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配息 玉山金 pimco esg 房地產

減資救股市 P.102

減資救股市 P.102

一家高獲利的超級明星公司,假如以一億元的資本額起家,每年高獲利也進行高配股,以每年一股配一股的方式分配股利,那麼十年之後,這家公司的資本額將是二的九次方。

也就是說一億元股本的公司,十年之後的資本額將達到五一二億元,一家中小資本額的企業,用增資配股的方式,十年之內就搖身一變成為超級大公司。


華碩十年股本膨脹六五五倍

在台灣,這樣「偉大」的公司至少有華碩、威盛等。以華碩為例,該公司在七十九年四月以三千萬元資本額成立,八十年資本額八千萬元,此後開始邁向高成長,到了八十五年以六億元資本額上市,華碩上市前後,八十五年配股九.五元,到了八十五、六年,華碩這兩年都配發十五元股票股利,資本額快速膨脹到八一.三五億元。

之後,華碩有感於股本膨脹速度太快,營收及獲利成長追不上,於是開始採取平衡股利政策,八十七年配股四元,現金三元,八十六年配股三.六元,現金二.四元,到了去年則是現金與配股各二.五元,華碩開始緩和股本快速膨脹的壓力,不過,這十年來資本額已成長到一九六.七九億元,十年股本成長六五五倍。所幸華碩營收成長快速,今年營收目標可達八五○億元,獲利也達一六五億元,這是華碩股價屹立不墜的關鍵。


威盛七年股本膨脹百倍

另一家快速成長的模範生則是威盛,八十一年九月才創立的威盛八十三年股本是一億元,這家以系統邏輯及網路晶片為主力產品的晶片組大廠,在英特爾改變產品策略的情況下逆勢崛起,威盛在獨立型晶片組市場先蠶食再鯨吞,去年出貨四千六百萬套,在全球市占率達三六%,威盛搭上快速成長順風車,八十六年極高獲利無償配股十五元,八十七年配六元,八十八年再配五元,今年準備再配股六元,再加上額度六億元的海外可轉換公司債,威盛今年增資完成後,股本將跨進百億元門檻,從一億元到百億元,威盛只花了七年時間就辦到了。

從仁寶跳出來創辦廣達的林百里也是台灣電子業奇葩,廣達七十七年建廠,到八十三年股本僅五億元,從八十三年到八十七年,除了八十四年配發○.五元現金股息外,廣達八十三及八十六年都是配股十元,八十五年配股九元,到了八十七年上市那一年,廣達來一次空前大配股,配發一六.八元股票股利,立刻使廣達資本額跳上百億元大關,今年增資完成後,廣達股本已達二一六.二五億元,威盛七年股本從一億元變百億元,廣達則從五億元變成二一六.二五億元,股本快速膨脹了四二.二五倍。


台積電、聯電無償配股累積千億股本

一家股本一億元每年配股十元股票股利的公司,到了第十一年股本迅速達到一二四億元, 今天台積電與聯電股本登上千億元,都是透過無償配股等方式迅速累積出來的。如果同樣一億元公司,每年配股五元,那麼到第十年,資本額為三八.四四億元,到第十一年為五七.六六億元,股本膨脹速度仍十分驚人,但與配股十元的速度相較仍然是小多了。而若股票股利縮水為三元,那麼年年配股三元,到了第十年股本仍增為一○.六億元。也就是說,不管公司是配兩元、三元,或是五元、十元,股本都是以等比級數般快速累積成長。

在成長的年代,公司累積資本厚植成長實力,這原來是天經地義的事,無庸置疑。可是成長終究有其極限,一旦成長停滯,那麼膨脹起來的股本將有如人的年齡與體重般,年齡不斷增長,體重逐漸增加,等到臃腫不堪的時候,只得垂垂老矣等待死亡,尤其本業成長面臨瓶頸,轉型又找不到出路的時候,公司等於是坐以待斃,今天很多傳統產業股如台泥、亞泥等,都面臨如此窘境。


台灣是現金增資氾濫的國度

台灣上市公司資本成長大致有幾個途徑,最常用的是前年度的盈餘轉資增,或者是把歷年獲利轉入資本公積的部分轉增資,這是有盈利的公司擴張資本實力的做法。不過碰到景氣特別好,或者是前一年度沒有盈餘可配的公司希望趕上景氣來臨之前擴廠,這時候就採用現金增資。

台灣幾乎可說是現金增資氾濫的國度,由於國人喜歡股票甚於鈔票,不是小股東到股東大會上鬧場,希望將現金股息改配股票股利,就是動輒有小股東提議辦理現金增資,而大股東也樂得趁勢籌資,像優良成長股威盛從八十四年到八十七年連續四年辦理現金增資,每股溢價從一五元、三○元、六○元,一直到一五○元,增資溢價也愈辦愈高。

筆記型電腦的華宇則是從八十三年到八十八年連續六年辦理現金增資。從主機板轉入砷化鎵磊晶片生產的博達科技,則是從民國八十年建廠以來年年辦理現金增資,從無間斷紀錄,尤其是在八十九年博達股價飆漲的時候,以每股一八○元辦理額度二.四億元的詢價圈購,一舉募得四三.二億元現金,次年再辦一次二.五億元的詢價圈購現金增資,溢價降為六五元,又順利募得一六.二五億元,這兩次增資使博達迄今累積了六○.八二億元的公積,每股淨值達四六.八二元。


英業達資本結構最優

過去十年來是台灣電子業最風光神氣的黃金歲月,除了華通、達電外,還真的不容易找到一家不現金增資的公司,像模範生華碩在八十四年連續四次為節稅而辦的現金增資,不過華碩歷年資本累積來自現金增資的比率只有二.七%,來自盈餘轉增資的比率達九七.三%,可見華碩的成長全來自盈餘的再投資產生的力量。

成長型的電子股像鴻海來自現金增資比率只有七%,盈餘轉增資占八六.一%,而華通現金增資比率只有三.六%,盈餘轉增資則占九二.一%,筆記型電腦的資本結構則以英業達最優,現金增資比重只有二.八%,盈轉比重達九三%,這比起廣達的現金增資比重達四六.四%要好很多。

電子業的擴張與成長力量,如果來自盈餘轉增資,這有如蓋房子,地基搭蓋得很扎實,可是如果現金增資比重很高,一旦景氣逆轉,承受風險能力相對有限,像南亞科技二七五億元股本,百分之百來自現金增資,達碁的一二五億元股本也全來自現金增資,而博達的現金增資比率達五一.八%,友通達五一.六%、正崴達六三.四%、台興電達五八.四%、亞旭達五三.六%、華升達六七.九%、英群達七○.六%,未來面對的挑戰相對較大。


獲利衰退 問題浮現

除了盈餘轉增資、資本公積轉增資、現金增資外,還有一個近幾年流行的到海募集可轉換公司債,到一定期限,可以轉換成普通股。精通此道的公司有精業、聯強、鴻海、旺宏、華邦、茂矽、台積電、國巨、矽品、仁寶、台揚、日月光、聯電等, 第五個途徑則是赴海外發行存託憑證( GDR ),目前台積電、聯電發行 ADR,遠紡、中鋼、錸德、旺宏、華邦、鴻海、華碩等則發行 GDR。

這幾年電子股有多重籌資管道,再加上資本市場欣欣向榮,使電子業老闆信心大增,電子新貴斥資買豪宅,在本業上更是大力擴廠,在台灣是一廠、二廠、三廠,不停地擴張,在大陸更是以大於台灣三倍、五倍,甚至十倍的規模開出產能。在成長的時代,一切的膨脹(包括股本的膨脹與產能的增加)都無礙股價的繼續漲升,可是等到成長面臨極限,股本已經無限膨脹,而獲利卻嚴重衰退的時候,全部的問題就浮現出來了。

這種情況在傳統產業股最為嚴重,由於本業已經沒有成長空間,再加上股本太大,傳統產業股股價紛紛變成雞蛋、水餃股。根據荷銀光華投信統計,到七月十八日為止,集中市場共有二九○檔個股股價跌破面額,占整體市場的五四%,而這二九○檔個股,傳統產業股又占了二七三檔,股價低於五元的更達一六一檔。而類股而言,水泥股有八家公司全部跌破票面值,紡織股有五十八家公司,跌票面的比率高達八五.四八%,最慘的則是營建股,三十八檔營建股跌破票面的比率達九七.三六%,即使是十年前叱●風雲的金融股,如今也有六成個股跌到十元以下。

傳統產業股股價直直落,即使政府祭出庫藏股制度,希望大股東透過庫藏股買回自家股票,打消股本,但是收效甚微,這是因為庫藏股買進的數量有限,對於一、二百億元大股本公司影響有限。如果不祭出大規模減資行動,股價根本不可能有明天。

環顧全球股市,台灣的投資人幾乎是全世界最愛股票的民族,美國股市只有股票分割制度,亞洲股市都有盈餘轉增資的政策,但在日本配股與配息的比率大約是一:四,也就是如果配十元股利,那麼股票是二元,現金是八元。在香港則是九成九都是配現金,極端必要時才分送紅股。在台灣則是大家賣力配股票,現金股息只是點綴性質。可是問題就出在這裡,一家公司股本可以無限膨脹,可是本業的成長終究會面臨極限,當上市上櫃公司無忌憚地擴張股本,最後的結果是所有的公司股本愈來愈大,股價愈來愈低,台灣的資本市場長期來看將變成一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廢墟」。


大股東不痛下決心減資圖存 公司只有走向死亡

現在水泥、紡織、營建等產業都面臨前進無門的窘境,以龍頭老大的台泥來說,任誰也想不到台泥股價有一天會剩下七.一元,這是因為台泥的股本膨脹到二四四.三四億元,可是台泥的營收在八十二年創下二○一.八一億元歷史新高後,迄今已九年無力再創新紀錄。

亞泥也是在八十二年創下一五七億元新高,去年降至一○九億元,水泥業等景氣復甦等了快十年了,如今仍遙遙無期,顯然營收急遽衰退,獲利節節下降,台泥、亞泥挺著二百多億元股本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事,至少應減資一半,台泥股本可降至一二二億元,亞泥減到一○四億元,第一年先減資一半,若不行再減一半,等到調適出好的體質,盈利恢復成長,再考慮增資不遲,否則如果大股東沒有痛下決心,公司只有走向死亡。

不但水泥股需要減資,營建股更要減資,營建業的競爭實力根本與股本大小無關,因此,當公司增資到百億元以上,幾乎就形同死亡,侯西峰的國揚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目前股本在百億元以上的營建股包括國建、國產、太設、中工、長億五家公司,都非徹底減資不可。回復正常交易的國揚,已經減資一次,今年又將再減資一次,對照先前兩次增資,恰成強烈對比。

國揚在八十四年辦了一○.一億元,每股一九.五元的詢價圈購,翌年又辦了一次一三.八億元,每股五五.五元的詢價圈購,這兩次增資將國揚股本膨脹到一○八.三億元,終使國揚不支倒地,八十七年國揚先行減資四九.六億元,股本降為五八.三三億元,今年國揚準備再減除二八.三二億元,將股本降為三○億元,今年首季國揚已有一.一六億元獲利,如果將股本降至三○億元,今年營收三二.四九億元,國揚適當減肥,未必代表一定能活下去,但卻是翻身的必要條件。

霖園的國建就是一個亟待減資的個案,國建原來股本一六七.五二億元,實施庫藏股減少股本後,目前為一六一.九八億元,仍然是十分龐大,以國建今年首季只小賺三一四三萬元的格局,營收不超過八○億元來看,國建至少應將一百億元股本去掉,如果國建股本減至六十億元上下,積極配合轉型,也許股價重返十元面額有望。


去年今年威盛除權兩樣情


國內投資人很喜歡參加除權配股,這是成長型產業、高成長公司的專利,公司不能成長的時候,千萬不可配發股票股利,否則勢必將公司帶向死亡的幽谷。像今年電子股增資,百分之九十以上不能填權,這是因為電子股今年面臨衰退窘境,像去年威盛除權與今年就兩樣情。去年威盛是台灣超級大成長股,威盛除權前股價大漲到六二九元,除權後在去年台股大跌中又從三九三元漲到四六七元,除權前股價已大漲,除權後又填了不少權。但是今年威盛是一家大衰退股,六月營收已較三月巔峰期衰退五成,今年威盛除權前股價已慘跌,如果下半年不能迅速回復成長軌跡,未來投資人恐難見到威盛三位數的股價。

參加本業不能成長公司的除權,除來除去,有如除了一大堆廢紙一般,除了讓自己多繳稅外,對自己荷包沒有任何幫助。今年台股跌跌不休,上市公司隨便膨脹股本,如今已成尾大不掉的大災難,如果成熟產業裡的上市公司不能把股本減下來,股價絕不可能有明天。今年台股在漫無天日的大跌中,我們赫然發現櫻花率先提出減資,並且取得證期會同意,是一個非常好的示範,值得經營者深思。


櫻花減資可望從績劣股轉成績優股

櫻花目前股本三七.八億元,今年準備減資一八.八九億元,也就是將原來股本減除一半,由於櫻花主力陣地在中國大陸,台灣本業已沒有成長空間,此時將灣櫻花資本額減少一半,等於是使台灣櫻花對大陸櫻花的權益增加一倍,櫻花減少一半股本,只要大陸廠收益水長船高,櫻花就有機會使每股盈餘提升一倍。減資後的櫻花今年每股盈餘預估一.八五元,明年則在三元以上,後年有達四元以上潛力。假如這個財測達成目標,那麼現在是績劣股的櫻花,明後年將有機會搖身一變成為績優股。

通常上市公司的經營者都會認為減資是一件很沒面子的事,其實本業不能再成長,頂著龐大的軀殼是一點意義都沒有的事。公司的股本就像一個人的體重一般,多少身高,就配多少體重,體重超重,稍微跑一下步,就會氣喘如牛,現在台泥、亞泥、國建、國產等坐困愁城,如果不減資,這些公司是沒有希望的。今年股市狂跌,全球景氣低迷,我們相信今年減資只有櫻花一家,明年減資的公司可能大排長龍,為了救股市,大家一起減資吧!

延伸閱讀

退休金要存1431萬才夠?專家傳授1招:退休後無腦月領5萬,加上勞保勞退「本金根本不用1千萬」

2024-03-03

存股50張00929...股價一路漲16→20元,重新加碼的3個理由!高股息+勞保退休金,月領4萬簡單過生活

2024-04-12

新制勞退分紅最新績效!勞退基金前2月收益率4.32%、勞工帳上多1.38萬...勞退帳戶餘額怎麼查?

2024-04-01

勞退自提他專戶一口氣入帳38萬!勞保局最新統計,「這群人」超狠自提率近5成,自提有什麼好處?

2024-04-15

勞工退休金VS勞保老年給付,有什麼不一樣?拆解勞退新制的計算方式:簡單1招,最大化自己的退休金

2024-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