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理財 etf 台股 殖利率 2024總統大選

孩子考高分,該誇獎他聰明還是努力?

孩子考高分,該誇獎他聰明還是努力?

2015-06-19 10:51

好家長不會用空洞的讚美或鼓勵,害孩子失去嘗試的動力,而是會幫助孩子建構面對挑戰的能力,甚至接受「失敗能使人成長」的道理。

成長心態能提升潛能

日本等國很強調努力的重要,這樣的心態正是卡羅.杜維克數十年來潛心研究的主題。杜維克是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也是暢銷書《心態致勝》的作者。她鑽研兒童的韌性與讚美的負面效果,提出嚴謹又有說服力的結論,讓她聲名大噪。她的研究點出了美國家長的通病,指出大人的好意可能反倒削弱了孩子完成事情的能力。

杜維克將心態分成兩種:定型心態和成長心態。定型心態的人認為自己擁有的特質都是定型的,不僅智力是固定的,就連討人喜歡的程度也是固定的。他們認為個人特質恆定不移,不會改變,例如小孩聽到大人說他很聰明,就會開始自覺聰明,為自己貼上這個標籤。

聽起來好像不錯,但就算是所謂的正面標籤也可能害了孩子,因為它會讓孩子以僵固的眼光看待自己,覺得必須守住這個標籤。如此一來,小孩可能會不敢冒險、害怕失敗,因為聰明已經成為他對自己的認識,又何必去做一件可能讓人覺得你其實沒那麼聰明的事,貶低你在自己心中的形象呢?這份恐懼會讓孩子面臨挑戰時不敢太過認真與努力。然而,由於美國文化刻意壓低努力與練習在成就一件事上的重要性,使得大人和小孩只好假裝不需要努力,結果往往導致焦慮沮喪,對事情失去動力。失敗太沉重了,我們脆弱的自尊承受不起。

杜維克深信成長心態(努力至上)能讓人挺身迎向挑戰。擁有成長心態的孩子也會得到讚美與鼓勵,但被稱讚的是他能左右的特質,也就是成長特質,例如努力、嘗試、練習、面對挫敗和再試一次等等。這就是為什麼日本小學生會在開池典禮上公開談論自己的失敗。他們這麼做不只因為失敗無須掩飾,更因為他們認為自我批判是好的,這樣才能繼續進步。成長心態能讓孩子將新的挑戰視為改進和學習的機會,而不是對判斷力的威脅,也不會剝奪他的自我形象。擁有成長心態的孩子不會認為個人特質是恆定的,是自我最重要的部分。擁有成長心態的孩子有能力擁抱「失敗為成功之母」的道理,知道成功來自努力,而非選擇容易的道路或等著好事從天而降。

在杜維克最知名的一項研究中,她想了解讚美小孩的方式不同會不會影響他們主動面對未來挑戰的意願,於是便調查了四百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這些孩子先接受非口語智力測驗。由於難度不高,因此所有孩子的成績都很不錯。測驗結束後,實驗者將其中一些孩子帶到一旁,稱讚他們很聰明:「哇,你的分數真高,你一定很聰明。」至於其他孩子,實驗者則稱讚他們非常努力:「哇,你分數真高,你一定很用功。」

接下來,實驗者問這兩群小孩願不願意再做一個比較難的測驗。被實驗者讚美很有天分(聰明)的第一組小孩通常都會拒絕,因為他們擁有定型心態,不想嘗試別的東西而暴露自己的能力不足。相反地,第二組小孩有九成想要做新的測驗!因為努力而被讚美強化了這群孩子的成長心態,使他們對挑戰產生不同的看法。

實驗者對受測學童的說話方式甚至會影響這些孩子對新測驗的看法。擁有定型心態的孩子覺得測驗不好玩,寫得很辛苦表示他們不夠聰明,「努力型小孩」卻認為題目很難表示他們得更努力才行。他們不認為自己的努力失敗了,反而強調努力帶來的滿足感。他們的動力源自自己,是內在動機,跟別人貼給他們的標籤無關。差別在於一組孩子覺得操之在我,另一組覺得無能為力。

杜維克接受電話訪談時告訴我,她記得自己小時候得到的教養方式跟現在很不一樣,「大人期望我們能自立自強。寫功課是小孩自己的事,是我們的責任。我們要自己安排遊戲時間,學樂器就要自己練習。家長會引導我們、供應我們所需的資源,但他們的生活是他們的,我們的生活是我們的,兩者是分開的,只是彼此重疊。」

杜維克說,現在美國有一種氣氛,就是人能掌控一切。這在有些家長身上尤其明顯。「有些成就極高的父母心想:你看,我可以掌控一切,當然也能讓我的孩子一生完美。」於是一道很簡單的公式出現了,而且深入人心:讓孩子感覺自己很棒=給孩子自信心。

許多家長告訴杜維克,他們覺得孩子很脆弱,因此需要多稱讚孩子,甚至避免告訴孩子他們真正的意見。她說:「現在流行一種想法,一直稱讚小孩很棒、很聰明又有天分的才是好家長。家長把太多事情當作自己的責任,拚了命不讓孩子有一丁點難過和不方便,或是得不到想要的東西。」

然而,杜維克的研究顯示,好家長不會用空洞的讚美或鼓勵,害孩子失去嘗試的動力,而是會幫助孩子建構面對挑戰的能力,甚至接受「失敗能使人成長」的道理。

改變很難,但不是不可能。我告訴杜維克,身為家長有時實在很難抓到正確的平衡,她立刻鄭重告訴我:「家長不必成為跋扈的獨裁者,但也不必成為只會讚美、不敢批評的軟腳蝦。你可以定下高標準,誠實告訴孩子你的看法,只要抱持關愛的態度,以學習為目的就好。」只要孩子焦慮,就表示有地方不對。我們可能操之過急了,事情不可能一夜改變。「如果你過去太常稱讚孩子,就不能立刻設下高標準,而是要開始帶領孩子體會接受挑戰的喜悅,讓他們知道面對難題時,他們的大腦會如何變化與成長。孩子必須開始享受努力所帶來的進步。唯有他們享受學習,了解挑戰的真諦,你才可以開始設定高標準。

杜維克沒有叫我們不再讚美孩子。她鼓勵我們找到最佳的切入點,提供能提升孩子韌性、成長與自信的意見,誠實告訴孩子。要做到這一點,關鍵不在鋪天蓋地的讚美,而是哪些行為和特質值得讚揚,以及讚美孩子的方式。許多家長和老師都發現光是「你可以讓自己變得更聰明」這樣的話,就能幫助孩子相信他們能讓自己變得更好。任何小孩都能靠努力讓自己更聰明,只要他相信自己做得到,相信智力並非恆定,而是能藉努力提升的。某人現在不擅長某件事,不代表他永遠做不好,只代表他現在還不夠好。

努力不懈

有些人深信孩子唯有透過認真努力、得到報償,才能真正成長與茁壯。這樣的心態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美國人認為,覺得自己很棒的孩子表現才會好,其他國家的人則認為表現好的孩子才會覺得自己很棒。因此,那些國家的家長會鼓勵孩子勤勉奮發,就算艱難也不要退縮,應該說艱難時尤其不要放棄。研究顯示這樣的做法才能真正養成孩子的韌性、毅力與堅持,而韌性、毅力與堅持才是未來成功的基石。

不過,我也見識到了過度強調「努力至上」的缺點,那就是不懂得放手。強調努力確實能讓更多小孩表現更好,但剩下的少數人呢?無論有多少孩子進步,永遠會有人落後。天分是有限的,努力卻沒有盡頭。當一個人永遠可以更好,追求就沒完沒了。當所有人都受到高標準要求,罔顧個人狀況與處境,就必然有某些人達不到這些要求。

在日本這樣的國家,個人就算有什麼特殊需求、例外狀況或臨時困境,都不是能稍微放鬆,不必像其他人、其他學生或家長那麼努力的理由。這個理想有時會累垮一個人。反觀美國,就算小孩某件事做不好,也會努力找到並讚美他做得不錯的地方,幫助他用自己的特長來了解自己。因此,雖然我們很容易推崇日本強調努力的態度,並覺得美國過度讚揚孩子和對孩子期望太低有不少缺點,但我還是明白兩種文化各有優點,找到最佳的平衡點或許才是激勵孩子的最好做法。

我知道過度稱讚孩子可能會讓他們太想討好我,忘了體會為自己完成一件事的喜悅,可能會傷害他們的自信,讓他們沒機會感受到面對和克服挑戰的滿足。這時,溫暖的教育方式和強調努力便能適時激勵我的孩子。我們在日本定居的那些年,看著孩子接受我在美國根本不會讓他們嘗試的大大小小的挑戰而變得充滿自信,這讓我開了眼界,見識到一個文化是如何告訴孩子人人都會遇到困難和犯錯,但人正是藉此才能成長。這是寶貴的一課。

〈本文選自全書 李幸臻 整理〉

作者:
克莉絲汀.葛羅斯-駱


哈佛大學博士,也是兒童教養專家與暢銷作家。她在美國的傳統韓國家庭中長大,從小就接受過許多不同的文化衝擊,婚後並和夫婿搬到日本生活了五年,更深刻感受到東西方教養方式的差異與各自的優點。離開日本後,她決定深入研究世界各國的教養方法,不但實際走訪許多國家親身觀察、和來自不同國家的父母進行討論,並訪問美國社會、心理、教育等不同領域的知名學者,將世界各國不同的教養理念整理出來,與所有父母分享。

目前她和家人住在美國波士頓近郊,並為親子教養網站Mothering.com撰稿。

書名:教養無國界



出版:平安文化/皇冠出版

 

延伸閱讀

巴菲特最新致股東信/93歲股神示警「現在市場像賭場」!日五大商社和這3檔繼續堅持:耐心會有回報

2024-02-25

為什麼比起00878、00919那些熱門高股息ETF,我只會把0050這種大盤ETF當主要投資標的?

2024-02-01

0050、006208、00692...市值型ETF越來越多,除了台灣50存股族還可以選誰?林奇芬傳授3挑選重點

2023-09-08

跟著巴菲特最愛指標找標的!工程師自組ETF績效打敗0050:統一超、葡萄王、寶雅...19檔資優生出列

2023-12-20

透過堅守投資紀律的方式 用行動力抓住市場行情

202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