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896 通膨 存股推薦

公部門也搞新媒體 《研之有物》讓科學超有哏 中研院在做什麼? 「鄉民」小編全曝光

公部門也搞新媒體  《研之有物》讓科學超有哏 中研院在做什麼? 「鄉民」小編全曝光
中研院《研之有物》團隊力圖打造科普新橋樑,上線一個月就備受矚目。

彭筱婷

科技線上

攝影/唐紹航

1066期

2017-05-25 14:49

編按:玉山金控科技長、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執行長陳昇瑋,日前因腦出血意外陷入昏迷,經醫師全力搶救仍無法挽回,今(4月13日)日傳出辭世消息。

陳昇瑋任職中研院資訊科學研究所期間,曾接受本刊採訪,分享他成立科普平台《研之有物》的過程,以下為報導全文。

中研院的頂尖研究不計其數,但多數艱澀、難懂,讓人覺得「霧裡看花」,四月成立的科普平台《研之有物》試圖揭密,一上線就受好評,幕後團隊是何方神聖?

 

「什麼東西跑得快?就決定觀察你了,病毒!」「謝佳龍團隊在實驗室等了一下午,病毒都沒掉到要觀測的細胞樣本上,比向月老求姻緣還難預測病毒降落細胞表面的時機⋯⋯。」

中央研究院四月甫成立的科普網路媒體《研之有物》,以生動淺白的圖文,介紹中研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助研究員謝佳龍的團隊,如何研發每秒可拍五十萬張影像的超高速光學顯微技術,幫助科學家觀察奈米尺度的活體現象。

 

目的:讓中研院更貼近大眾


中研院是我國最高學術機構,研究人員超過一千名,研究成果不計其數,但他們平常在做什麼研究,不僅產業界不熟悉,一般大眾也不了解。

有鑑於此,去年接任院長的廖俊智,希望讓更多人接觸中研院的學術內容,熟悉網路社群經營的中研院資訊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陳昇瑋,便毛遂自薦,希望打造一個提供中研院內外交流的平台。

陳昇瑋說,很多研究員其實不清楚坐對面的同事在做什麼,「何況我有時和產業界人士交換名片,說我來自中研院,對方下一句就問『你們工研院最近如何?』」讓他非常無奈,也是他成立《研之有物》的緣起。

據中研院資訊處統計,中研院官網每月平均瀏覽量為二十多萬,《研之有物》上線一個多月,瀏覽量便已破十萬,成績不俗;測量讀者是否確實閱讀內容的關鍵指標「平均網頁停留時間」,更達兩分十六秒。由於報導豐富、網站設計清新,甚至還有政府機關主動接洽,想把網站外包給《研之有物》團隊做。

《研之有物》網站主視覺是分別象徵中研院三大領域:數理科學、生命科學、人文社會的三座島,《研之有物》就是其中的橋樑。logo也有特殊意涵(見圖),陳昇瑋解釋,圓弧代表橋樑,三條線則是水面的漣漪,除了象徵三大領域,「漣漪還代表對外擴散的影響力。」目前幕後內容團隊有三人,巧妙與三道漣漪呼應。


三人分工分別為:陳昇瑋擔任計畫主持人,根據專業及人脈,提供報導主題建議。廣告業出身的執行編輯林婷嫻,負責文稿撰寫,把論文研究「轉譯」為好懂的報導。專長設計的張語辰是美術編輯,重責大任是把複雜的研究「圖像化」,並讓研究員卸下「偶像包袱」,拍出好照片。

回憶起加入該團隊的過程,林婷嫻笑說:「我本來想回台中工作,就在PTT(知名網路論壇)job版(工作版)搜尋關鍵字『中』,沒想到誤打誤撞出現中研院的徵才訊息。」原來,陳昇瑋接下主持網站任務後,便到PTT發文徵人。

「在PTT上找到的人,和透過標準管道(中研院網站)找人是不一樣的!」陳昇瑋指出,寫科普報導,需要好奇心、熱情;另一個關鍵,則是「包裝」的能力。


「包裝不是過度美化,而是真實呈現。」林婷嫻補充,「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研之有物》希望真實呈現研究員的喜怒哀樂、黑暗面(研究背後的挫折),「讓大家知道他們是活生生的人。」

 

定位:兼具教育和新聞角色


只是,將艱深科學研究「轉譯」給大眾,過程並不簡單。為確保報導內容正確無誤,每次採訪後,還要向研究人員反覆確認,一篇報導從採訪、撰寫到校對,通常要花上將近一個月時間。

面對各領域「博大精深」的論文,兩名皆非科學專業的編輯,時常在打開資料後傻眼,不知從何下手。

林婷嫻說,有一次採訪研究玉米染色體的植物暨微生物研究所助研究員王中茹,看到基因圖時,「整個嚇到,根本看不懂哪裡是哪裡」,她和張語辰只好在寫出初步圖說後,來回向研究員確認才定稿。現在遇到較困難的研究時,或避免耽誤研究員的時間,他們會先向博士後研究人員請益。

中研院的新嘗試,在國外早有不少案例。例如美國國家太空總署(NASA),單是網路社群媒體,就有超過五百個帳戶,每個地區中心也有各自的社群媒體負責人。

科普媒體《PanSci泛科學》總編輯鄭國威觀察,台灣研究單位長期欠缺此類編制,《研之有物》同時具備教育和新聞角色,未來若能強化社群經營和不同內容形式,令人期待。

陳昇瑋透露,等網站更上軌道,未來考慮規畫實體活動,例如演講、直播等,甚至安排民眾和研究員面對面「共進晚餐」。

網站命名《研之有物》,出自《周易》的「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網站作為連結學術界與社會大眾間的橋樑,不能只是「言有物」,還要「行有恆」,持續、穩定提供更多好報導,便是外界對中研院這新嘗試的深刻期許。

研之有物

延伸閱讀

AI成功導入的策略與關鍵是什麼? IBM、勤業眾信、中研院分享AI應用訣竅

2023-11-22

中研院李羅權院士期許 基礎科學X應用科學X產業發展 三頭並進

2019-10-17

獨家專訪》接任院長一年 如何帶中研院「扭轉賽局」?廖俊智火力全開找人才 用研究解決社會問題

2017-07-13

公部門也搞新媒體 《研之有物》讓科學超有哏 中研院在做什麼? 「鄉民」小編全曝光

2017-05-25

在遴選風暴中出線的中研院新科院長

2016-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