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多來,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也重創了台灣經濟。 相較受惠於遠距教學、視訊會議需求大增的資通訊、半導體產業,包括零售、餐飲、運輸、觀光旅遊等內需產業,幾乎都被「打趴」苦不堪言。 不過,這些「慘業」雖然處於「疫情海嘯第一排」,但卻也展現出高度韌性,憑藉著靈活策略調整、轉型升級,挺過最嚴峻的三級警戒。 隨著國人疫苗覆蓋率持續攀升、防疫政策正式轉向「與病毒共存」,邊境解封也在望,原本被疫情烏雲籠罩的天空,似乎逐漸露出一道產業復甦的曙光。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女性董總的柔性領導,不僅讓企業多了一分韌性,也讓員工多了一分安心,更是企業推動ESG,不可或缺的關鍵力量。
在2021年世界疫後奮起變革之際,《今周刊》以「ESG 永續台灣」做為起點與號召,與第三方調查機構「畢肯市場研究」合作,以聯合國發布的十七項SDGs永續目標做為基礎,針對各縣市統計指標、民意調查兩部分進行評分,綜合評比出6都與15縣市的永續發展成績。
台灣在先天條件下,難以留住雨水,過去水管漏水率超過20%。《今周刊》調查近年北水、台水攜手年省下1.27座石門水庫,加上省水器材年省1500萬噸水。而台積電、友達製程用水回收率超過92%,101、遠百每日更可省下50噸水。另,專訪...
今年,是台灣國際能見度最高的一年,也是民眾很有感的時候。除了防疫成果之外,2020年,台灣還有許多「進步事件」,這些事件背後都是過去聚集眾人努力,一點一滴前進,成為今日大家可以共享的成果...
今周刊調查顯示,87%專家認為2021年台股有機會直奔萬七。經濟三趨勢將呈現美元弱勢、新台幣強勢,全球央行寬鬆政策基調不變、中國穩健復甦。科技類股則扮演投資主流,房市熱度持續升溫。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全球經濟,但5G產業發展,並未放慢腳步,甚至還出現加速跡象,對有意布局5G概念股的投資人來說,如何釐清市場資訊,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投資標的,已成首要課題。
出刊日期 : 2022-08-03
轉骨有成>曾兩年虧近400億,去年賺574億創新高 獨家專訪焦家二代,首談如何分治卻能齊心 >兄弟不擠在同間公司、每周聚餐…揭17年來不翻臉關鍵 >父親焦廷標給孫兒輩的一封信:先算輸、後算贏的生意經 我在波蘭,救難民! 慈濟志工、台灣媳婦、熱血台商,150天援烏實錄 聯發科下單英特爾 擴大PC市場靠這步棋? 老謝觀點>美國升息下 大型科技股成股市明燈
出刊日期 : 2022-07-27
出刊日期 : 2022-08-08
出刊日期 : 2022-07-25
出刊日期 : 2022-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