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母親節震憾彈

母親節震憾彈

生活理財實驗室-平凡媽

名人專欄

2012-05-15 14:31

今年的母親節,氣氛有點詭異。

一開始,我只是深刻的感受到,在油電雙漲的壓力下,百貨公司或各式賣場母親節行銷檔期的異常冷清,許多強打「母親節禮物」的消費商品,今年業績都栽了個大跟頭。後來,朱慧珍女兒跳樓的新聞釋出,讓2012的母親節,更添一絲悲傷和震憾。

平凡家的母親節也用震憾路線收尾。

原本在母親節的前一週,女兒的安親班和幼稚園為了拼招生,就像往年一樣,讓孩子連續7天,天天送媽媽一個自己做的小禮物。這禮物可能是一幅畫、可能是一個創作、可能是一通電話、可能是一個表演,當然,也可能是一張時下非常流行的「兌換券」,讓媽媽可以兌換未來一個月想要的服務,像是按摩、幫忙做家事、聽話等等。我知道還有很多學校,特別安排了一場「幫媽媽洗腳」的母親節大秀。

在姐妹倆不斷端出她們的創意,誠意十足的送給我,並極端期待媽媽的讚賞和珍惜的撒嬌時,坦白說,身為母親,我很享受這樣的過程,雖然我其實有一點點介意,內含在過程中的「商業化操作」模式和目的,但讓我更擔心的,卻是在這樣送禮物的過程裡,孩子被大人「物化」引導後,會不會失去了母親節存在的初衷和真意。

於是我決定來個震憾教育。

母親節整天,我們都在家,下午以前,兩個送完媽媽很多禮物的孩子,輕鬆的享受她們難得在家的休假,和媽媽一起安排當天的行程表,包括運動、玩IPAD、做家事、擦地板、整理房間等。由於姐姐帶著妹妹,期限內做完了該做的事,也效率的多做了很多想做的事,於是平凡媽實踐承諾,帶姐妹倆一塊去百貨公司裡玩黏土。

玩完黏土,晚上平凡媽趕回家煮晚餐,姐妹倆在房間裡玩扮家家酒,等著吃晚餐,但等到媽媽匆匆忙忙的把飯菜端上桌後,原本應該拿碗筷的姐妹,卻讓媽媽三請四請還請不動,而這現象在這一週內已經斷斷續續發生了好幾次,於是平凡媽決定從這裡開刀,用這件事做為母親節震憾彈的引信。

喊了幾聲喊不動後,我開始自己一個人坐上桌,只拿我自己的碗筷,自己一個人吃飯,姐妹倆發現不太對,趕緊衝上桌,媽媽只是淡淡的告訴兩個人:「明天開始我不煮飯了,不是每一個媽媽,都這樣每天辛苦的趕回家煮晚餐,以後你們自己拿錢去買便當,不想吃就餓肚子。」姐姐安靜了下來,妹妹還搞不清楚狀況的自得其樂中。

就在一陣異常的靜默下,爸爸回家,原本開心的跟姐妹們打招呼,但發現氣氛有點不太對,於是詢問怎麼回事。只見妹妹若無其事的複述媽媽剛才說的話,姐姐則機靈的見縫補充,讓爸爸清楚狀況,事情並不像妹妹說的那麼輕鬆。

平凡爸下了個結論:「今天母親節,你們是這樣對待你們的媽媽嗎?以後愛吃不吃,媽媽都不用辛苦趕回來煮飯了。」姐姐馬上跟著說:「媽媽對不起。」但她沒有哭。妹妹卻還繼續神經大條,想要耍寶來扭轉嚴肅的氣氛,於是她是這麼道歉的:「媽媽,抱歉嘍~我們要吃你的菜嘍~」妹妹邊說還邊笑。

「抱歉嘍!」這句口頭禪不知她從那裡學的,但有默契的爸爸清楚的從媽媽的回應態度知道,「媽媽想把事情搞大」,於是爸爸接手做壞人,開始劈哩叭啦的學起妹妹說:「抱歉嘍,你那什麼爛道歉……抱歉嘍,等會你要把全家的地板擦乾淨……抱歉嘍,以後你自己去買便當……」一連串的「抱歉嘍」配上故意學妹妹但看得出來爸爸已經發火的橋段,爸爸的演技讓姐妹倆大哭了起來……

她們終於知道自己那裡做錯了。

她們也終於被提醒,母親節的感謝,不是送給媽媽一連串禮物的表面功夫就好,而是打從心底感謝媽媽的付出,珍惜和體貼媽媽的辛苦,她們該做的,不是母親節那天應景的幫媽媽洗腳或按摩,而是媽媽叫吃飯就趕快上桌吃飯,媽媽被燙傷就即時關心媽媽,不是節慶的撒嬌或消費慶祝,而是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的關心和同理,體貼媽媽做的事,不是媽媽非做不可,也不是媽媽就應該做,媽媽是為了愛而做,同樣的,子女們因為愛而回饋。

這才是母親節存在的本質初衷,而不是無止盡的消費,用最低門檻的方式應景表達對母親的感謝,變成一項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例行公事。對啊,平凡媽丟下的母親節震憾彈,只是希望把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還原本質,不要變成被消費和行銷主導下的「肌肋應酬」。

許多大的災難,必須從見微知著中開始調整。人生,要避免被超級震憾彈炸到,只能靠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微型震憾彈打預防針或練習,理財教育中的「消費陷阱」和「價值觀教育」,尤其需要這樣的重覆練習和預防針注射。

延伸閱讀

桃機剩北跑道釀班機大亂!交通部認出包「會面對、檢討改善」:整修規模超越過去,沒意識交通量

2024-03-04

併排違停要記點?交通部給答案:明年6月前「2狀況」開罰不記點...道路規劃亂象「載客像玩大冒險」

2023-11-15

太好考?交通部修法,嚴重違規「領短期駕照」最快這時上路…他曾批台灣交通「爛得要死」

2023-08-30

市區電巴2030年目標1.1萬輛上路,業者喊車型少、如何突破瓶頸?交通部給答案:今年有望見成果

2024-04-03

為什麼當年我會捨公職離開交通部,選擇去民間的長榮(2603)呢?林省三憶與張榮發相識的那些趣事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