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日本金控股暴漲啟示 台股金融整併列車向前開 P.90

日本金控股暴漲啟示	台股金融整併列車向前開 P.90

自三月以來,日本四大金控股展開絕地大反攻,UFJ 半年即創造超過五倍以上漲幅,日本金控走向大者恆大的競爭態勢。而台灣在景氣逐漸復甦、銀行致力打銷呆帳、完成金控版圖等利多激勵下,金控併金控的列車即將再次啟動。

今年全球股市紛紛出現強勁彈升,論漲幅,美國費城半導體指數從二五八點漲到四七二點,漲幅超過八二%,勇奪全球第一;香港的國企股則是從一九八九點上漲到三四一六點,漲幅超過七二%,勇奪第二;第三名德國股市,德國法蘭克福指數從二一八八點漲到三六七六點,漲幅也有六七%;台股則位居第八位。台股過去一向活力十足,這回不但溫吞很多,而且指數漲幅也輸給了日本股市,不免令人感到好奇。

若暫時將指數擱在一邊,回頭看類股或者是個股,那麼日本股市及日本股市的金控類股無疑是全球最矚目的焦點。今年什麼樣的個股漲最多?如果撇開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型股,或者從二○○○年以來跌得很慘的美國網路股大反彈,今年漲勢最凌厲的個股或類股恐非日本金控股莫屬。

日本金控股大漲 景氣翻揚訊號

從今年三月以來迄今, 日本四大金控股開始展開絕地大反攻, 其中第四大金控UFJ (日聯控股)從八.五二萬日圓狂漲到五十三.九萬日圓,半年內的漲幅高達五三二%;其次是最大金控公司瑞穗控股,漲幅達四四八%;然後是三井住友及東京三菱金融集團。其中第三大金控公司東京三菱宣布將獲利目標調升至三千八百億日圓(約三十四億美元),受到這個利多激勵,東京三菱股價狂漲到八十五‧八萬日圓,成為日股止跌的最大功臣。

東京三菱在今年四月二十八日跌到四○四四點的時候,股價一度慘跌到三十五‧一萬日圓,如今強力拉升股價大漲近兩倍。日本第二大的三井住友今年以來股價也從十六‧二萬日圓大漲到五十四‧七萬日圓,股價大漲超過兩倍。

即使是今年預估獲利二百億日圓,沖銷壞帳一千五百億日圓的第五大金控RESONA,也因為沖銷壞帳的規模暴增六倍,不但達不到今年預估的財測目標,而且虧損金額將超過一兆日圓;但是 RESONA 控股今年以來股價仍從四十三日圓漲到一八三日圓,股價大漲超過四倍之多。

但就基本面來說,日本的金融體系仍然是千瘡百孔。例如今年七月間,日本銀行公布到今年三月底止的前一會計年度,因為提列壞帳總共虧損三‧六九兆日圓(約三一○億美元),日本金融體系的壞帳總金額仍高達三八五○億美元;不過,雖是如此,但金控股仍創下相當驚人的漲幅。

泡沫經濟走至谷底 復甦似有轉機

但從更積極的角度來看,日本金控股大漲,可能是日本經濟經過長達十四年壓縮即將翻揚的訊號。其一是日本地價下跌已近尾聲,一九九○年日本股市從三八九五七點崩跌而下,股價下跌,地價下跌更是驚人;根據日本國土交通省統計,從九○年迄今,日本地價整體跌幅達七五‧三%,即使到今年元月底為止的最近十二個月,地價仍然下跌五‧六%,創下連續十二年下跌的紀錄。土地價格長期下跌,這使得手上長期握有土地擔保品的日本銀行業經營陷入夢魘;不過從好的角度來看,東京地區地價下跌從前一年度的六‧一%放緩到五‧六%,部分都會區最近已出現上揚現象。

像涉谷地區整體上漲○‧二%,東京地區的公寓和辦公大樓都已出現需求回升的現象, 表現在股票市場的是日本 TOPIX 地產分類指數今年從三八○‧九一上漲到六六六‧○四。以東京都為主力推案的大京不動產,今年從三十四日圓漲到二二八日圓,已大漲六倍以上,其他如三井住友不動產、三菱地所等都有數倍漲幅,房地產回春,地產股大漲,這應該是日本金控股大漲的第一個主力。

第二個主力是日本經過十四年長期壓縮的經濟在今年正式出現轉機,雖然日本銀行業的壞帳仍居高不下,但今年第二季日本經濟成長率竟繳出達三‧九%的佳績,而今年出口成長預估可以達到一‧八%,單是今年第三季,隨著日本內需產業回春,長期居高不下的日本失業率竟由五‧五%漲為五‧一%;更值得一提的是九月日本短期景氣動向報告,大型製造商的信心指數從負五回升至一。

根據日銀報告,大型企業在二○○三年會計年度資本支出將增加一一‧一%,包括 SHARP、CANON 等大廠都大幅提高資本支出,SHARP 打算斥資三十五億日圓增加太陽能電池的擴廠,半導體設備商 ADVANTECST 也因三星下單,今年財測調升六倍,獲利可達二百億日圓,長期受困泡沫經濟的日本,今年看起來似乎有大轉機。

今年以來日經指數從七六○三點大漲到一一一六○點,日經指數大漲四六‧九%, 但是日本金控股最大漲幅的 UFJ 大漲五三二%,漲幅較小的東京三菱也漲了一‧五倍,日本的金控股都是大型股, 像 UFJ 的漲幅就比日經指數的漲幅還多出十倍,這背後代表的意義應該是十分重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今年第三季全球股市皆漲,日經指數大漲二二%,為 MSCI全球指數(含二十三個主要股市)漲幅最大的市場,香港則以一八%漲幅排名第二。從一九九○年以來,日本股市跌跌不休,不但是跌多漲少,且一向是扮演領先全球股市下跌的「領跌者」角色,但是今年第三季的漲幅卻勇冠三軍,金融股大漲堪稱是最大功臣。

產價值提升 催化銀行股上漲

回顧過去十幾年,當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經過長期壓縮,邁向成長的初期,金融股的股價大漲經常扮演了重要角色,例如香港匯豐銀行;九○年前後,匯豐銀行成立澳洲匯豐銀行,收購詹金寶,並收購海豐銀行及完成收購英國米特蘭銀行股權,以英國為基地。九一年匯豐銀行改組為匯豐控股,將原來四股匯豐銀行合併成一股匯豐控股,面額為十港元,且同時在英國及香港掛牌。

匯豐完成購併及改組後實力大增,再加上香港成為全球投資中國前哨站,匯豐控股從此展開驚人漲勢。九一年匯豐併股前,股價每股約四港元左右,此後,匯豐控股展開長多攻勢,股價到了九七年已經漲到二七九港元;後來匯豐再完成拆股動作,一股拆成三股,股價在二○○○年又漲到一二二港元,目前匯豐控股股價在一○七港元,已是香港上市企業的航空母艦。

同一個時期,美國經濟在九一年復甦前夕,也是壓力重重,在匯豐控股展開大漲之後不久,花旗集團也面臨儲貨銀行的危機,當時有相當大的撤帳動作,花旗集團股價一度跌到八美元左右,不過到了九三年美國景氣復甦之後,花旗集團領軍大漲,股價從八美元漲到二百美元以上;其他的投資銀行如摩根大通、美國銀行、美林等整個波段漲幅都達十五倍以上。

從花旗集團、匯豐控股的大漲可以看出,金融股大漲有幾個必要條件,一是景氣從谷底復甦,伴隨而來的是強勁成長、商業活動活絡、銀行業獲利大增。二是銀行都是透過合併重組來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像匯豐從收購美國海豐銀行,到詹金寶、英國米特蘭銀行,不斷透過購併增強本身競爭力,奠定國際化的能力。

花旗集團的策略則完全是以購併為主,且購併對象很廣,舉凡是銀行的零售業務、資產管理公司、信用卡公司,只要看對眼即下聘迎娶,目前花旗單單是在美國的分行即達八一二家之多。三是幣值回升,土地資產價值回溫,內需產業抬頭,九○年以後,花旗集團、匯豐控股大漲,都是在美元成為強勢貨幣之後,貨幣升值,資產價值提升,成了銀行股價大漲的催化劑。

基本面好轉 國內銀行股表現可期

從匯豐控股、花旗集團整段波幅都大漲超過十倍以上來看,日本的金控股不漲則已, 一漲的倍數可能在十倍以上,以瑞穗控股最低價跌到五.八三萬日圓,UFJ跌到八.五二萬日圓來看, 今年 UFJ 半年創造超過五倍以上的漲幅,長期來看似有漲上百萬日圓的實力。

日本的銀行業目前仍有三八五○億美元壞帳,不過銀行業致力打銷呆帳,二○○○年以後, 金控版圖重組,從瑞穗控股、三井住友、東京三菱、UFJ 到 RESONA,五大金控版圖雛形正式確立,日本金控走向大者恆大的競爭態勢,雖然日本仍存在不少地區性的小銀行,但是大型金控公司已確立了競爭優勢,今年應是日本金融業經過長達十四年的大壓縮之後奮起的一年。

台灣的金融業在九○年之前,也享有一段極度風光的歲月,當時有六家金融機構股價漲到千元以上高價,這十幾年來隨著資產泡沫,銀行身價一落千丈,銀行業承擔的呆帳逾放超過二兆元台幣,大多數的金融機構從九八年以來即以打銷呆帳為己任,目前七大行庫逾放比已降至五.四二%,銀行打掉的呆帳超過一兆二千億元,為了讓銀行經營產生綜合效益,台灣也完成設立金控公司的法源依據,目前已有十四家金控公司,如果按照日本剩下最後的五大金控競爭態勢來看,台灣金控拼金控的列車即將再次啟動。

最近建華金控首度對外透露,有意將自己嫁入豪門,指名的對象是富邦、國泰及中信金控三大金控公司,這三家被建華金點名的金控公司,從總資產規模來看,富邦金以一.六七兆元領先,國泰金以一.五兆元居次,完成購併萬通銀行的中信金以一.三兆元排第三,以目前建華金總資產達五千五百億元,建華加入哪一方都可能使任何一家金控穩居金控龍頭地位。

可以想見建華開啟了金控購併金控的列車之後,未來誰要迎娶建華金就必須高價娶親,如果建華以設定的每股二十五至三十元之間的價錢將自己嫁掉,那麼台灣的金融股將掀起一連串的比價大漲效應。

從目前的競爭態勢來看,除了建華金點名的前三大之外,兆豐金控過去兩年從購併中興票券、中國商銀到倍利證券,目前總資產一.七四兆元,躋身五大金控已無疑義。剩下的一席金控,雖然開發金控總資產一.三八兆元應可躋身前五大行列,不過資產品質欠佳,未來有後勁的很可能是吳東亮領軍的台新金控,目前台新金總資產六五三七億元,與一銀金控的六一三五億元、華南金控的六八○九億元在伯仲之間,但是台新金還有兄弟檔的新光金控總資產三四八九億元,兩家金控加起來,總資產也超過一兆元,台新加新光有機會躋身前五大金控行列,至此,五大金控版圖已呼之欲出。

從日本五大金控股大漲,回頭來看台灣,今年景氣逐漸復甦,銀行致力打銷呆帳,完成金控版圖,再加上土地資產逐漸復甦,台灣的銀行股步日本銀行股後塵大顯身手,應指日可待。


延伸閱讀

小林製藥紅麴案釀2死!台灣DHC回收這款膠囊「部分原料來自它」…8業者預防性下架、哪些商品一次看

2024-03-27

小林製藥紅麴原料流入台灣,2業者56批急回收、疾呼暫停食用!為何吃到會嚴重住院洗腎?

2024-03-27

美股持續飆高,第二季還能進場?買什麼?這類ETF可以搶賺AI熱潮

2024-03-11

日本小林製藥「紅麴保健品」出事了!13人住院2人洗腎 食藥署清查未輸台:已買民眾快丟掉

2024-03-23

小林製藥事件讓人焦慮「紅麴這麼危險嗎?」台大潘子明教授教你:4招檢視自家吃的紅麴保健品

2024-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