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有機會與一位大學校長聊天,談到大學學歷貶值問題,這位校長提到學用落差是全世界大學共同面臨的挑戰,美國、香港和新加坡都很積極在解決這個問題,但在台灣,即使有心想面對也無從著力,最主要是教育部對大學的管理,讓大學綁手綁腳。
日期:2015-02-05
在台灣,大學的管理階層普遍有一種無力感,因為制度與系統是他們無法改變的。 眼看著台灣高等教育國際競爭力逐漸弱化,問題出在哪裡? 教育部即將提出「高教創新轉型方案」,但有用嗎?且看《今周刊》的分析。
日期:2015-02-05
台灣許多大學生感嘆,上了四年大學卻沒學到一技之長,出社會做的也不是自己喜歡的工作。同時學校也很憂慮,因為少子化使得學校面臨倒閉危機。如果學校瞄準國家未來發展方向,確定自己的特色,就能招募志趣相同的學生,不但讓學生能學以致用,大學也能建立自己的品牌,還能為國家培養新興產業的人才,創造三贏局面。 《今周刊》根據政府推動的六大新興產業,並訪談多位專家與業界代表,精選出台灣最具特色的大學,作為讀者就學、求職或求才參考。
日期:2011-05-19
國內生技產業近來備受關注,馬總統更宣示要創造生技業的黃金十年,陽明大學兼具深厚的基礎研究與豐富的產學合作經驗,在全球大學排名進步的速度又居全台之冠,是國內生技醫學相關大學中的佼佼者。
日期:2011-06-16
招生不足衝擊!設法「行銷」吸引僑生、外籍生就讀,成了國內大學新功課,但行銷不等於廣告文宣,如何透過教育「為學生創造價值」,一流大學也不容忽視。
日期:2016-11-17
大學四年,剔除寒暑假和各種長短假雙休日,滿打滿算一千天,稍縱即逝。從十八歲到二十二歲的四年只有一次,是一個人一生中最不能辜負和浪費的四年。大學四年,每年都該有一個不同的過法,才能最大化這四年裡的收穫。結合在耶魯的經歷與體驗,我把自己的想法放在這裡,希望能讓即將踏入大學的同學們參考。
日期:2018-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