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升息 006208 美元

私募基金登台不用怕 P.16

私募基金登台不用怕 P.16

雖然過年期間不適合談太生硬的話題,但是,跨國性的商業活動,並未因中國年假而歇息。

以凱雷集團(Carlyle)為首的投資團體,對槓桿收購(LBO)日月光一案,仍處於私下商議階段,姑且不論未來該筆交易能否順利完成,其所造成的影響,肯定已在台灣資本市場發酵。這樁交易已將台灣資本市場及產業基礎發展推向十字路口,有幾個角度值得我們好好想想。

首先,當今企業要吸引一流人才加入,並成為領導階層的難度愈來愈高。與二十年前不同的是,目前台灣多數大型公司,不再是由經營階層或主要股東所有;張忠謀並不是台積電的大股東、政府也不再百分之百持有中華電信的股權。郭台銘早已宣布其退休計畫,現在看來,似乎也已在陸續實現中;目前鴻海集團旗下公司的接班過程尚稱順遂。

除此之外,在二○○九年以前,台灣的公司將改變會計制度,發放給員工的現金及股票分紅,在財務報表上,將會改列在費用項下。

台灣科技業對員工股票分紅的手筆之大,羨煞全球受薪階級;若以市值計算,發放出去的員工分紅股票,幾乎達公司一整年的獲利數字。不能否認,這也是當年吸引大批一流人才回台服務的重要誘因之一。若要這些公司一下子便把紅利改列為費用,短期內一定會造成營運上的衝擊。

過去五、六年來,科技業的員工配股分紅制度一直為法人所詬病;而正如前述,目前多數科技股的最大股東,不是經營階層、不是政府持股,而是法人,其中大部分是專業外資機構(QFII)。為因應○九年會計制度的調整,因此從今年開始,員工紅利勢必開始縮水,而且縮水幅度還不會太小。

對眾多專業經理人而言,其致富之道不再是員工分紅配股;不過經理人們絕不甘心就此與財富絕緣,將會善用其專長與商業腦袋,尋求其他機會,而LBO將是另一項新選擇。

LBO通常是由私募股權基金,或專門從事LBO的公司來發起,這類公司包括凱雷、Kolberg、Kravitz & Roberts等;而且過去幾年來,不斷有新公司投身這個領域。

不過私募基金若要發動LBO,卻沒有目標公司的在職經理人配合,那麼LBO可是「請鬼拿藥單」;因為在收購過程中,為了要籌措收購的資金,公司負債將大幅增加,最終這筆債務仍得靠公司未來產生的現金流量來償付。

只有在職經理人知道,要如何從公司日常運作中,擠出額外的現金;也只有他們才能確保未來三到五年之間,公司仍能維持營運順暢。而這段期間也夠他們忙了;從一開始的收購細節、公司下市、公司重組以更有效率地創造現金流量,償付債務,以及最後再度掛牌,畫下完美的句點。

若要在三至五年內完成上述所有任務,經理人幾乎得全年無休外,還必須接受大幅減薪,才能達到擴大現金流量的目標。因此,在這類交易中,基於在職經理人的關鍵角色,以及他們的重大犧牲,收購者通常會慷慨地給他們大量的股權,作為讓他們賣命打拚的誘因。

第二個議題是,LBO將對台灣的經濟成長及改善企業生產力,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我指的主要是合併。由於過去台灣政府提供大量的租稅優惠措施,及創投業者的大規模投入,成就了台灣電子產業的榮景,當然,榮景過後,也形成產能過剩現象。因此,電子業亟須進行整併也是多數人的共識。

在台灣,甚至整個亞洲地區,企業還不習慣在台面上討論購併(M&A)議題;對於協助購併的投資銀行,也沒有支付相關服務費用的文化。通常投資銀行會以匿名方式向企業徵詢購併意願,就跟婚友社一樣,這樣可以降低併與被併雙方,在一開始接觸時的風險。若有進一步發展,投資銀行也可以擔任雙方財務報表的擔保機構。

然而在台灣缺乏投資銀行的情況下,原本可能、或應該進行的M&A交易便無由產生,但是私募股權基金卻可以彌補這個缺口。雖然台灣的企業經理人對投資銀行所扮演的中間人角色沒什麼好感,不過他們卻相當歡迎私募股權基金把腦筋動到自家公司頭上。

投資銀行不管公司盈虧賺賠,他們在乎的是這攤能抽到多少服務佣金;而私募股權基金則與所有股東一樣,不僅共享公司獲利,也要共擔虧損。以私募投資方式,拿下公司具影響力的股權成為主要股東,為公司帶來改革,提升效率及競爭力。因此對於策略投資人來說,這樣的公司變得更具吸引力。

私募股權基金亦可扮演保密中間人角色;若基金在國際的名聲很好,也可以擔任類似公司財務報表的擔保機構。

一九七○年代,美國上市公司颳起一陣「巨」風,超大集團紛紛現身,IIT、Primerica、Teledyne等,都是當時市場上的超大集團,不過如今它們幾乎都沒沒無聞了。這批非巨即大的公司,拚命購併各類不同業務的公司,從金融、製造到零售,幾乎無役不與;而這可是當年的管理顯學。其邏輯是,多角化經營可以消除景氣循環。

然而十年內,這些公司卻因為多角化經營而一無是處,公司的基本價值被摧毀殆盡。原來,多角化可以消除「景氣循環」,亦即會造成「景氣不循環」。而當時還沒有「私募股權」這回事。

不少極度聰明又具侵略性格的人士,較知名的說法是「corporate raiders」(企業掠奪者),便鎖定這類公司;企業掠奪者以非常高的槓桿操作收購這些集團,再把集團旗下公司分拆出售。妙的是,個別公司出售金額的加總,遠遠超過原有集團的價值,其中的差額,就是企業掠奪者的利潤了。

雖然掠奪者從中海撈一票,但是他們也對經濟做出部分重要貢獻;美國企業被迫重新聚焦,把營運重心拉回核心專長,以生產力及效率極大化為目標,以免日後遭到掠奪者染指。

在台灣的私募股權基金,也可成為公司改革的重要觸媒,有效改善企業結構。但若准許私募基金在台大展拳腳,台灣政府一定會擔心所產生的衝擊,這個心態是可以理解的。然而這是否表示,台灣最佳、最大的公司,將計畫從股市中撤退?或者更糟,這些企業將相繼自台灣出走?還有,這個過程是否讓台灣企業因而規避投資中國的限制?

這些都是立法方面的話題,但此刻的解決之道,絕對不是採取圍堵方式,禁絕這些機構將國際管理觀念和標準帶進台灣。解決的方法是改善經濟環境,進而留住台灣廠商。此外,政府所採取的措施,到最後極可能證明是無效的;禁止他們登台,很可能也傷害了台灣經濟未來的競爭力。

延伸閱讀

59歲提早退休時,榮總長官還猜我會無聊到想回去上班...劉秀枝醫師聊老後:別讓自己只有同事卻沒朋友

2023-12-13

想投資手上卻只有10萬元能做什麼?工程師靠存股45歲提早退休:年輕錢少時,投資新手容易犯的錯

2023-09-28

工作30年,他卻在50幾歲被迫提早退休...當到總經理卻被離職啟示:離開公司前必須先做3件事

2023-08-11

60歲夫妻無房貸有銀行定存1千萬,月花費2.5萬可以提早退休嗎?3案例看:不工作退休的4個關鍵

2023-10-06

50幾歲提早退休,他聽朋友報明牌把退休金全押AI股,沒想半生積蓄蒸發1/3...退休投資最忌諱的事

2023-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