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當TPP老大換人做 台灣談貿易不能再「不科學」

當TPP老大換人做  台灣談貿易不能再「不科學」
行政院研擬調整日本核災區食品進口管制措施,不安的民眾上街抗議,凸顯政府在食安風險控管上,與社會溝通不良。

李昭安、王炘珏

焦點新聞

攝影/劉咸昌

1049/1050期

2017-01-26 10:32

TPP生死未卜,而川普也會以更嚴苛的條件進行雙邊談判,面對美豬和日本核災區食品問題,台灣若提不出科學根據,恐怕做不了生意。

一月二十日,川普(Donald Trump)上任美國總統後的幾個小時,白宮發出聲明將退出《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PP)。湊巧的是,就在川普就職前數小時,日本內閣通過TPP法案,並通知其他會員國,日本已完成所有加入TPP的國內程序。

日本如此表達決心,但一手主導TPP走到今天的美國仍執意退出,TPP因此陷入「生死未卜」的窘境。

這對台灣如同雪上加霜。若美國按照川普的外交政策走,台灣要繼續和美國做生意,勢必得為台美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做準備;而若台灣繼續爭取加入TPP第二輪談判,與日本的經貿關係也須妥善處理。

但是,擋在台灣和美國之間,是瘦肉精美豬解禁與否的議題;擋在台灣和日本之間,是爭論多年的日本核災區食品進口管制問題。無論要對外爭取多邊、雙邊貿易協定,這些都是台灣最難迴避的課題。

二○一六年十二月十三日,研議此次日本食品政策調整的三位關鍵要角: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主任許輔、衛福部次長何啟功、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一起在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接受《今周刊》專訪。

三人當時信誓旦旦說,接下來加辦的三場公聽會,將是政策是否調整的重要依據,如果政府沒在公聽會中釐清爭議點、說服公民團體,或是食安管制無法有效把關,這次政策評估就喊卡,不排除維持現狀。

不料,十二天後,在新北市舉辦的首場公聽會,國民黨、中華統一促進黨動員民眾前往抗議,場外警民衝突,場內動手拉扯,食安議題再次演變為失控的政治攻防。

本該深入討論的風險評估、風險管制問題,全淹沒在政治口水中。行政院也宣布取消另外兩場公聽會。在這幾場「缺席」的討論中,有幾個問題最該被說清楚、講明白。

 

TPP

▲點擊圖片放大

 

問題一:缺乏科學根據 日本核食進口管制,決策說不清


二○一一年三月十一日,日本發生福島核災事件後,同年三月二十五日,台灣採取緊急措施,開始禁止福島、群馬、櫪木、茨城、千葉五縣全區食品進口。

近六年來,各國已陸續鬆綁管制措施,改為管制日本特定縣市的「高風險食品」,只剩台灣、中國全面禁止特定縣市「全區食品」進口,有法界人士指出,如此嚴格管控可能構成「非關稅貿易障礙」,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定。

曾派駐WTO協助農業事務談判的農委會國際處代理副處長林家榮說,WTO各會員國可依其消費習慣、族群忍受性等不同特性,採取自己認為必要的食品風險標準,「但WTO在做判定時,看的就是有沒有科學根據。」

日本農林水產省「食料產業輸出促進課」外國規制對策室室長常葉光郎接受《今周刊》訪問時也說,日本一直都是「受規範」一方,無論最後決定要維持禁止進口或開放,「決定權都不在我們身上,我們只希望台灣能明確說明,最後決策的『依據』是什麼。」

而到底依據是什麼?這點,台灣一直說不清楚。陳吉仲直言,台灣對日本食品的緊急管制措施,至今五年多未改,「當初只管福島南方的縣、不管北方,也沒顧慮不同風向、季節、水流對不同產品的影響。」這些都是問題。

相較之下,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根據日本輻射值檢測狀況,動態管制日本十四縣高風險的特定食品,並隨時修正管制清單,更符合食安要求。行政院研議中的日本食品管制措施,有一點提及:「美國、日本不能上市的食品,台灣禁止進口。」這等於將參考美國動態管制措施,把更大範圍的高風險品項納入管理,而非只管制五縣全區食品禁止進口。如此與國際接軌的管制措施,卻未被理性討論。

若台灣遲未調整管制措施,會被認定設下「非關稅貿易障礙」嗎?陳吉仲無奈地說,如果可提出客觀數據,證明現在這樣全區管制有科學依據,「問題就解決了。」但關鍵就在於,我們至今提不出科學解釋。

 

問題二:難取得人民信任 政府處理食安可信度,已到低點


台美經貿關係也是如此,國內對美豬問題缺乏共識。《今周刊》在去年十二月,針對全體一一三位立委進行調查,問及「在TPP變數極大之下,您認為台灣是否應該加速和美國的自由貿易談判?」七十二位答覆的立委中,有八六%認為「應該」;此外,也有五五%認為,台灣對美豬議題懸而未決,會對台美雙邊談判造成重大障礙。(見六十三頁圖)


問題懸而未決的原因,除了「說服國外」的科學論述不足之外,「說服國內民眾」同樣欠缺力道。陳吉仲就表示,這十幾年來,民眾對政府處理食安的信任度已到低點,未來一定要有獨立風險評估機制,由學界、食品安全業界討論如何執行風險評估、分析結果,並讓公民團體參與討論,才能取得人民信任。

目前國內食品行政管理、風險評估、稽查權責全集中在衛福部,長期以來遭民間質疑「球員兼裁判」。

曾是公衛、食安學者的民進黨立委吳焜裕建議,台灣可仿效歐盟食品安全局、日本食安委員會,把食安管理和食安風險評估分開,成立獨立的風險評估機構(見上表)。他指出,歐盟食品安全局獨立到預算由國會編列,避免行政干擾。不過以台灣組織架構來看,這個單位要設在哪、怎麼運作,還要從長計議。

在全球經貿局勢下,此類橫跨食安、科技風險、經貿、政治外交的問題將越趨複雜;除日本食品外,瘦肉精美豬、基改食品是否開放,勢必也是爭執焦點。除政府必須持續加強風險管理外,台灣也需要更多對話,才能理性以對。

 

TPP

▲點擊圖片放大

延伸閱讀

「呷雞起家」!用電鍋就搞定年菜剝皮辣椒雞腿捲

2024-01-26

護國神山不能沒有它!先進製程必備管線 價值等同進口轎車 為何崇越石英新廠落腳嘉義?

2024-04-18

午後的簡單小確幸,用電鍋輕鬆做甜點

2015-03-02

老謝:溪州的羊肉美食產業逐漸形成!

2019-01-01

春水堂進軍大阪、微熱山丘搶進東京...野島剛:台灣用美食讓日本「哈台」

2018-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