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台灣衛星工程師 打造精準太空溫度計

台灣衛星工程師 打造精準太空溫度計

鄭閔聲

話題人物

攝影/唐紹航

1197期

2019-11-27 14:13

距離地球表面七百公里外,有一組由六顆衛星構成的「星系」,定期與美國發射的全球定位衛星(GPS)通訊。它們發射出的訊號,必須穿越大氣層的重重干擾,被接收時已不再是原本樣貌,但這些偏折的訊號能讓科學家推估大氣狀態,進而預測氣象變化。

這組不斷收發訊號的星系,是台灣與美國合作,在二○一九年六月發射的「福爾摩沙七號衛星」(簡稱福衛七號)。它是全球目前唯一採用這項「無線電掩星技術」的科學觀測衛星群,因為能從遙遠的太空偵測大氣層溫度、溼度、氣壓,被稱為太空中最精準的溫度計。

 

  • 無線電掩星技術:一種依靠檢測無線電信號穿越大氣層時的折射角度,測量大氣層物理屬性的遙感技術。用在氣象學上,可以推導出大氣層的溫度、濕度和壓力。

 

向全世界預警極端氣候現象 福衛三號觀測資料  提供八十八國

 

「福衛七號的貢獻是全球性的。經過二十多年努力,台灣在氣象觀測與資料處理上,已經擁有一定的實力。」

 

說著這段話的,是福衛七號計畫主持人朱崇惠,她在上世紀九○年代加入國家太空計畫室籌備處(現國家太空中心),也是台灣第一批被送往美國受訓的工程師,一路見證了台灣太空科技從無到有的過程。

 

朱崇惠回憶,一九九一年太空計畫室籌備處剛成立時,成員只懂學術理論、毫無實際操作經驗,衛星相關設備也付之闕如,只能把成員送到美國,隨著設備廠商一步步從基礎學起,並且在一九九九年首次發射「福衛一號」,但當年這顆衛星主要元件多是向國外採購,只有少部分在台灣生產。

 

在邊學邊做的階段,美國是最重要的夥伴。一九九七年,美國大學大氣研究聯盟(UCAR)及美國軌道科技公司(OSC)與台灣簽署合作協議,共同開發多顆組成、發射後運用掩星技術取得氣象觀測資料的衛星群;當時由美方先提供第一顆衛星,台灣再依原始設計圖組裝並進行測試。

 

經過九年努力,這組被稱為「福衛三號」的衛星系統於二○○六年升空,截至目前為止已蒐集超過一千萬筆全球氣象資料、提供八十八國作為氣象預報或研究使用。

 

太空科技

延伸閱讀

謝金河:阿里巴巴回港上市,揭開美中科技新冷戰序幕

2019-11-27

聯發科技發表旗艦級5G晶片「天璣1000」,全球最快、最省電!

2019-11-26

AI掀起企業數位轉型浪潮 看IBM、趨勢科技、全家HR如何鼓勵人才自主學習創新

2019-11-25

科技巨頭的反壟斷危機,正是創業者的天賜良機

2019-11-21

蔡明介:讓科技變得有溫度,幫助家鄉產業數位轉型

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