說到最後,其實,沒有人可以完全按照另一個人的想法生活、做事。大家都有看不慣別人的地方,但是沒有理解跟體諒,只有抱怨加嫌棄,那麼每日生活的家庭裡,就容易被搞得烏煙瘴氣,對大家都不利。

我就認識家長,很認清自己的限制與能力。寧可上班,孩子給保母帶,家事盡可能找人做,或者簡單做。日常瑣事也有其壓力特性,瑣事多,導致憂鬱症的可能性也會增加。

家,不是比情緒、比力氣,或者爭權力、論輸贏的地方。如果可以比理解、比包容,不知道無形中能化解多少怨氣?

自我肯定
我印象當中,有一位全職媽媽,跟我分享過她的心情。她說,她的兩個孩子很皮,講都講不聽,於是受不了,就是大吼、咒罵,甚至會動手。因為這樣,爸爸就不高興,又會罵她,整個家庭氣氛烏煙瘴氣,她感覺自己糟透了。

其實,她有部分想要罵給爸爸聽,因為爸爸都不管,回家只會當大爺看電視。沒想到,爸爸又會把問題都丟回給媽媽,責怪媽媽不會教。

最常見的親子衝突,就是孩子們不做功課。媽媽吼幾句,有時候會有效果,孩子會甩門進房間,但有沒有寫功課就不知道了,偶爾去睡覺,還是沒寫。哥哥年紀越來越大,開始會用在學校學到的髒話回嗆,弟弟也跟著學。只要假日媽媽有事獨自出門,交給爸爸帶,回到家,孩子就是在打電動,爸爸也不管,有時甚至跟著一起打,說是難得陪孩子,不想把氣氛搞得太糟。

千錯萬錯,好像都是媽媽的錯。媽媽很挫折,在家裡根本沒有地位可言。

全職主婦的成就感來源本來就不多了,如果連自己的孩子都帶不好,先生也不諒解,感覺就更糟。回到婆家,公婆都不用開口,光是看著孫子們搖搖頭,媽媽就想找個地洞鑽進去,在婆家的一分一秒都如坐針氈。

告訴自己:今天真是不容易,辛苦自己了
可是,「去寫功課」、「去洗澡」簡單幾句就可以交代完了,不需要夾帶情緒,又可以減少彼此的衝突。還有,媽媽常說「不要」,那也是親子衝突的關鍵,可以多說「要做什麼」的指令。最好搭配成功經驗,用平穩或輕鬆的口氣表達出來,「上次你回家,其實一下子就寫完功課了,寫完再玩,不是輕鬆很多嗎?」

類似的技巧,我講了很多,甚至跟孩子互動示範給媽媽看。可是,我發現媽媽可能做一點點,或者根本沒做,就放棄了。

我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也不夠同理家長。我當時感到挫折,也有點氣惱,明明這麼可行的技巧,非常具體的說明,甚至要說出什麼字句,都幫忙舉例了,只要照著做就可以,為什麼不去做?

我常常想著過去的案例,每想一次,都會因為經驗不同,有新的想法。我在猜,會不會是這位媽媽對自己的信心整個喪失了,根本覺得自己不是好媽媽,處於自暴自棄的狀態?如果一個媽媽,連自己都做不好,怎麼還會有力量,去幫助孩子?是不是有很多媽媽,也處在類似的困境?

選擇當一個全職媽媽,就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
全職媽媽不輕鬆,要做到「好」,很不容易。把自己的價值、自己的世界,跟家庭綁在一起,這換成是男生,可能不見得願意。

讓自己處在這樣的狀態下,對有些人來說,真的很沒安全感。因為所謂的「好」,很難定義,如果家人或同住的公婆不滿意,那自己怎麼付出,好像都得到否定。這時候,更應該自己肯定自己,因為肯定是種力量,能帶著自己繼續前進。

把一天的家務做完,睡覺之前,先想想孩子的可愛,或者先生的體貼(如果有的話),還有,告訴自己,「今天真是不容易,辛苦自己了!」

我認識不少媽媽,常等著另一半肯定,但後來選擇放棄。我們姑且想成,另一半的功力不夠,只好靠我們自己,這樣想會比較讓自己過得去

我們難免講錯話,做錯事,但別全盤否定自己
像是案例中的媽媽,常擺盪在嘶吼與後悔之間。別害怕承認自己的軟弱,自己會有情緒,不是什麼奇怪的事。

我聽過一句很好的話,可以對自己多說幾遍:「我可以有很糟糕的情緒,但是我不是一個糟糕的人;我是一個平凡的人,偶爾有糟糕的情緒。」

有負面情緒都難免,但我們可以不要讓它擴大。就好像本來天空只有一片烏雲,我們卻任由烏雲把我們籠罩起來,看不見自己。鑽牛角尖的終極心法,就是讓負面情緒無限延伸。

最後,別讓小確幸溜走
我認識一位爸爸,喜歡帶小孩,請假幾乎都是陪著孩子,但帶小孩的方式,常被否定。

這其實沒什麼,就是大家觀念不同。他只好常獨自帶著孩子出去玩,他安排孩子喜歡的活動,孩子不但開心,各項能力都開始進步。

雖然爸爸依然被否定,孩子小也說不了什麼。但是爸爸得要記住快樂時光裡的一點一滴,才能在自己最脆弱的時候,拿來抵禦環境中的負面能量。

別人不快樂,沒必要把自己也跟著賠進去,也不需要因此減少跟孩子的快樂時光。對自己的肯定,由自己來!雖然辛苦,也許寂寞,但是卻最長久,最有力。能持續付出,才能創造不同。〈本文選自全書,曾琳之 整理〉

作者: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目前於佳家人際智能開發心理治療所擔任所長,專長在協助自我探索與覺察、情緒管理訓練、親職教養諮商、人際與家庭溝通、正向思考引導、兒童遊戲治療等。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臨床組畢業,領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曾經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擔任臨床心理師近七年,常受邀至各大醫療院所、警局少輔會、學校、企業、基金會等單位進行心理衛生講座,也固定在網路及報章雜誌專欄發表文章。

一如他所認為的:「認識自己是一生的功課」。

著有:
2015年《找一條回家的路:從跟家庭和解出發,再學會修復自己與關係》
2014年《跟自己和好:為情緒解套,了解生存原來可以有很多種方式》
2013年《讓孩子有好人緣,人際力養成法》

李郁琳
東吳大學心理系、玄奘大學應用心理研究所畢業,現任佳家人際智能開發心理治療所執行長,家長和孩子私底下都暱稱她為布丁老師。對孩子有與生俱來的熱情,從事的工作都與孩子有關,曾任台大醫院小兒部新生兒科專案研究之兒童發展心理師三年半,負責早產兒追蹤檢查工作,此外也曾在國小資源班及幼兒園擔任代課老師,亦曾和洪仲清臨床心理師一起主持網路教育廣播節目──親職花路米。

出版:遠流出版

書名:找一條回家的路:從跟家庭和解出發,再學會修復自己與關係

目錄:

0 家庭裡的真理
理想的家庭
家庭裡的真理
家庭能復原
〔幫助我們改變的練習〕

1 讓自己鬆綁
情緒勒索
家庭中的旁觀者
一輩子的朋友或仇人
家庭中的扭曲與誤解
我不喜歡帶小孩
別太早對自己的人生下結論
讓自己鬆綁
沒有安全感的大人
〔跟自己以及跟他人和好的練習〕

2 我的孩子,以及我內心的孩子
原生家庭裡的家規
放下期待反而自在
公主的世界
第一個朋友
他們都只陪我玩一下下
兒子只有一個
為人父母是一種服務業?
你這什麼態度
生氣對生氣
給孩子的一封信
窺探家庭的窗
同性之愛
不一樣的家人
愛被逼得那麼緊
別考驗一個人慾望的深度
〔學習自我對話的練習〕

3 家庭中的女性,還有男性
家庭中的性別議題
誰有教養權
想當媽媽的女兒
媽媽的委屈

講情論理有黃金比例嗎?
自我肯定
你不要再解釋了
冒著風險講需要
哪一道門是開的
降低期待反而自在
練習祝福
天使媽媽是壞人
世界末日不修復
〔練習愛的黃金比例〕

4 修復關係,重啟對話
偶爾不依賴
不真實的美好
用情緒牽引
如何修復關係?
〔受傷圈的練習〕

 

延伸閱讀

投資廣達、緯創,不如直接買輝達!他不到40歲身價上億、年年賺30%:2招找出便宜好股票

2023-08-24

我就是主力!光繳稅就2億,八年級當沖王巨人傑告白:為何散戶買了跌、賣了就噴出...不是我害你賠錢

2024-04-22

年化報酬率逾30%,他如何做到?60億操盤手傳授私房招式,找到「一直漲的股票」

2022-04-26

他3年把300萬翻3000萬「從不停損」,踩到地雷股一次把錢賠光啟示:投資,最怕心態炸裂

2022-04-26

台股傳奇交易員!巨人傑17歲進股市、本金只有1萬,31歲翻成交量5千億超級散戶:即使賠1元也要找出原因

2024-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