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896 通膨 存股推薦

跟我這樣愛台灣

跟我這樣愛台灣

鄭淳予

政治社會

Shutterstock

900期

2014-03-19 13:13

這是最沉悶的時代,也是最具活力的時代,一個嶄新的世代現身─他們化身為創業者,以利他作為企業核心價值;他們化身為教育者,勇於跳脫傳統教育的框架;他們化身為領導者,串聯彼此顛覆權威與結構;他們化身為專家,端出你意想不到的事業;他們化身為志工,隨時都熱情無限!向下扎根,向上爭一片天,這是最不一樣的「愛台灣」!

「我們是世界的一份子。所以自己改變,世界就改變。」抱著這樣正向想法的年輕人,正在聚集一股新生力量,準備突破台灣滯悶的困局。

這幾年,台灣最不欠缺的就是抱怨。在遍地自詡為「魯蛇」(網路用語,意指loser,失敗者)、將台灣比作「鬼島」的失敗主義、嘲諷聲浪中,有人希望做點不一樣的事情。

去年,二十五萬白衫軍走上台北街頭,街頭上多數是青年。「台灣的希望在這一代年輕人身上。」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之前接受《今周刊》專訪時就心有所感地談到,在台灣慣常的藍綠對決情況下,年輕的白衫軍看到其他選擇,台灣政治也終於有機會從意識形態走向議題的溝通。

《數位時代》總主筆詹偉雄認為,台灣未來十年可能會出現如美國六○年代嬉皮青年展現的巨大能量。他說:「別的世代或許也對環境有某種程度的體認,但沒有那麼明顯的機會,社會階層的斷裂沒有強大到需要靠一整個世代來承擔歷史使命;所以,這個世代有幸成為歷史上顯著的世代。」像是過去只求發展,忽略對環境的破壞,現在就面臨「加倍奉還」的處境。年輕人走上街頭響應反核,因為他們是真正要承受後果的一代。

歷史已經走到關鍵十字路口。台灣經濟要走出影響力,政治要突破既有框架,社會就要有全新的想像力。這股值得讓人期待的群相,就落在六、七年級生,「他們生長在網路科技興起的時候,很多想法及作法都與眾不同。」詹偉雄說。

「新世代勢必會是勝出的一方。」詹偉雄從人口學的角度來看。台灣每年增加三十萬至三十五萬成年投票人口,也自然淘汰掉十五萬人。換言之,選民結構一年換掉五十萬人,四年就是二百萬人,年輕世代對政治、經濟、社會的期盼,才是主導未來的重要關鍵。


新世代特質1
行動 當有聲音的公民


「行動」,標示出這一代的第一個與眾不同。「對年輕人來說,政治可以內化為生活,成為他的生活方式。不管是社會運動還是去種植有機米,都屬於一種政治,政治可以重要也可以輕鬆,實踐的方式會隨時間而不同。」政大廣電系副教授郭力昕說道:「上一個世代談起政治,很容易陷入假議題的情緒衝突中,把自己壓得透不過氣,卻還是沒有實際去行動,參與公民社會。」

郭力昕曾經看過一支紀錄片《藍綠實驗室》,其中很具體地呈現年輕人多元活力的樣貌。一群平均年齡約二十歲的年輕人,在各自闡明「家族世襲」的藍綠立場後,都能坐下來「和平對談」,最後甚至可以相當程度理解各自的政黨認同。

「溝通的過程中,他們未必不堅持;但他們除了支持的政黨不同,表述的語言是類似的,他們會靠搞笑把衝突化解掉,對他們來說,政治不是非得你死我活,是生活中眾多事情當中的其中一件而已。」對郭力昕來說,這是能彼此溝通對話,甚至相互說服的一個世代,是現今四、五年級生難以想像的情景。

詹偉雄一語道破:「年輕的選民,特別是第一次投票的選民,討厭意識形態的對壘,那意味著在行動之前就預設了一切,年輕人喜歡任何事情都有改變的可能。」沒有預設立場,而是從周遭生活中去體驗、行動與改變。

「台灣上一代誕生於集體化的年代,台灣是世界工廠的一環,守本分才能造就國家社會的穩定發展,個人主義必須泯滅、戒除,從學生到工廠作業員,身上都有一套制服。這批四十歲以上的人,在乎的永遠不是個人行動,而是集體行動。」反觀這一代年輕人,最難能可貴的特質就是行動力。

今年二十六歲的許芯瑋,原本是台北師大附中的英文老師,懷著滿腔熱血,立志要讓學生熱愛學習,卻不敵台灣升學教育體制而敗陣下來。但她不因此而退縮,毅然決然離開校園,從事Design For Change(全球孩童創意行動挑戰)的社會教育。

陸詩薇平常是忙碌的律師,但在工作之餘,她投入各項公共議題,並且積極主動提出法案,從法制去改變。許芯瑋、陸詩薇都沒預設過自己會走上這條路,卻因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而展開人生意外的旅程。


新世代特質2
合作 網路匯集鄉民力量


沒有資源的年輕人,要如何匯集力量?所幸,科技工具的使用,讓他們彼此串聯,即使與陌生人也可以合作。

詹偉雄回憶:「三十年前,媒體做民意調查,有七成的大學生想成為王永慶;現在,大學生的答案肯定不會這麼集中,我甚至懷疑,大家還會想成為郭台銘嗎?」

無論是王永慶抑或郭台銘,背後的象徵意義,是他們都建立起規模龐大的企業。趨勢科技創辦人張明正指出:「矽谷早已吹起一股越小越好的創業趨勢,以前的製造業都是挾強大資金、蓋大型工廠;現在年輕人要創業,不但不用蓋工廠,一張信用卡就可以開始!」

「小」,或許是新世代在初出社會時不得不屈身的結構條件;但正因為小,讓他們了解合作的重要,彼此互相拉抬打氣。

三位沒有背景、沒有資源的獨立出版社負責人突發奇想,共同出版公共版權書,透過有效的行銷包裝,爭取一方不容小覷的市場空間。

力量一向零碎的「鄉民」,帶著自己的筆記型電腦,相約在一個地點、一起上網,集結成「零時政府」,以「不要問為何沒有人做,先承認你就是『沒有人』」,互相砥礪。


新世代特質3
分享 創造利他的企業


在這樣的趨勢下,郭力昕觀察到:「一種相對進步的企業態度出現,有機會成為良性版本的資本主義邏輯。」張明正直指:「年輕創業者的心裡有兩個M,除了要賺money,更要做得有meaning(意義)。」

於是,更重視員工幸福的企業一一出現。《The Big Issue》大誌總編輯李取中與街友做夥伴,讓每本雜誌的獲利直接回饋給街友;稻禾餐飲總經理嚴心鏞,親自帶著員工購買家具布置宿舍,希望弱勢家庭的子女能在他的公司裡學到一技之長。

「做公益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是退休後的工作,但現在這一代年輕人從一開始就為自己的創業定義:『我就是要做利他的企業!在整個過程中,我就是要很爽!和一群朋友一起,很愉快地做!』」張明正給予這些年輕的力量高度讚賞。

叱咤網路一方的林弘全創立flyingV群眾募資平台,讓需要第一桶金的創業者與樂於贊助的人歡喜相遇,他的理想,是創造一個改變的氛圍。大學就讀園藝系的大男孩陳聖凱,在東南亞國家看見自己的價值,帶著志工隊到窮鄉僻壤蓋房子、建廁所,問他需要外界什麼支援?他不要人捐錢,只要人捐馬桶蓋。

你能說這批年輕世代「不務正業」嗎?一群愛玩的年輕人,取了個「歐北來」的名字,要把台灣被忽視的景點玩出意義來;另一群沒有氣象相關背景的大學生,無所畏懼地組成「台灣青年氣候聯盟」,進軍聯合國組織。

儘管台灣社會看似輕易隨著黃色小鴨或小圓仔起舞,但不代表年輕人的視野看不到台灣以外的大世界。大學時期曾到紐約「壯遊」的陳鵬文要把藝術帶回家鄉,用展覽養成一般人的欣賞習慣;迷戀翻譯小說十餘載的譚光磊,更已經把台灣當代作家的小說帶到國際,讓世界看見台灣。

有句話說得好,十步之內必有芳草,這些力量或許分散,但深植各處、各領風騷,隨著世代的遞嬗,繼起的能量會填補起彼此的空隙,匯聚成為一股提升的動能,帶著台灣起飛。這股能量已經在告訴我們:一起來吧,跟我這樣愛台灣!

延伸閱讀

寶林茶室中毒事件》米酵菌酸有多「殺」?當年葬禮上的「一杯啤酒」 讓總統下令舉國哀悼3天

2024-03-28

食物中毒?「寶林茶室」1死8通報!他們都吃了2種食物…衛生局揪3缺失、急診醫疑「這毒素」釀禍

2024-03-26

4月電價漲,我家會多付多少錢?台電秀「試算2圖卡」給你看:每天增加不到1元,還有一方法能推算!

2024-03-26

00939連52發「174」大賣單有暗示?專家曝訊號「這些大咖」買到爆 上市3天規模暴增逾50億

2024-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