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升息 006208 美元

翻版的儲蓄矛盾

翻版的儲蓄矛盾

2017-03-30 10:50

這兩年減資加上配息成為台股趨勢,也反映投資人的心態,從追求成長到穩定收入,對整體產業來說,似乎不是件好事。

幾乎所有理財書,開頭都是從儲蓄開始講起。如果起始金額為零,那麼就算複利這個讓愛因斯坦讚嘆的神奇工具,也無法改善任何人的財務狀況。因為零乘上一百、一億、一兆,得到的結果都是零。對年輕人來講,養成儲蓄的習慣,比培養對名車、好酒、華服的品味更重要,用股神巴菲特的話來講:現在省下的一分錢,就是未來十億元的開始。

但是相同的態度用在國家財政上,可就有嚴重問題。這世上,除了少數天然資源豐沛的國家,再扣掉德國、新加坡這兩個怪咖,幾乎所有國家都是赤字經營。上個世紀二○年代的大蕭條,讓決策者體會到,通貨緊縮帶來的痛苦是無法承受的,在民主國家必然讓執政黨下台。

經濟學大師凱因斯推翻「傳統經濟理論認為市場機制會自動調節,忍受一段時間痛苦後,就能回歸正軌」的論點。他認為所有的均衡狀態,並不是唯一解,而是有很幾種可能。

用失業率來當例子,五%的失業率是一種均衡點,但是一二%、二○%也是。傳統理論認為,失業率提高到六%、七%的時候,工資水準調整降低成本刺激新的投資意願,會慢慢讓就業好轉,回到均衡。

凱因斯表示,過了某個階段,失業率不只不會回復理想中的五%,甚至會惡化到八%、一○%,然後在那形成新的均衡。回到現實世界,台灣失業率破六%的話,大家會哀哀叫;可是西歐國家失業率普遍在兩位數,他們還是過著比我們富裕的日子。大家的均衡點不同。

基於對世界認識的變化,凱因斯認為,政府必須在這調整功能失效的時候,以赤字預算,由國家替老百姓花錢,讓經濟系統回到好的均衡,而不是惡化的均衡。

所以個人儲蓄的美德,用在國家層面不一定是對的。當然,政客亂搞的本性,在好的理論用到實務上,肯定功效打折,而且會有難以控制的副作用。這是另外的議題。

台股轉換成為以配息為主流的市場,這兩年還多一個減資配息的題材。減資有雙重好處,一個是股東今年可以多領到現金;第二個是股本縮減,能做高以後的每股獲利。有分析者提出,美國股市這些年超越基本面的強勁走勢,有部分原因來自於回購股票,像IBM就是。公司從市場上買回自家股票,然後減資降低股本,提升股東手上每一股份的價值,支撐股價。整個市場買回的股票夠多,就能推動大盤。


這行為也與儲蓄相同,對個別企業、個別股東是好事,但是對整個產業就不見得。

現金是資源,公司沒有更好的用途,還給股東是善盡經理人的職責。可是這成為群體行為時,不就表示這個市場的成長動能消退?投資人追捧這樣的股票,正也反映出心態轉換,由追求成長演化到穩定收入。


台灣人老了,股市也老了。

延伸閱讀

阿嬤那一輩都會去銀行刷存摺,看錢長多大...如今存錢在銀行也算是投資嗎?儲蓄理財的優點與缺點

2024-03-28

聽說它比個股穩、比儲蓄險賺⋯? 給新手的高息ETF關鍵六問

2024-03-20

為什麼有些人能變成有錢人?30歲前要存到多少錢?檢測你的儲蓄體質:做到3件事,一輩子不再為錢煩惱

2024-02-23

銀行存款超過200萬的人有什麼共通點?500位20-49歲儲蓄調查4結果:存得了錢的人都著眼在未來

2024-02-05

光靠儲蓄哪能支應退休生活!月投資1.5萬的2個退休金準備啟示: 理財是個人的,最怕你死抄答案

2024-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