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896 通膨 存股推薦

柬埔寨 你想不到

柬埔寨   你想不到

鄧麗萍

房地產

攝影/林煒凱

973期

2015-08-13 16:06

美元自由進出、沒有外匯管制、沒有外銷配額、沒有外資差別待遇……這裡,對外資和熱錢來者不拒,有著最自由的經濟政策。走出紅色高棉時期的人間地獄,搖身成為熱錢簇擁的投資天堂,柬埔寨,是東南亞之中,經濟最自由的國家。

很多台灣人對柬埔寨的印象,仍停留在「紅色高棉」的可怕歷史,或者千年古蹟吳哥窟的絕代風華;其實,柬埔寨今非昔比,正蛻變成一個潛力十足的新興國度。


這個亞洲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人均所得僅一千美元,貧富差距相當大,但柬埔寨經濟每年以七%的速度增長,而且已持續四年,躋身為亞洲目前發展最快速的國家。


柬埔寨和其他東南亞國家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完全無限制歡迎外資進入」的開放政策。「在這裡做生意和投資,最大的優勢就是自由。」在柬埔寨工作和生活了十七年的老台幹,一語道破柬埔寨的經濟特色。


沒有天然資源、人口僅一千五百萬,三十多年前才從紅色高棉的噩夢中驚醒,直到一九九一年才放棄共產主義,這裡,卻成了東南亞經濟最自由的國度。


東協十國(編按: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尼、汶萊、越南、寮國、緬甸、柬埔寨)之中,柬埔寨對外來投資的管制最少,資金通行無阻,而且以美元交易,柬幣反而只用於路邊攤,或者找零錢。


這裡,沒有外匯管制、沒有外銷配額、沒有利潤匯回本國的規定,也沒有對外資的差別待遇、沒有外幣兌換限制、沒有出資比例限制……,對外資提供百分百的自由,堪稱東協最後一個投資天堂。


但自由的反面是尚無章法。在柬埔寨,一切法規和遊戲規則尚待建立,政策空窗期成了有利可圖的機會財;而商人和投資客,總是最早嗅到商機。


相較於其他東南亞國家,柬埔寨在設廠、投資上有何優勢?


論人力,柬埔寨有最年輕的青壯年人口,平均年齡才二十四歲;論工資,柬埔寨工人月薪約一百二十八美元,遠低於越南的二百美元、泰國的三百九十美元、馬來西亞約六百美元⋯⋯;論土地成本,在東南亞相對低,例如越南胡志明市地價,就是是柬埔寨首都金邊的二至三倍;論商機,這裡百廢待舉,台商說,連賣冰棒都會賺錢。


現在,每天有三個飛機航班,從台北直飛金邊,去年下半年以來,幾乎班班客滿,機上三分之一的乘客都是要到金邊考察。熟稔東南亞經濟的作家范疇形容,柬埔寨可說是台灣在東協經濟共同體(AEC)成立之前,能夠卡位的最後一個戰略據點。


當地台商都說,柬埔寨像十年前的中國,或二十年前的台灣,如今更成了台灣房地產投資客眼中的新熱點。《今周刊》實地走訪柬埔寨,從南到北,一探東協經濟共同體成立之前,柬埔寨的發展與未來。

 

第一站》柬越交界.巴域 臨近越南,直擊台商大本營


我們從越南胡志明機場出關,驅車前往邊境,約一個半小時就抵達柬越國境交界。短短五百公尺,接連通過毗鄰的兩國海關,就進入柬埔寨南端的邊境城市柴楨省巴域市(Bavet)。在這裡,護照夾著一美元通關,是不成文的規矩。


距離越南邊界僅六公里,我們來到柬埔寨第一個經濟特區──曼哈頓經濟特區,占地約五百公頃,由台商、美德向邦醫療集團總裁楊克誠一手催生,也是柬埔寨已批准的三十三個經濟特區中營運最佳者。


每天下午四點半,只見一車又一車載滿工人的卡車,緩緩駛出曼哈頓經濟特區的巨大拱門,綿延一公里。那些站在卡車上的年輕臉孔,疲憊卻帶著笑意。


他們早上七點上班,下班時間分成兩批,沒加班的,下午四點半就魚貫登上交通車。一條柏油路,在同一時間要全數疏散三萬多名工人,足以造成交通打結,蔚為奇觀。到了六點半,夜幕低垂,輪到加班工人回家,又見另一次奇景。


楊克誠的本業是醫療紡織用品,在菲律賓設廠,並在新加坡掛牌上市。二○○五年,楊克誠到柬埔寨接手一家紡織廠,因緣際會投入特區開發,全然是當初柬埔寨總理洪森力邀他接手規畫,才讓他意外走上土地開發這條路。


曼哈頓經濟特區所在的巴域,具有鄰近越南的優勢,享有租稅優惠,距離胡志明機場僅六十五公里,到柬埔寨金邊一百六十公里,已成為台商和外商群聚的工業特區。


楊克誠表示,剛開始是一些在中國和越南受到反傾銷措施影響的產業,包括自行車、五金螺絲等;或是尋找低工資的紡織成衣、製傘、鞋業等,就近遷到曼哈頓特區設廠。

 

「去年五月越南平陽發生暴動後,一些在越南設廠的台商、陸商、韓商,也紛紛到這裡投石問路,計畫遷往柬埔寨,或把部分生產線移到這裡,分散風險。」楊克誠解釋。

 

曼哈頓經濟特區

10年前,台商楊克誠催生曼哈頓經濟特區,每天下工,3萬人一卡車一卡車駛離這裡,車龍綿延逾1公里,蔚為奇觀。 

 

全球最大潛水衣製造商等A咖,都在這設廠


曼哈頓國際副總經理劉華業指出,目前進駐的廠商包括全球最大潛水衣製造商薛長興工業、全球前三大自行車廠Best Way、韓國皮件大廠、銷往日本的高價雨傘製造廠東和洋傘等三十三家。


除了工業區之外,楊克誠還打算在這裡蓋四星級飯店、購物中心等,瞄準特區內三萬多名工人的消費商機。國泰世華銀行也於今年六月二十六日在此設立分行,為特區廠商和工人提供服務。


事實上,台商早在二十多年前就來投資,從一九九四年至二○一一年,台灣在柬埔寨投資了八億三千多萬美元,而柬埔寨最大外來投資國是中國,同期投資金額高達八十九億美元,其次是韓國、馬來西亞等。


楊克誠指出,「在柬埔寨設廠,具有低工資、勞動力年輕、低企業營所稅等優勢,而缺點是人口較少、電力不足。」除了低成本優勢,柬埔寨位於中南半島中間,地理位置佳,也有深水港西哈努克港,被《日經Business》封為「湄公河代工新三國」之一。


隨著東協共同體成立,國界消失了,柬越兩國人民往來免簽證,貨物又免稅,於是巴域這個柬埔寨邊城,匯集了大批越南生意人,成了越南胡志明市的大後方,也是柬埔寨繁忙的貨物關口。


相較於其他東南亞國家,柬埔寨房價持續看漲、以美元交易等條件,更成了台灣投資客的新歡。

 

柬埔寨

 

第二站》首都.金邊 全球發展最快城市排行,它第四


我們離開巴域市,沿著亞洲一號公路,開車大約三小時,就能一路通行到柬埔寨首都金邊。


中途原本要花上半小時轉乘渡輪,但今年四月以後,隨著「河良大橋」通車,金邊又更近了。在距離金邊東南約六十公里處,由日本政府出資三十億元新台幣,興建了一座大橋,橫跨湄公河流域。


有了這座橋,人流往返、貨物運輸變得更方便,省卻了搭乘渡輪的時間,也縮短了從南部到金邊的距離。周末時刻,這座橋還成了當地人的觀光勝地。


在區域經濟的意義上,這座橋更是連接了越南胡志明、柬埔寨金邊、泰國曼谷、緬甸仰光等湄公河流域的主要城市。隨著今年底東協共同體成立,湄公河流域的貿易往來將更活躍,河良大橋的開通,有望進一步推動區域內的經濟交流。


「大橋建好後,每天往返金邊、胡志明市的公車就多達八十班次。」曼哈頓國際金邊辦公室總經理高哲雄指出,柬越兩國的人民只要花十四美元車票,五、六小時就能「跨國」工作或做生意,形成一日生活圈,非常方便。


外資,是推動柬埔寨成長的引擎。柬埔寨的基礎建設,甚至古蹟維護,幾乎都是由外資來贊助。走在金邊主要道路上,「毛澤東大道」、「戴高樂大道」、「金日成大道」、「俄羅斯大道」,以捐贈國或領袖為路名,就能充分感受到大國之間的「角力」。


近十年來,中國成為柬埔寨最大的單一捐贈國,至今已捐贈二十億美元,協助柬國建造水壩、道路和其他基礎設施,就連總理府也是中國出資興建。與東協淵源更深的日本,也持續大手筆援助柬埔寨,造橋鋪路。

 

蓋111層摩天大樓,將成為世界第四高


韓國商人則很早進軍金邊房地產,圈了不少地,是金邊最大的外資建商。就連北韓,也著墨頗深,不僅斥巨資為吳哥窟修建了大全景博物館,知名北韓餐廳平壤冷麵館開在金邊,還成為旅客的朝聖熱點。


馬路上,多半還是傳統的機車、摩托車改成的載客「嘟嘟車」穿梭,紅綠燈也幾乎是參考用,但多了勞斯萊斯、賓利、納智捷等進口車。在地人仍習慣住舊式排屋或高腳屋,但金邊蓋起高樓豪宅,住戶多為外國人,處處皆是西化與傳統的相互融合與衝擊。


「以前金邊市區的店面七點就打烊,路燈很少,晚上一片漆黑。」坐在金邊最熱鬧的夜生活聚集地河畔(Riverside),第一銀行金邊分行經理周朝崇形容,現在金邊交通擁擠、夜裡燈火璀璨到天明,到處可見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已不可同日而語。


整個金邊,像是一個巨型工地,四處可見挖土機、怪手和吊車。世界銀行的報告也指出,金邊是全世界城市發展最快排行榜裡,排名第四的城市。


不僅如此,柬埔寨打算與港澳建商聯手,斥資二億美元興建一座比台北一○一更高的摩天大樓,預計達一一一層樓、五五五公尺高,可望成為世界第四高大樓。


「買一塊地,你要做什麼都可以。」有「金邊員外」稱號的台商黃鎮山指出,柬埔寨對於土地使用變更沒有任何規範,也允許外國人持有房屋,讓金邊成了房地產投資客的最愛。

 

建築業貢獻GDP近八%,成最大經濟支柱


雖然外資無法直接購買土地,但透過和當地人合資公司、聯姻、投資移民、找當地職員當人頭等方式,仍有不少台商和其他外資持有柬埔寨土地。


早期,柬埔寨最大的產業是紡織成衣和製鞋,一度占柬埔寨出口總額高達八成,對國內生產毛額(GDP)貢獻達一八%。但隨著房地產起飛,建築業已成為柬埔寨最大經濟支柱產業,對GDP貢獻上升到近八%,接近製衣業的一○%。


很多人質疑,柬埔寨向外資大開門戶,土地和資源被外人整碗捧去,當地人民無法真正享受到經濟成長的果實。然而,金邊的房地產熱,卻也帶來了就業機會和基礎建設的改善。當地官員的思惟很清楚,那就是:先求有,再求好。柬埔寨無條件地敞開大門,無非是想借助外在人力和財力,早日擺脫貧困與悲情。


河畔是金邊最繁華之處,高級景觀餐廳林立,外國觀光客群聚,華燈上,笙歌起。繁華對街的公園,則常見樂天知命的柬埔寨人攜家帶眷,坐在椅子上乘涼;或在路邊掛一張吊床,倒頭便午睡。


雖然貧富差距懸殊,但青壯人口多、個性樂天且缺乏儲蓄概念,也帶來龐大的消費商機,因此,開餐廳、做生意成了台灣年輕人進軍柬埔寨的選項之一。


在金邊開業十年,相當知名的福滿樓,就是台商所開設,目前分割成二家,一家是柬式和港式料理,另一家則是高檔台菜,客人有八成是當地人。七十一年次的福滿樓餐廳經理鍾至堯說,柬埔寨年輕人很捨得花錢,也很敢花錢。


鍾至堯曾在王品工作六、七年,準備接主廚之際,卻選擇到澳洲打工度假三年,接著來到柬埔寨工作。來這裡四年,他已和當地員工打成一片。「柬埔寨人很善良,但要花時間去教導和訓練。」

 

河良大橋

日本斥資30億元興建河良大橋,不僅拉近金邊和南部的距離,也連結了湄公河流域的主要城市。

 

柬埔寨總理府大廈

柬埔寨總理府大廈由中國援助建造,取名 「友誼大廈」。(圖/Shutterstock)

 

柬埔寨

鍾至堯把自己歸零,投入柬埔寨的生活文化,一手催生柬式餐廳。

 

第三站》觀光勝地.暹粒市 吳哥窟,最美麗與最貧窮城市


暹粒市,是金邊以外,台灣人最熟悉的柬埔寨城市。這裡是舉世聞名的吳哥窟古蹟所在地,但它卻也是柬埔寨最貧窮的地方。


儘管一九九二年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以及二○○一年電影《古墓奇兵》在吳哥窟拍攝,為暹粒市帶來大批觀光客,但要真正讓當地人脫貧紓困,尚待各方努力援助。


這個國家,經歷過太多的苦難。紅色高棉掌權的三年半,柬埔寨損失了至少兩百萬人,等於每四人就有一人被殺,而且被殺害的都是知識分子,當時柬埔寨損失八○%的老師和九五%的醫師。

 

台灣志工湧進,常常一報名就秒殺名額


正如《柬埔寨:被詛咒的國度》作者喬.布林克里(Joel Brinkley)所形容,他們是「世上最不被善待的一群人」,讓國際社會懷著救贖心理,大量捐款和志工團體湧進柬埔寨。而最貧窮的暹粒,遂成了國際志工聚集之地。除了投資之外,台灣年輕人近年來也熱中前往柬埔寨當志工,志工團常常一開始報名就秒殺。來自台灣的希望之芽協會,就是其中一個深耕長達五年的志工團體。


「救一個是一個,幫一個是一個。」長駐暹粒的台灣希望之芽協會祕書長余慈薰指出,受盡苦難的柬埔寨人,必須先受教育、改善生活,才能真正脫離貧困。


從投資設廠、做生意、房地產買賣、觀光到國際志工,柬埔寨近年來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投資者和年輕人。


「全世界都在往東協移動。」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直言,東南亞的機會很多,現在是台灣年輕人勇敢出去闖一闖,累積跨國經驗的時候。「台灣很美好,但畢竟是個小島,年輕人不要局限自己,應該胸懷亞洲、放眼世界。」


但前提是,「必須先把自己的實力培養好。」李長庚表示,東南亞每個國家的國情都不同,倘若實力和專業知識不足,貿然到海外闖蕩也不容易成功。李長庚建議,現在東協的台商很多,年輕人可以透過觀察和學習台商的經驗,更快速地融入當地生活。


如今,外商搶進,投資客買房炒地,年輕人創業逐夢,台資在這裡扎根賺大錢。這個曾經被戰亂詛咒的國度,不再只是亞洲最貧窮、最需要援助的地方,而是逐漸蛻變成遍地商機的新冒險天堂。

 

吳哥窟

雖然吳哥窟帶來了源源不絕的觀光財,但它所在的暹粒仍未擺脫最貧窮省的命運。


柬埔寨

 

 

余慈薰

余慈薰(中) 隻身在暹粒當志工,5年來一直照顧逐漸康復的象臂女孩(左)及其姊姊。

 

她,志工一做就是5年    還帶象臂女童來台就醫

 


她原本只是背包客,到柬埔寨自助旅行,沒想到,後來一待就是5年。


余慈薰,來自台灣、66年次的女生,曾是留學澳洲的社工碩士。畢業後,她曾進入澳洲墨爾本最大的非營利機構聖羅倫斯兄弟會當社工,負責照顧老人與遊民,做服務轉介。


但兩年後,余慈薰萌生「想去亞洲最窮國家服務」的念頭,決定辭掉新台幣10萬元的高薪。在柬埔寨旅行之後,2010年她和牙醫許毓丕共同成立希望之芽協會,希望透過醫療和教育,改善當地人民的生命尊嚴。


「做志工是一種長期陪伴,不是三、五年就能達成的。」余慈薰選擇長駐暹粒,透過希望之芽協會在台灣募款,目前定期資助400名柬埔寨兒童。


余慈薰說,除了推展長期的兒童資助計畫之外,更重要的是推動脫貧計畫,也就是興建「香菇園區」,透過教導太空包種植香菇,讓大人能夠習得一技之長、增加家庭收入,才能支持家中兒女受教育,讓下一代有更多發展機會。


帶領義診團、運送物資到柬埔寨,她曾面對海關索賄刁難,或是大槍小刀的威脅,但她據理力爭,不輕易妥協。「我很討厭被欺負。」渾身正義感的她,越挫越勇。


5年前,余慈薰曾帶「象臂女童」瑞妮來台就醫,如今痊癒後的瑞妮與她住在一起。當她擁著象臂女童瑞妮拍照時,堅韌的外表下,流露出溫柔的笑意。即使5年來依舊水土不服、經常生病,卻從未磨損她想要幫助柬埔寨人脫貧的決心。

延伸閱讀

丈夫40歲第1次健康檢查就發現肝腫瘤!陳月卿為愛成「養生控」:20多年來早餐維持1習慣

2023-01-03

女兒已出嫁、兒子40歲不婚忙工作...68歲退休人壽高管:在家和老婆大眼瞪小眼,不找工作早晚會生病

2022-03-14

不是每年都健檢怎麼還會罹癌...朱芯儀35歲確診乳癌體悟:怎麼樣都不能輕忽「照顧自己」這件事

2023-10-06

曾被宣告只能再活半年...台大醫師罹癌後存活45年,奉行「生理時鐘養生法」,從此不生病

2020-07-15

一個做到街坊鄰居讚不絕口的「好媳婦」,卻在罹患乳癌後淚崩:這麼多年來,我其實活得好累

202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