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勞退 勞保 航運股

照顧,不離職

照顧,不離職

林鳳琪

焦點新聞

攝影/吳東岳

1058期

2017-03-30 18:05

高齡化浪潮襲來,台灣在傳統照顧迷思與長照政策缺口的內外交迫下,離職照顧家人的人數,高達十三萬。但這樣真能解決問題嗎?全球正興起「照顧不離職」的新趨勢,漫漫照顧長路上,預習四階段,照顧好自己,才能安心陪伴。

攤開台灣人口曲線圖,陡升的老化指數,像隻昂首吐信的猛蛇,正以驚人的速度迎面撲來!

根據內政部統計,今年二月,台灣老化指數(每百名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對十四歲以下幼年人口的比例)首度破百,達到一○○・一八;也就是說,台灣老年人口已超越幼年人口。

更驚人的數字是,老化指數破百的縣市竟在短短五年內,暴增五倍達十五個,包括台北、台南、高雄、宜蘭,從北到南全都入榜,其中,又以嘉義與雲林人口老化最嚴重,老化指數分別達到一七七與一四一・八七。台灣老化另一面向是,今年扶老比達一八.二%,相當於每五名青壯年得負擔一名老人。

 

現象:二成勞動人口須負照顧責任


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再過不到五年,台灣每四人,就有一個是老人。老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衛生福利部推估的全國七十八萬失能人口中,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占了七成六;老而失能,才是該憂心的。

照顧失能老人,第一順位自然是子女、晚輩。在老化指數飆破二一○,平均每三・六人就有一個老人的日本,依據《日經Business》雜誌二○一五年的調查,白天上班、晚上看護長輩的隱形照護人口高達一千三百萬人,占勞動人口二成。


在台灣,勞動部同年也推估,一一五三萬就業人口中,約有二成、二三一萬人須負起照顧責任;其中,因照顧而離職者更高達十三萬人。相較於日本勞動人口是台灣的近六倍,照顧離職約十萬人來說,台灣的問題比日本還嚴重。

為了照顧家人而離職,一個看似簡單的決定,卻可能讓照顧者陷入從此無法翻身的困境。根據OECD已開發國家近年針對照顧者提出的報告顯示,初遇照顧問題的新手,最容易做出匆促離職的錯誤決定。OECD也示警,照顧離職可能因此陷入「貧困」與「精神壓力陡升」的兩大風險。

 

危機!台灣照護悲劇 一年暴增兩倍


知名旅日作家劉黎兒觀察,近年來,日本「介護殺人」(因照顧壓力而殺人或自殺)事件頻傳,關鍵原因之一是,照顧者離職後頓失經濟來源,讓自己身陷貧困卻無力改變,因此掉入絕望深淵。

台灣正面臨同樣的問題。根據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以下簡稱家總)統計,光是去年,台灣因為照顧自殺或殺人的案件就多達近二十件,比起往年的七、八件,暴增二倍以上。

一五年中,高雄四十九歲男子,為讓中風成植物人的母親能早日解脫,竟在酒後徒手悶死七十七歲的母親……。

同年年底,台中三十多歲的女兒因長期照顧中風母親,失業又罹患憂鬱症,將母親推入圳溝淹死……。

去年年中,嘉義男子長期照顧中風父親,加上失業,壓力過大,在父親當街尿失禁時,忍不住咆哮、掌摑老父。

 

老人照顧

▲點擊圖片放大

 

趨勢:持續工作對照顧者是一種喘息


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系副教授、家總理事長陳正芬表示,每個環節對在職照顧者而言,都很困難。但她也提醒,千萬不要因此離職,根據全球照顧者協會資料顯示,照顧者一旦離職,貧困風險將驟增;而持續工作,對照顧者除了是一種「喘息」,能減輕精神負荷外,最重要的是「經濟支持」。對於照顧,全球正掀起一股新觀念,就是「不離職」。

根據家總近年調查統計,台灣失能人口竟有高達六成是由家庭獨力照顧,三成選擇聘請外籍看護,僅有一成五使用政府的長照服務。

抽絲剝繭,問題出在於,長久以來台灣照顧者對內陷於傳統照顧觀念的迷思,對外,又面臨長照不到位的政策缺口,在求助無門、內外交迫下,照顧者的壓力鍋,已然沸騰。

 

迷思一:除了我,沒人可以好好照顧他。


五十多歲的王小姐(匿名)曾是貿易公司的高階經理,十多年前先生突然中風臥床後,她不忍將先生送到安養院,決定辭職,自己照顧。原以為等先生病情穩定就能重回職場,沒想到一顧十多年,不但耗盡積蓄、負債累累,還因為長期照顧一百八十公分的先生太吃力,累出一身病痛,現在只能靠親友接濟過日子。


迷思二:我只是暫時離職照顧他,馬上就能重回職場。


家總祕書長陳景寧指出,八成以上的照顧者剛遇到問題時,都認為照顧不會太久。但據調查,在台灣,照顧期平均長達九・九年,平均每天照顧時數更高達約十四小時。而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人臨終前平均臥床時間長達七・三年。

迷思三:因為我單身、工作自由,其他兄弟姊妹都有家庭,理當由我照顧。

單身的武小姐(匿名)在媽媽失智後,承擔起照顧責任。職場女強人的她,以為照顧很簡單,但隨著媽媽病情加劇,隨地大小便、被害妄想、暴怒打人等種種脫序行為,照顧到後來,她常常忍不住崩潰大吼,卻又反悔自責,惡性循環下罹患憂鬱症。

迷思四:照顧應該犧牲奉獻、隱忍吞讓,更不該有自我。

根據家總調查,家庭照顧者逾二成有憂鬱症、八成七罹患「慢性精神衰弱」。而最讓照顧者感到沮喪的,除了失去自我、工作與照顧難以兼顧,還有經濟困難。家總也建議,照顧者應該盡早啟動家庭協議,確認照顧方式,並分攤照顧責任。

迷思五:照顧父母要親力親為、無微不至才是孝順。

長期關心台灣高齡化社會問題的台中市副市長林依瑩表示,傳統觀念認為子女要親侍湯藥才是孝順,但雙薪家庭其實很難兼顧照顧與工作。

在北歐,政府會負起照顧責任,且歐美盛行的「預防照護」,讓長者維持生活自理能力,延緩老化與臥床的時間。據統計,北歐臨終前的平均臥床時間僅二周。

 

老人照顧

▲點擊圖片放大


至於政府現行的長照政策,則有五大缺口。

缺口一:居家服務補助的評估申請過程冗長、緩不濟急。家總統計,從評估到居家服務員實際到府,少則一個月,長則甚至達半年。

缺口二:居家服務補助有限,申請不易。居服時數上限每月九十小時、喘息服務上限一年二十一天,皆是杯水車薪。

缺口三:居家服務不支援夜間或突發狀況。

缺口四:專業照顧服務人力不足,遲遲等不到。


照顧失智先生多年的葉媽媽語氣無奈說,近三個月來,她四處申請喘息服務,卻處處碰壁,不是沒空位,就是人手不足,「我真的累了。」

缺口五:出院準備服務與長照服務斷鏈。

目前病人出院後若有長照需求,等待服務支援的時間,「最短要十四天,平均是三十天,但一般上班族的事假只有七天,哪個老闆會讓你請那麼久的假?家屬最後只有三條路可以走,聘外勞、住機構,最後就是自己顧,因為請假那麼久,老闆就叫你乾脆不要來了嘛!」陳正芬急切地說著,「如果不能在三天內接軌,就是斷鏈!」

 

老人照顧

▲點擊圖片放大

 

關鍵:新手前半年最容易倉卒離職

 

「巷弄照護,也需要被連結。」陳正芬舉例,「假設有個雲林民眾在台大就診,出院後需要巷弄照護,他會知道哪裡有服務嗎?台大也不會幫他聯絡呀!這就是斷鏈。」(編按:現行長照政策以在地安老為軸心,並力推小規模、多功能巷弄照護站)

天成醫療集團董事長張育美表示,醫院最了解被照顧者的需求與照顧者的無助,要解決照顧離職問題,就得將醫院納入長照服務,並在病人出院時,即時提供如居家護理等服務。

根據一○四人力銀行與家總在去年九至十月進行的「在職照顧者現況」線上調查,回收的九百多份問卷中,有近五成的照顧者,覺得前半年最是慌亂,這正是照顧者可能因新手上路,而倉卒離職的關鍵期。

在職照顧者最需要彈性的居家服務,占二成四,其次是選擇二十四小時機構照顧及離家近的日間照顧中心,各約一成七,聘請外籍看護工僅一成四。

其實,照顧是一種專業,不是有孝心、愛心就能做好,照顧者的身心準備很重要,長久累積的負面情緒若沒有出口,反而會磨損了彼此的感情,導致家庭破裂,甚至悲劇發生。

家總分析,照顧歷程可分為預備、新手、資深、畢業等階段,每階段的困難與挑戰都不同。

好比說,新手要面對的是不熟悉照顧技巧的手忙腳亂。至於二年以上的資深照顧者,最大的挑戰則是日復一日累積的壓力無處宣洩,適時的喘息服務與心境轉換,就很重要。

照顧要不離職,就是提早準備。從現在開始認識長照,盤點資源,並啟動家庭協議,協商照顧方式、責任分攤等,才能避免問題發生時,因慌亂而做出錯誤決定。

 

老人照顧

▲點擊圖片放大

 

體悟:吳若權照顧病母,也懂顧自己


作家吳若權走過長達二十年的照顧路,對於照顧四個階段感受深刻。

那是二十年前,吳若權人生正要攀頂。他剛離開微軟,自己創業,接不完的案子、拍不停的廣告。直到那一天,媽媽突然中風倒下,他的生命也因此出現轉折。

吳若權說:「那一刻起,我知道,人生旅途上的這輛家庭房車,已換手駕駛,我必須扛起他們往後的人生。」

身為獨子,他一肩扛起照顧責任,「我每天早上五點起床,晚上一點睡覺。奔波於家裡、公司、電台、醫院,包辦煮飯、接送、陪診、拿藥、寫作、開會、演講、主持……。」

「日子越匆忙,就沒有多餘的時間自怨自艾⋯⋯。」疲於奔命的日子過了一年多,吳若權決定取捨,慢慢放手公司業務,只管決策。

他花更多時間陪伴母親,堆積木、拉手環、練呼吸,來回穿梭於希望與絕望之間。直到憂鬱症悄悄找上母親,他才發現,「我錯了,我不該告訴她:你很快就會好起來。」

跌跌撞撞走過照顧新手,父親過世後,他決定請外籍看護照顧母親。有一次,看護回鄉省親一個月,吳若權盤算,大不了就像以前,他一手包辦家務、陪診、拿藥,還得兼顧主持與寫作,團團轉了半個多月後,他形容,把自己搞到心力交瘁。


第三周,他覺得快撐不下去了,決定開口向姊姊求助,「開列具體清單,像是周一下午,請幫忙看顧媽媽;周六傍晚,請幫忙準備兩個便當等。」

前幾年,媽媽二度中風,他驚覺,十多年來,他像一顆陀螺繞著媽媽轉,萬一,軸心不在了怎麼辦?

「要重新找回自己的人生很難,但一定要現在就開始。」只是更讓吳若權擔憂的是,人生無常,萬一他無法陪伴母親終老,「我都已經規畫好了,除了召開家族會議宣告,也找了幾個好友託付後事。」

漫漫照顧長路上,從上路初期的跌撞,看不到出口的沮喪,甚至抵達終點前的不捨,旅途上唯有先照顧好自己,才能安心陪伴。

 

老人照顧

▲點擊圖片放大

 

老人照顧

▲走過20年長照之路,吳若權對照顧歷程四階段有深刻感受。

延伸閱讀

曾被宣告只能再活半年...台大醫師罹癌後存活45年,奉行「生理時鐘養生法」,從此不生病

2020-07-15

不是每年都健檢怎麼還會罹癌...朱芯儀35歲確診乳癌體悟:怎麼樣都不能輕忽「照顧自己」這件事

2023-10-06

女兒已出嫁、兒子40歲不婚忙工作...68歲退休人壽高管:在家和老婆大眼瞪小眼,不找工作早晚會生病

2022-03-14

一個做到街坊鄰居讚不絕口的「好媳婦」,卻在罹患乳癌後淚崩:這麼多年來,我其實活得好累

2022-03-01

丈夫40歲第1次健康檢查就發現肝腫瘤!陳月卿為愛成「養生控」:20多年來早餐維持1習慣

2023-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