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升息 006208 美元

60萬醫學生,僅10萬人披白袍...中國年輕人為何不願當醫生?

60萬醫學生,僅10萬人披白袍...中國年輕人為何不願當醫生?

2018-11-22 18:38

「儘管我國每年培養60萬醫學生,但真正穿上白大褂的只有約10萬人。」北京協和醫學院教授張宏冰告訴記者。


在2018年開學季,記者調查研究發現,過去異常火熱的醫學專業似乎遇冷,不少莘莘學子對從事醫學專業望而卻步。

一些醫學院負責人表示,醫生這一職業風險大、門檻高、報酬低,導致很多年輕人不願意穿上「白袍」。

但即使這樣,醫學教育也必須是精英教育,需要歷經從基礎到實踐,再到人文的系統培養過程。

記者在甘肅省慶陽市農村調研發現,一些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因無人學醫而面臨醫務人員青黃不接的狀況。

慶陽市西峰區肖金鎮衛生院院長邵亞洲介紹,當地村醫年齡結構老化,後繼乏人問題突出,全鎮村醫年齡最小的43歲。

45歲的肖金鎮張莊村衛生室村醫邵玉寧說,自己曾動員女兒學醫,但孩子以「沒雙休,晚上還出診」為由表示堅決不幹。

全省雖然免費定向培養農村醫療人才,但受種種因素影響,村裡選擇學醫的人越來越少。

蘭州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執行院長張連生表示,部分醫學院臨床專業依舊熱門,國內醫學院招生分數高,並不缺乏優秀的學生報考。

但有一個不爭的事實,醫護人員的子女從醫的比例非常低,以蘭大二院為例,醫護人員的孩子學醫比例不到10%。

中國醫師協會今年1月公佈的《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顯示,45%的醫師不希望子女從醫。

記者在北京、甘肅等地採訪醫學院後發現,較之改革開放初期,醫學生的吸引力有所降低,即使考取了醫學專業,之後穿上白大褂者也明顯減少。

「儘管中國每年培養60萬醫學生,但真正穿上白大褂的只有約10萬人。」北京協和醫學院教授張宏冰告訴記者。

不願意穿「白袍」成因複雜
 

——執業環境變差,超負荷工作下難以「精益求精」。

蘭大一院心臟中心主治醫師徐吉喆說,一些家屬缺乏基本醫療知識,對治療期望值過高,認為醫院就該是起死回生的地方,往往忽略了醫療的高風險性。

甘肅蘭州一名大四醫學生蔡宏明(化名)說,「醫鬧」現象眼下有所緩解,但自己實習期間會碰見患者拿「百度百科」指揮醫生治病, 「有的病人不做安排的檢查,也不簽字,還質問醫生是誰規定的,給正常診治製造了麻煩」。

蘭大一院急診科主任褚沛說,大型醫院越是優秀的醫生越是超負荷工作,但醫生也是有血有肉的,一個醫生最好的工作狀態是張弛有度、游刃有餘,一邊享受快樂生活,一邊解除病人痛苦。

「我不贊成多給一些錢,多加幾倍的活,這會累死醫生的。長期下去會造成精力透支,對病人也是不負責任的。」他說,醫生在精力不好的狀態下,手術或者思考過程容易出現偏差,過度疲憊也容易導致醫患溝通效果不好。

——醫學本科生擇業高不成低不就。

張宏冰說,在中國,省級醫院基本只招博士、碩士,地市級醫院至少要求碩士學位,部分碩士、本科畢業生去二甲醫院,專科畢業生去縣級以下的醫院成為常態。

通常,醫學生不願去小城市或鄉下,即使願意,還要參加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並且只有證書沒有學位,以後不准報考臨床專業研究生,這意味著幾乎沒有希望再進入三甲醫院工作。

因此,應屆畢業生大多首選繼續考研,這是醫學本科生不願從醫和醫院招不到足夠醫生的重要原因。

——職業起步薪酬低,醫路漫漫成才難。

「30歲還向家裡伸手要生活費,這是一件多麼恐怖的事啊!」蔡宏明說,畢業後面臨結婚買房的壓力,還要規範化培訓3年,其間沒有工資可領,馬上三十而立的他真心等不起。

張連生說,自己女兒本碩博學醫連讀8年,畢業2年後在蘇州一家公立醫院工作,工資加績效為8000多元;侄女本科畢業,在蘇州做醫藥代表,工作首月僅工資就有7000多元。

工資偏低、就業心態等綜合因素下,許多醫學生紛紛跑去製藥企業當醫藥代表,實在是有點浪費人才。

——各地醫學院普遍擴招。

張宏冰說,一些大學不差錢,沒有招生壓力。多數普通高校的經費來源與學生人數直接掛鉤,只有少量政府財政撥款和學費,所以只得盡可能多招學生,影響了醫學的精品教育特點。這些學校的畢業生質量不高,多數不能從醫或找到理想的醫院就業。


「即便醫學人才緊缺,也不能不尊重醫學教育規律」


想讓更多年輕人穿上「白袍」,還需要為醫生提供合理收入,改革不完善的醫療制度,解決培養人才與基層需求脫節的問題。

首先,讓醫生獲得合理收入,改革醫學生培養模式。

蘭大第二臨床醫學院副院長閻立新說,目前醫生薪酬低具有普遍性,薪酬制度不能體現多勞多得原則。

比如,甘肅對公立醫院的工資基數參照普通事業單位,醫生不能和公務員作同等對照。

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前期投入成本大,工作後多處於超負荷狀態,應尊重醫療行業的特殊性,合理提高醫務工作者的薪資。

張宏冰建議,可考慮學習美國的住院醫生3至5年、專科醫生2至3年的培養模式,出台政策鼓勵和吸引醫生到地方醫院就業,縮小大醫院與小醫院醫生的收入差距。

其次,大力發展地方醫院,暢通基層醫院人才引進渠道。

閻立新說,2015年發布的《關於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要以強基層為重點,完善分級診療服務體系。

目前各地雖然加大了對基層醫療機構投入力度,但大部分都是給錢給物投資硬件,醫學人才軟件方面仍需要一系列政策配套,在個人待遇、職稱晉升、事業發展上給予傾斜政策。

張連生說,醫學生高不成低不就,還在於一些基層醫院進人機制不暢。需要進一步改革基層滯後的選人用人機制,讓醫院用人自己說了算,打通醫生進修晉升通道,使出台的新政真正體現尊醫重衛。

第三,因需施教和精英教育並重。

閻立新說,如今許多專業醫學人才,不僅是小醫院缺,大醫院也很緊俏,如何保障醫學人才有效供給,需要醫學院有針對性地加強培養。

「拿精神衛生專業來說,心理疾病治療需求不斷增大,但是醫學院目前培養的該專業本科生非常少,遠遠不能滿足需要。」

「即便醫學人才緊缺,也不能不尊重醫學教育規律,翻倍擴招難免會出現教育質量滑坡。」閻立新認為,大學整體發展趨勢是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發展,但醫學教育絕對是精英教育,需要歷經從基礎到實踐,再到人文的系統培養過程才可以。

 

本文獲「微信上的中國」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大學畢業3年罹癌的年輕人:能者多勞,是最無恥的價值觀

2018-11-07

出生顯赫家族 金庸如何踏上書寫武俠小說之路?

2018-10-31

從金庸筆下的六部重量級小說 解析他的價值觀

2018-10-31

毀掉一個年輕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向他鼓吹財務自由

2018-10-25

與華研告別 S.H.E這種女團不會再有了

2018-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