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896 通膨 存股推薦

癌症、帕金森氏症,這8惡習是禍首!腸胃科名醫提醒這樣吃...恐致惡性腫瘤、大腦退化

癌症、帕金森氏症,這8惡習是禍首!腸胃科名醫提醒這樣吃...恐致惡性腫瘤、大腦退化

楊雅馨

幸福熟齡

2019-12-23 15:57

國人10大癌症的大腸癌、肝癌、口腔癌、食道癌、胃癌,消化系統就占了大宗,就連10大死因之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也與腸胃脫離不了關係。台語說,呷ㄟ落、睏ㄟ去,放ㄟ出就是健康。你健康了嗎?

老一輩彼此見面時常說:「吃飽沒?」「吃」是每天的大事,更是人生要事,所謂養生之道,飲食為要。

 

據估計,每10人當中就有1人有腸胃不適的毛病,此外,每3人中就有1人長期受腸胃疾病所苦。台大醫院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任暨台大醫學院副院長吳明賢表示,廣義的腸胃科而言,泛指消化內科之胃、腸、肝、膽、胰等器官。

 

沒減肥體重卻掉5% 可能有大問題

 

腸胃不舒服,這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暗藏著大大學問。吳明賢進一步說明,常見的上腹部疼痛,有可能是單純的潰瘍、腸胃炎、消化不良胃食道逆流,但也可能是膽結石,甚至胃癌、肝癌、胰臟癌等惡性腫瘤。

 

有時甚至吃些腸胃藥也能緩解,他提醒,若合併出現飲食行為(如吞嚥困難、疼痛)或排便習慣改變、體重減輕等警示症狀,一定要尋求專業醫療,切勿自行診斷(編註:過去6∼12個月,無刻意節食,體重卻減少5%,則是有臨床意義的體重減輕)。

 

一般而言,就醫後醫師會給予身體檢查,有時會做抽血檢查,確認是否有B型肝炎或C型肝炎等肝臟疾病,必要時會再針對胃腸或肝膽胰等問題,安排腸胃鏡或腹部超音波等檢查,如此就能大致釐清哪個器官出現毛病。

 

吳明賢表示,消化系統疾病的病因扣除感染如病毒性肝炎、幽門螺旋桿菌外,與飲食最為相關,如有一餐沒一餐、一餐當兩餐吃,喜歡低纖、高脂、高醣飲食,甚至菸、酒、檳榔等,都是極為典型的「病從口入」!

 

腸道是第2大腦  帕金森氏症與失衡也有關

 

腸道是人體最強大的免疫器官,人體淋巴有70%以上分布在腸道,除了淋巴球外,腸道內的菌數更高達100兆,相當於人體細胞總數目的10 倍。

 

吳明賢說:「這些腸道菌不僅與營養、代謝相關,也影響著免疫功能,腸道還有第2個大腦之稱呢!」如今,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腸道菌若沒維持在平衡的狀態,慢性發炎將一觸即發,他以幽門螺旋桿菌和胃潰瘍為例,就是細菌導致疾病最典型的例子。

 

此外,帕金森氏症、自閉症等也和腸道菌失衡有關,或許你無法理解腸道與大腦的關聯?吳明賢解釋,腸道內的神經會經過「腦腸軸線」(gut-brain axis)與大腦相互聯絡。當腸道菌失衡後,會透過   腸道的迷走神經影響到中樞神經的免疫機轉,腸道菌叢製造的短鏈脂肪酸也會誘發腦部疾病。

 

他提醒,便秘、腹瀉是腸道菌失衡或飲食失衡的一個基礎表徵!但也強調並不是所有的腸道症狀都會造成遠端器官傷害,得進一步評估失衡的嚴重度。

 

從便便看健康 形狀、顏色都是線索

 

想知道腸子是否健康,每天解便後可別急著沖馬桶,你可以從大便中得知自己的健康狀況。

 

吳明賢說,在醫學上將大便的形狀依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Bristol Stool Scale)分為7類:

 

第1型:

 

一顆顆硬球(很難通過)。

 

第2型:

 

香腸狀,但表面凹凸。

 

第3型:

 

香腸狀,但表面有裂痕。

 

第4型:

 

像香腸或蛇一樣,且表面很光滑。

 

第5型:

 

斷邊光滑的柔軟塊狀(容易通過)。

 

第6型:

 

粗邊蓬鬆塊,糊狀大便。

 

第7型:

 

水狀,無固體塊(完全液體)。

 

一般來說,第1型和第2型表示有「便秘」狀況;第3型和第4型是理想的便形,尤其第4型是最容易排便的形狀;至於,第5至第7型則有「腹瀉」的可能。

 

除了形狀外,顏色也是判斷腸道是否健康的重要依據。正常的大便因為含有膽汁所轉化來的色素,呈現黃色或金黃色。「若糞便呈現其他顏色, 就表示健康出現警訊了。」吳明賢提醒。

 

飲食6字訣  翻轉3高1低

 

俗話說,好的腸胃比好的大腦重要。該如何保養?吳明賢認為,就疾病而言,扣除傳染病, 絕大多數的病症如肥胖、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病,都與經年累月的生活習慣有關。

 

飲食就是影響生活習慣最大因素。現代飲食與過往有很大的不同, 吳明賢語重心長地說,飲食最重要 的目的,是為了提供身體活動所需 的能量及維護細胞的新陳代謝,因此進出得平衡。

 

但現代人生活形態偏  靜,卻又經常採取「3高1低」飲食法,即高熱量、高脂肪、高醣、低纖維,都大大影響腸胃健康。

 

他以「腸漏症」為例,長期低纖飲食,改變腸道菌叢生態平衡,間接造成腸道受損,食物便會透過受損的腸道壁的上皮黏膜,滲漏到血液、淋巴,引起體內免疫球蛋白G的慢性過敏反應及遠端器官的慢性發炎反應!

 

另一大問題是飲食失序,進食必須依照生物時鐘,早餐吃得好,晚餐吃得少,現代人卻愛吃早午餐、晚餐又特別豐盛,以至於胃食道逆流、肥胖,處處耳聞。

 

吳明賢提醒,現代人習慣把藥物(如保健品)當食物吃,而不是把食物當藥物吃,但藥物畢竟還是化學品,人們應該重新學會將食物當藥物吃,而不是想用藥物來取代食物。

 

藉由透過好的飲食可以保護腸胃道,甚至全身性的健康。

 

他進一步提出飲食4大原則──高纖、低脂、低醣、熱量則要適當,6種重要的營養素(醣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水)用心安排,總結而言,「多樣、均衡、節制」的飲食外,也要與工作形態結合,例如勞動者需要較高的熱量、蛋白質,而靜態工作者熱量就要相對的少。

 

另外,生活要規律,避免不良的生活習慣, 菸、酒、檳榔、熬夜都要禁止。

 

心情好壞可以透過大腦、內分泌和自主神經系統的交感、副交感神經而改變腸胃的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學會利用聽音樂、看書、腹式呼吸、冥想、伸展運動、旅遊等,隨時為自己解壓,讓大腦放鬆。

 

少食、慢食、樂食、感恩食

 

1.減少每餐食量:

 

搭配平衡食譜,尤其晚上最好避免吃到飽的場合,以免大量進食增加消化道負擔。

 

2.餐後不要躺下或趴睡:

 

臨睡前不要再吃東西。

 

3.避免多吃脂肪或油膩食品:

 

胃腸最適合的是溫和食物,太過辛辣、冰、燙的食物最好敬而遠之。

 

4.少吃不易消化的問題食品:

 

有人吃糯米會腹脹,有人吃蔥椒會不舒服,吳明賢提醒,請根據自己的經驗法則盡量避免。此外,盛夏時, 食物容易腐敗,不熟的生冷食物若無法確認新鮮度,最好不要食用。

 

5.多吃新鮮蔬果:

 

增加膳食纖維攝取量,亦可多喝優酪乳,特別是便秘型大腸激躁症或有大腸疾病家族史者更應如此。

 

6.放鬆心情用餐:

 

吃慢一點,細嚼慢嚥才能讓食物更易消化。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摘自今周刊生活i健康特刊<健胃整腸>

 

延伸閱讀

塵蟎還會造成全身發炎、腸胃道腸漏?名醫教你簡易3妙招消除

2019-12-09

90%胃癌患者,都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注意胃癌7個危險因子

2019-10-09

胃食道逆流、慢性咳嗽能不藥而癒?醫師:這樣喝水,可增加食道蠕動、改善咳嗽

2019-09-18

64歲賀一航大腸癌逝》腸胃科名醫苦勸:這3種人定期篩檢、謹記「9吃4少吃」遠離大腸癌!

2019-06-04

養生又保暖的冬天食補推薦!四神湯防癌、控血糖,還能改善疲勞、消化不良

2019-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