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川普拋棄TPP,埋下台灣3大經濟地雷 逆全球化危機襲台!

川普拋棄TPP,埋下台灣3大經濟地雷 逆全球化危機襲台!
川普(左2)在就任第一天果然就如他所說,簽署退出TPP的命令。未來和美國做生意,恐怕更加困難。

楊卓翰

焦點新聞

Bloomberg

1049/1050期

2017-01-26 10:45

川普已正式簽署行政命令,退出TPP,保護主義彌漫,也成了歐美顯學,當全球貿易成長創25年新低,全球化恐走入歷史,依賴出口、卻是國際孤兒的台灣,怎麼求生?

台灣是座孤島,四周是海。為了和全世界做生意,台灣人渡海。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們每年平均出口額是新台幣七.八兆元,數以萬計的商品,透過全球化貿易賣到全世界。

這座小小的島,乘著全球化的風口起飛。台灣人口不過全世界的○.三二%,出口額卻占全球一.七%。在全球化的大風吹舞下,我們的出口額在過去二十年成長了三倍,貿易成為台灣經濟成長的主要命脈。

如果有一天,全球化的風停了,台灣會怎麼樣?

剛過完二○一六年,根據今年一月九日最新出爐的財政部統計,台灣全年出口衰退一.七%。這是台灣引以為傲的出口史上,首次「連續兩年負成長」。這則新聞,與地球上另一端正在醞釀的風暴串連起來,正預言著台灣經濟的灰暗未來。

一月二十三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進入白宮第一天,坐上歐巴馬坐了八年的辦公桌,第一件事就是簽下撤銷《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PP)的行政命令。「這件事(退出TPP)我們講了很久,」川普簽署政令時說:「這對美國勞工來說是件好事。」這也代表,美國二十年來的貿易政策即將改頭換面。「美國的貿易策略,就從撤銷TPP開始,並將重新談判符合美國勞工利益的貿易協定。」白宮施政白皮書上這麼說。

川普撤出TPP,不只是影響全球的區域貿易協定,更代表美國從全球化先鋒,退居二線的風向球。因為TPP,正是在過去二十年最全球化高規格的招牌,也是全球化的最高體現。從二○○五年開始,由美國主導的TPP橫跨太平洋到大西洋,共有十二國加入,在運作了十多年之後,終於在二○一六年二月四日正式簽署。

 

對台灣而言,TPP除了「大」之外,更有另一層意義:相較於其他的區域貿易協定,TPP可說是台灣找遍全球,唯一還有加入可能性的「最後救贖」。

目前正在規畫整合的區域貿易,除了TPP,就是包括中國主導、有十六個會員國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蔡英文上任後,北京與台北距離越來越遠,也注定了RCEP跟台灣的無緣。TPP,就成為台灣最後的希望。
台灣
「台灣雖然沒有加入TPP的第一輪談判,但是很有希望進入第二輪談判。」美國商會會長席佛(Dan Silver)說。也因此,不論是扁、馬、蔡政府,對TPP一直都抱著期望,希望它可以成為台灣參加世界貿易組織(WTO)後,第二個參加的多邊貿易談判。

但沒想到,隨著世界經濟成長趨緩,各個大國開始興起保護主義。繼英國脫歐後,川普更大聲揚棄全球化時代的多邊貿易談判,想以美國龐大的市場力量,和各國關起門來做雙邊談判。在川普上任之前,台灣的出口就出現了前所未見的連兩年衰退;未來如果美國硬起來,「台灣未來的挑戰會更大!」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林建甫直言。

「全球化的風向在轉變,現在大家把目光轉移到全球化的副作用上。這代表台灣的貿易政策,也必須要快速調整。」林建甫說。否則,一不小心,在全球化風口上的台灣,可能會摔得更重。

去年十月,信評機構惠譽(Fitch)才將台灣的主權評等從「A+」調升至「AA-」。但沒高興多久,川普就當選了。二○一六年十一月十七日,最新的穆迪(Moody's)信評報告出爐,雖然維持台灣的穩定展望,但也警告:「台灣在接下來幾年面對的,是人口結構老化和全球貿易趨緩。」


穆迪的報告裡指出,如果「台灣政府無法在全球貿易趨緩下,採取有效的政策來減輕負面影響,未來台灣的主權信評就會面臨被調降的壓力。」

 

TPP

▲點擊圖片放大

 

TPP

▲點擊圖片放大

 

逆全球化危機1 台灣貿易出路,幾乎被堵住


「如果川普真的退出TPP,將會加速『逆全球化』(de-globalization) 的速度。對貿易依賴度特別高的國家,例如台灣、韓國,就會是很大的下行風險。」德意志銀行在去年十二月九日一篇研究報告裡說。這也是為什麼TPP的會員國和潛在會員國,雖然都已有眾多貿易協定,但面對TPP的不確定性,仍然抱持著勢在必行的態度。日本甚至在川普放棄TPP的宣言後,仍在國會通過TPP的條文。

反而,在國際上孤立的台灣,從政府到民間對於此事普遍冷感,似乎沒有發現,川普棄毀TPP的動作,不但抹殺台灣加入區域經濟整合的最後機會,「全球化」這陣帶著台灣飛行的貿易風,也將跟著TPP一同葬送。逆全球化,正在像病毒一樣流行。

像在宣告「逆全球化元年」,二○一六年底,諾貝爾獎得主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在國際貨幣基金(IMF)的期刊撰文指出,過去二十年全球化如日中天,但現在已是強弩之末,如同殭屍。隨著川普當選,「我們應該把全球化當過去式,不該再大張旗鼓地吹捧了。」克魯曼在文末這麼說。

逆全球化,就是指大家不再照著國際貿易理論做生意,以本國生產為最高原則,全球貿易量也因此而停滯。過去,全球貿易額的年成長率,都遠高於GDP成長率,但從二○一一年,一切都變了。

 

「全世界的貿易成長非常疲弱,這可能不是短期現象,而是新常態。可能我們已經過了貿易的最高峰了。」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說。

若未來川普帶起更多保護措施,和北韓並列亞洲自由貿易協定(FTA)孤兒的台灣,將更孤苦無依。根據WTO的資料,韓國現在共和六十七個國家有貿易協定、新加坡有六十六國,而台灣僅有七個FTA。

 

TPP

▲點擊圖片放大

 

TPP

▲點擊圖片放大

 

逆全球化危機2 衝擊逾一百萬就業人口競爭力


FTA直接影響的,就是進出口的關稅。「事實上,台灣大部分的產品,對外都已經享有關稅優惠了,例如ITA(資訊科技協定)產品,因為WTO的降稅方案,都已經免關稅了。剩下三成不到四成,是要面對關稅障礙的。」李淳說。但問題就在於,尚有關稅障礙的這些非科技商品,重要性並不亞於資訊科技產品。

台灣出口創造外匯存底(向國外賣商品賺錢)的五大產業中,除了占台灣創匯三分之二的資訊科技產品,就是塑化、紡織、工具機和光學儀器這四類。以創匯數字來看,科技業的確遠勝其他產業。

但事實上,如果進一步拆解,會發現由於資訊科技產品的外銷訂單,主要都是透過「三角貿易」,也就是台灣接單、海外生產的模式賺錢,因此海外生產的比率極高。例如台灣每賣一百元的電腦和電子產品,其中只有七元是在台灣生產,剩下九十三元都是在海外生產。

也因此,資訊科技業在台灣真正生產的金額,和紡織、工具機、汽車零組件等非科技製造業,其實不相上下。對台灣人更直接相關的,就是高比率的海外生產,也讓台灣亮眼出口規模下的就業大打折扣。

 

台灣的資訊科技業,在去年共有約八十七萬本國就業勞工,還低於紡織和工業製造業的一百一十四萬人。因此,像TPP這樣降低紡織、工具機關稅的貿易協定,雖然表面上影響台灣的經濟數據有限,但實際對就業效果仍有深遠影響,特別是中低技術勞工的工作機會,更影響台灣貧富差距。

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就說:「過去台灣出口集中在資訊科技產品,能分到獲利的人數有限,經濟的成果沒辦法雨露均霑。分配不均,就變成全球化不均衡的惡果。」台灣若能加入TPP,原本有機會可以平衡出口產業結構的競爭力,但遇上川普的破壞性舉動,讓台灣又一次在關稅障礙賽裡被卡住,眼睜睜看著台灣的對手超前。

紡拓會祕書長黃偉基舉例:「像紡織業的聚酯原料,從台灣出口到越南要五%關稅,但韓國出口到越南就是零關稅。越南又是台灣紡織出口的大國之一,沒有TPP,台灣就有很多產品不能做。幸好現在TPP生死未卜,但接下來的RCEP,恐怕又要走一堆人!」

川普不玩TPP了,而中國正在我們隔壁建立起自己的區域貿易協定。相較於TPP會員國占台灣貿易總額的三成,台灣與RCEP會員國貿易總額比重更高達六成,對台灣經濟衝擊更大;再加上中國的「一帶一路」策略,台灣所有的出路,幾乎都被堵住。

退出TPP對美國來說也許是一步活棋,但對仰賴出口的台灣,無疑地是死棋。

 

TPP

▲點擊圖片放大

 

逆全球化危機3 台灣主力產業,遭保護主義狙擊


而事實上,不用等川普上任,保護主義早在全球蔓延開來,正在逆轉二十年的全球化趨勢。 全球貿易預警組織(Global Trade Alert)就在去年十月發出警示,指出當前全球的貿易保守氣氛,已經是「二次世界大戰後最嚴重的一次」。

「如果這次的全球貿易成長衰退只是週期性的,那沒什麼好擔心。問題就在於,我們觀察到這次的衰退,除了需求疲弱、美元走強外,很大一部分來自於政策性的引導。」全球貿易預警組織經濟學家艾文奈特(Simon Evenett)說。

根據WTO的報告,全球累積的限制性貿易障礙,在去年十月超過二千二百件,這個數字,比二○一○年幾乎多了一千八百件,等於在過去六年間,幾乎每天都有一項新的貿易障礙。「這扭曲了全球貿易環境,隨著保守氣氛轉濃,這樣的趨勢只會更強。」艾文奈特說。


他解釋:「過去全球經濟的成長是由貿易帶動,全世界的餅越做越大,是一個正向循環;但是當全球經濟及貿易成長停滯,貿易卻變成了『零和遊戲』,全球的餅就會越鬥越小。」而鬥爭,早就已經開始。

截至去年十二月,台灣在全球有一百二十二件商品,被十七個國家採取反傾銷調查。從紡織、自行車、鋼鐵、塑化,從上游到中游產品,台灣多達一百一十件商品被課最高四五%的反傾銷稅,在全球挨告件數高達第三名,僅次於中國、韓國。事實上,若看過去兩年全球保護主義「狙擊」的產業前十名,包括了鋼鐵、工具機、塑化類產品等,等於台灣非科技出口產業的主力幾乎全部中鏢。(見下表)

 

TPP

▲點擊圖片放大

 

化解危機第1招 積極修法,接軌其他貿易協定


面對四周急凍的海水,四面楚歌的台灣應該怎麼辦?我們常聽到的標準回答是:爭取和其他國家簽FTA。

 

「一般人都會這樣講,但是我們在國際政治上的處境很現實,兩岸關係不好,這是很困難的,要加入什麼都不容易。」林建甫說。


「全球貿易困局可能是未來的常態。因此,台灣絕不能找特效藥,得慢慢調體質。」李淳說。他認為「TPP已死,但是也未死」,其規範精神會透過其他貿易協定繼續存活。行政院對外談判經貿辦公室總談判代表鄧振中也說:「就算TPP未來沒有生效,對全球的經貿秩序,已經有相當大的影響。」他指出,TPP是與國際標準高度接軌的自由貿易協定,「不管未來轉變成哪種形態,台灣因應自由化調整法規的腳步,都不能停下來。」(見下表)


鄧振中舉例,為爭取加入TPP,自二○一六年十月起,我國修正、頒布新法規命令的預告期,已比照國際標準,從十四天延長為六十天,「是與國際接軌的關鍵一步。」此外,一六年八月,行政院已將攸關「原廠藥」專利保護的《專利法》、《藥事法》修正草案,以及放寬民間業者可經營部分郵政業務的《郵政法》修正草案送至立法院審查。這些國際關切的重大修法,未來都得繼續推動。

事實上,台北美國商會在一六年六月發表《二○一六台灣白皮書》時就提醒,就算沒有TPP,台灣還是要極力避免被孤立、邊緣化,必須持續尋求與美國等國簽署雙邊貿易及投資協定,因此,「台灣不能不去推動與加入TPP所需內涵相似的法規改革。」鄧振中說。

專攻智財權的美國飛翰律師事務所律師馬宗聖就認為:「TPP所制定的智財權專章,也代表了國際智財權的趨勢。在數位經濟發展起飛的當下,如果台灣智財權的法令環境,能夠藉著TPP拉近和國際間的距離,不但對台灣自己的數位新創企業有幫助,也更能吸引國際的新創公司到台灣來發展。」

 

TPP

▲點擊圖片放大

 

化解危機第2招 做生意之前,須降低政治干預


除此之外,李淳也指出,WTO的杜哈回合談判雖然進度緩慢,但是台灣仍然可以在WTO架構下,去尋求「產品別的自由化」:「WTO有一個產品部門別計畫,就像ITA,幾個主力國家和市場訂出零關稅的項目,然後延伸到所有成員。」

他舉例:「我們現在正在談EGA(環境商品協定),也有三百多項。例如台灣很強的自行車,就在談判項目上,而且這部分中國也很想開放,因為我們是全世界最大的出口國嘛。如果成功放上去,那這些台灣產品也可以像資科產品一樣零關稅走天下。」

李淳認為,在WTO架構下最大的好處,在於政治色彩較淡,可以繞過敏感的主權問題,ITA就是一個很成功的例子。

不過,國際關係勢必觸及政治。鄧振中認為,未來如果川普貫徹他雙邊貿易談判的原則,那台美雙方上談判桌前,有一個大路障得先清除:「豬肉、牛肉這是最明顯的,美方也是一直在講這個。」「但是這部分,台灣整個社會還沒有做好準備。」鄧振中說。

事實上,《今周刊》曾在二○一五年十月九八三期「非懂不可TPP」,針對美豬開放問題進行民調。當民眾被問到,「若在肉品上明確標示,讓民眾自行決定要不要購買美國豬肉,是否贊成?」受訪者贊成開放美豬的比率為四九%;但被問到是否對政府的安全標準有信心,選擇有信心的只有一七%。顯示台灣民眾對美豬最大的疑慮,仍是政府的執行與把關。

同樣的邏輯,也能套在日本的核災區食品上。一方面,政府必須建立起讓人信服的風險評估機制;另一方面,與社會的溝通也需要更加理性。唯有如此,這個從經貿延伸到食安的複雜議題,才有解決的一天。

 

在逆全球化的浪潮、中國急迫在亞洲扎根,賴貿易為生的台灣,已沒有時間內耗,更沒有本錢玩川普式民粹。台灣若仍拒絕與國際接軌,按照國際規則改變作法,孤島台灣,就真的要變成孤島。

延伸閱讀

巴菲特最新致股東信/93歲股神示警「現在市場像賭場」!日五大商社和這3檔繼續堅持:耐心會有回報

2024-02-25

透過堅守投資紀律的方式 用行動力抓住市場行情

2020-10-29

台灣尤努斯基金會【ZERO碳生活】永續論壇邀你一起共建綠色未來

2023-10-13

第二屆尤努斯扎根營延續感動 報名即將截止

2023-12-07

跟著巴菲特最愛指標找標的!工程師自組ETF績效打敗0050:統一超、葡萄王、寶雅...19檔資優生出列

202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