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搜尋:
時節入冬,清晨六點,太陽還未露臉,空氣帶著一絲寒意,當多數都市青壯族還在貪睡,66歲的李玉葉已在屏東鹽埔鄉的農場幹活,澆水整理,檢視新品種育成狀況。身為農友種苗公司的元老級員工,資歷長達45年,這些工作她再熟悉不過,唯一不同的是,她去年已申請退休,如今是農友的研發顧問,工時更彈性。
日期:2020-12-18
雖然平均壽命持續增加,但多數人在人生最後20、30年,仍常常面臨疾病之苦,甚至在痛苦中結束一生,為了避免前述窘境,在進入「老後人生」之前,就要有所準備。 長春藤預防醫學健康管理總院長張武修今(29)日在《今周刊》主辦的「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中提到,若要抗老,得先從心態調整做起,學習忘記「老」這件事,「不要高齡,而要逆齡。」
日期:2020-10-29
2009年金融海嘯衝擊全球經濟,當時經濟連續三年緩慢成長,連帶也使中高齡失業人口(45-64歲)急遽攀升,失業率一度高達3.9%。時隔10年,新冠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半年後,世界經濟創傷顯露,再度衝擊台灣就業市場。據主計總處統計,今年台灣1-8月中高齡失業者,年增0.37%,失業率達2.35%,創下後金融海嘯時期新高。面對可能中斷勞保的風險,有什麼方法可以延續年資,直到可領退休金的那一天?
日期:2020-10-08
少子化跟高齡化一直是攸關台灣未來發展很重要的課題,最近國發會發布了最新台灣人口推估,再次狠狠提醒我們,問題迫在眉睫,台灣在2025年就會進入超高齡社會,即65歲人口超過20%,人口也提早一年於今年進入負成長,2300萬人口數更是很快就會成為歷史數字。
日期:2020-09-02
新冠肺炎疫情,宛如二○二○年台灣生技製藥股股價暴起驟落的引信,吸引各方投機資金各顯神通。然而,一個產業要長遠地健康發展,更需要能提供源源不絕成長動力的高續航力引擎。目前,扮演這顆引擎角色的,以慢性病治療與藥物最有看頭!
日期:2020-07-22
全球政經情勢多變,卻面臨一個共同問題,那就是變老!已邁入高齡化社會的臺灣,預估在2026年躍升為「超高齡社會」,超過65歲以上的人口占比將超過20%。長期照護議題正夯,科技該如何成為樂齡世代的關鍵助力?
日期:2020-06-16
過去台灣的駕照是終生有效,但隨人口老化,長者生理退化成為交通安全的隱憂。交通部推動高齡駕駛換照至今近三年,逾17.7萬的人來辦理,由於須通過體檢及認知測驗,才能換短效駕照,當中約兩成繳回駕照。比鼓勵自發性繳回時期的8%,明顯有成。
日期:2020-06-05
老化最大危機就是失智,其中最能延緩失智的可控因素為「控制聽覺損失」。二○一七年內政部統計顯示,台灣老年聽障人口逾九萬,占整體聽障人口的近八成。
日期:2020-05-13
隨著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老人健康醫學」早已是醫院最「熱門」的診間之一。博愛創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鴻傑5年前,因為脊髓開始出現老化、骨刺、經常酸痛等問題,經醫生建議,開始接受「能力回復式復健訓練」,在醫院人擠人, 排隊等候中,察覺到亞健康族群、中老年人、運動傷害者的復健需求與日俱增,但市面上的運動中心、健身房等,幾乎都是以健康者以及年輕人為主,於是發心推廣「運動新文創」,決定創立「草山樂活健康工作室」。 這是首創專門為高齡者、運動傷害者以及亞健康族群客製化的六星級Villa健康中心,斥資千萬裝潢打造媲美醫學等級且更加舒適、友善的運動環境。鄭董事長非常注重細節,樟木打造的屋頂,在運動的同時,可以吸收樹木的芬多精,整排大片透明落地窗,讓您彷佛置身大自然,可邊運動邊賞櫻,讓復健運動不只是維持生命所需,更是一種生活的享受與樂趣。
日期:20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