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原本是一位充滿陽光與活力的大學生,卻在某一天被醫生宣告罹患氣胸,手術後的無數復健與醫療療程,持續好幾年,日復一日的胸悶與疼痛讓他憂鬱上身、甚至差點走上絕路。
這段過去若不是蔡銘禮親自說出來,根本難以想像眼前這位上山下海、帶著媽媽遊歷世界的陽光男子,竟爬過一段地獄路。「傾聽身體,身體會告訴你如何平衡與協調使用」蔡銘禮因此創出獨門專業:體感訓練。
他原本是一位充滿陽光與活力的大學生,卻在某一天被醫生宣告罹患氣胸,手術後的無數復健與醫療療程,持續好幾年,日復一日的胸悶與疼痛讓他憂鬱上身甚至差點走上絕路。
這段過去若不是蔡銘禮親自說出來,根本難以想像眼前這位上山下海、帶著媽媽遊歷世界的陽光男子,竟爬過一段地獄路。「傾聽身體,身體會告訴你如何平衡與協調使用」蔡銘禮因此創出獨門專業:體感連結。
25%台灣民眾苦於慢性疼痛
經統計,台灣有25%民眾受困於慢性疼痛,中醫大附設醫院的臨床數據更顯示,有50萬人因嚴重的慢性疼痛無法正常生活。
超過65歲的長者慢性疼痛的比例更拉高到48%,讓已經達到超高齡社會的台灣必須重視這個現況。畢竟慢性疼痛會影響長者的行動力,讓長者更不願出門、失去人際互動機會,讓失智症更易惡化。
不是復健成功 是學會重新用身體
經歷過疼痛的蔡銘禮,痊癒的原因不是因為找到某位名醫,而是因為他的「努力自救」,靠的是不斷地學習、嘗試、錯誤、紀錄——然後,理解自己的身體語言。
這段自救旅程,他寫下了超過25萬字的恢復筆記,最後歸納出一套獨特的身體覺察與修復方法,蔡銘禮稱之為:「體感連結」。
這不是復健,不是按摩,而是一種介於兩者之間,卻又超越兩者的身體教育技術。
簡單來說,體感是一種透過覺察、呼吸、引導與主動參與,重新連結大腦與身體使用方式的訓練。不是被動接受按摩的舒緩,也不是傳統復健的肌肉鍛鍊,而是:
✔️改寫你對「用身體」的錯誤習慣
✔️讓你找出造成疼痛、痠緊、僵硬的根源
✔️透過反覆的正確動作學習,從根本砍掉重練
許多學員在學會體感後說:「我活了幾十年,竟然從來不知道自己是怎麼用身體的。」
從重症病人到健身教練「用身體教身體」
現在的蔡銘禮,已經完全擺脫過去那個一走路就胸悶、天天靠止痛藥、撐著上班的病人。他每天可在健身房高強度訓練幾個小時,甚至帶著家人旅行世界、滑雪、登山。
他說,這一切不是因為他「變健康」而是學會怎麼當自己的使用說明書。
他把這個經驗變成了可教學的方法,也逐步建立起「體感訓練師」與「體感校正師」的培訓系統,培養出一群能幫助他人的專業團隊。
目前已有近20位受過訓練的體感教練投入全台服務,當中更有物理治療師、護理師、醫師、照服員等專業人員加入,將這門技術推廣給更多人。
高齡社會銀髮族不該「拖著活」
2025年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超過400萬人,其中有近一半面臨行動困難或慢性疼痛問題。
更令人擔心的是,這些不適的出現年齡,正逐年下修。有許多「以前的蔡銘禮」無法久站、無法爬樓梯、無法睡好、呼吸不順,讓蔡銘禮有感於自己經歷過的苦痛,他說:「我要讓每個人,不只是活到老,更要活蹦亂跳到100歲!」
他更立下願景:「退休不該只是在等老,而是應該有力氣、有笑容、有自由地玩遍全世界!」
蔡銘禮的體感課程,幫助你一步步拆解長年錯誤的姿勢與用力方式,像地圖一樣畫出「疼痛是從哪裡來的😳」、「哪個動作你其實從來沒做對過😰」、「如何讓肌肉配合而非互相打架😃」,透過結合呼吸、覺察、主動運動的整合練習,讓你的身體真正從裡到外「重新連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