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896 通膨 存股推薦

想逃離一個家庭、工作,甚至是這個國家!人生想過得更快樂,除了自己,又有誰能拯救你?

想逃離一個家庭、工作,甚至是這個國家!人生想過得更快樂,除了自己,又有誰能拯救你?

2019-12-11 14:46

很多時候,我們也會和了塵一樣想要逃,想逃離一份工作、一份感情、一個家庭,甚至,想逃離一個國家。可不管我們逃到哪裡,總會有人不喜歡我們,總會有人和我們的意見產生分歧,總會有人批評或指責我們,環境總會有不如意的地方。

面對不如意,我們當然可以選擇逃避。可是,了塵從世俗逃到了寺院,卻還是想逃。到底逃到哪裡,才是我們理想的伊甸園?真的有那麼一個處處如意的伊甸園嗎?我想,如果把自己看成「受害者」,逃到哪裡,結果都一樣......

哪裡才是你的伊甸園?

 

你是不是經常會冒出這樣一個想法:如果我能逃離現在的婚姻、家庭、公司、國家,甚至塵世,換個環境該有多好啊?可是又沒有勇氣付諸行動。

 

人們總會抱怨自己所處的環境不夠好,幻想著能有一處屬於自己的伊甸園。如果看完了塵的故事,或許你會有不一樣的想法。

 

了塵是第一位出現在我課堂上的女出家人,端莊秀麗,身穿僧衣的她格外引人注目,當然也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對一位出家人為什麼會來上心理學的課程充滿了好奇。所以當她舉手想要做諮商個案時,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她。

 

我一直認為,佛法博大精深,出家人早已看破紅塵,放下執著。我不明白了塵為什麼還需要學心理、做諮商?於是我問她:「你有什麼難題呢?」她說,她沒什麼朋友,總覺得寺院裡的一些師父很難相處,也不知該如何相處。

 

她換了好幾座寺院,情況都一樣,心裡很痛苦。一個偶然的機會,她看了我的書,覺得很有收穫,所以想讓我幫她做諮商。

 

我完全沒想到一個出家人也會有這樣的困擾,我不知該如何去幫助一位出家人,所以只好把她當成一般人來看待了。

 

帶著好奇,我邀請她上台。我問她:「當你從一座寺院換到另一座寺院,發現裡面的師父都不大好相處時,有什麼樣的感受呢?」她說:「很無助,很害怕,感覺自己無依無靠,總希望下一座寺院的情況會好一點,但總是很失望。」

 

我知道有不少人會從一家公司換到另一家公司、從一個單位跳到另一個單位,也有人從一段不如意的婚姻換到另一段婚姻,但沒想到一位出家人也會從一座寺院換到另一座寺院。其實,這都是一個人的行為模式,只是表現形式不一樣而已。

 

我接著問她:「在成長的過程中,有沒有出現過類似的場景:覺得現狀不夠好,總想換一個環境,可換了之後依然不如意?」

 

了塵沉默了好一會兒,我看到眼淚從她眼角湧了出來。她說,小時候爸爸經常打她,也打媽媽,她總想逃離那個家。八歲那年,她被送到外婆家,跟著外婆一家人生活,她終於離開了那個讓她害怕的地方。

 

最初過了一段好日子,可是好景不長,因為父母沒給舅媽生活費,舅媽經常罵她,每每那個時候,她都感覺自己像無根的浮萍,漂泊無依,特別無助。

 

每個行為背後,一定有其正面動機

 

聽到這裡,我大致明白了箇中緣由──逃,已經成為她人生的模式。

 

為了讓了塵覺察到這一點,我運用了心理劇的手法,請幾位同學分別扮演她的父母、外婆、舅媽,還有寺院裡的師父。

 

我帶著了塵的扮演者從父母的家裡逃到外婆家,再從外婆家逃到寺院,然後又從一座寺院逃到另一座寺院,不管到哪裡,總有人用手指向她、批評她。

 

看著這一幕幕人生的重演,了塵已經泣不成聲。她哭泣著向我說,這個世界上沒有自己可以依靠的人。

 

當她找人問路,別人不告訴她時,她甚至都會覺得對方是看不起自己,是討厭自己,感覺自己快要崩潰了!那一刻,我感覺到整個教室的空氣裡都彌漫著她的委屈與無助。

 

我抬頭望著台下六百多個學員,問道:「你們中間有沒有人不喜歡了塵呢?」偌大的會場,有三個同學不約而同地舉起了手。我轉頭對了塵說:「你看,這裡也有人不喜歡你。」

 

「我知道,到哪裡都會有人不喜歡我。」她更加崩潰了,低下了頭,不敢看我。我請她抬起頭來,看著我的眼睛,然後一字一字、非常有力地問她:「別人喜不喜歡你,我不知道,我比較感興趣的是,你自己是否喜歡你自己呢?」

 

她沉默了好一會兒,搖了搖頭,淚水奪眶而出。

 

「如果連你自己都不喜歡你自己,你如何能指望別人喜歡你呢?如果連你自己都看不起你自己,你又指望誰能看得起你呢?」我盯著她的眼睛,緩緩地問她:「而且,你又怎麼知道別人不喜歡你呢?」

 

我把目光轉向台下的學員,問大家:「有喜歡了塵的朋友嗎?請舉手。」台下絕大多數同學都把手舉了起來。

 

我對了塵說:「看到了嗎?有不喜歡你的,同時,也有喜歡你的,可你為什麼總把目光放在那些不喜歡你的人身上呢?我們再來看看那些不喜歡你的人,他們是如何想的。」

 

我讓工作人員將麥克風遞到剛才舉手說不喜歡了塵的一個學員手上,問他為什麼不喜歡了塵。他說:「我討厭她遇到問題就躲,太懦弱了!」

 

我知道,每一個行為背後,一定有其正面動機。於是我問那個學員:「那你希望她怎麼做呢?」

 

「我希望她堅強一點,勇於面對困難,而不是遇到困難就逃。」

 

這時,一旁的了塵已經無法安靜下來,她搶著說:「我明白了,團長!其實批評我的師父平時待我也挺好的,只是當她們批評我時,我總會覺得她們不喜歡我、瞧不起我,就總想逃避。看來這是我一直以來的一種習慣。我該怎麼辦呢?」

 

除了自己,又有誰能拯救你?

 

從了塵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知道:小時候父母打她,她逃到外婆家;在外婆家,舅媽罵她,她又想逃回去;長大後,覺得家裡待不下去,就選擇了出家,可是在寺院裡也有師父批評她、不喜歡她,於是她又從這個寺院逃到另一個寺院。

 

漸漸地,「逃避」,就成為她和外部世界互動的一個固定模式。只要遇到問題不想面對,或者不知道如何面對,她的潛意識就會讓她選擇逃避。逃避的原因是她把自己看成是受害者,總希望有一位拯救者能救她出苦海。

 

可是,除了她自己,又有誰能拯救她呢?

 

於是我對她說:「你已經明白了逃避是你的模式,而這種模式已經讓你深受其苦,我猜在你的共修中,有不少像你這樣因為逃避而出家的,她們跟你一樣,也在受著苦,煎熬度日,你願意去幫助她們嗎?還有那些罵你的師父,她們心裡也許是有很多苦才會罵你。佛法普度眾生,你為什麼不用心學佛,去幫助那些需要你幫助的人呢?」

 

「是啊,我以前怎麼沒有這樣想呢?」她一下子精神起來了,「團長,你讓我明白了,心理學也可以幫到像我這樣的人。可是我暫時能力不夠,你能再送我一些課程嗎?我學完之後,也要像你一樣去幫人。」

 

我瞬間感受到了她的力量,我知道她已經從「受害者」的模式中走了出來。我還需說什麼?只有用實際行動去支持她的成長了。

 

很多時候,我們也會和了塵一樣想要逃,想逃離一份工作、一份感情、一個家庭,甚至,想逃離一個國家。可不管我們逃到哪裡,總會有人不喜歡我們,總會有人和我們的意見產生分歧,總會有人批評或指責我們,環境總會有不如意的地方。

 

面對不如意,我們當然可以選擇逃避。可是,了塵從世俗逃到了寺院,卻還是想逃。到底逃到哪裡,才是我們理想的伊甸園?真的有那麼一個處處如意的伊甸園嗎?我想,如果把自己看成「受害者」,逃到哪裡,結果都一樣。

 

除了選擇做受害者,不斷逃避,為什麼不選擇當建設者呢?能拯救自己的,最後還是自己!成為自己的建設者吧,當你成長了、有力量了,我相信,透過你的努力,人人處處可以建成伊甸園。

 

掌握樂活資訊,點我加入幸福熟齡LINE好友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摘自《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寶瓶出版,黃啟團著)

 

延伸閱讀

50歲的成熟,是不眷戀過去或太期待未來,而是選擇「這樣」做,真正成為強壯的大人!

2019-12-10

委屈的女人最傻...好友乳癌過世的啟示:忍耐帶來很大的痛苦,當我自信地表達自己,幸福便對我開門!

2019-11-27

覺得受委屈、被欺負...都不是你的問題!其實是大腦的「這個」開關壞掉了...

2019-09-17

委屈從來沒能解決問題...不是心懷善念就能當好人,得割肉來交換!

2019-06-24

中年後夫妻要過好日子,先看「情感帳戶」剩多少!存款越多,讓人活久一點、好一點

2019-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