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勞退 勞保 航運股

銀行不多,是法規太多

銀行不多,是法規太多

2014-03-13 13:15

台灣政府如果希望創造一個規模極大的政府銀行,最好要有心理準備,在時局欠佳時,必須準備大筆資金進行資本重建,因為民間不會掏錢出來。

最近政府強力釋出金融產業政策鬆綁的訊息,主要是鼓勵銀行合併,整體而言,這是朝著更開放的方向走,也可望具體改善這個重要產業的體質與展望。

我一向的看法是,台灣的銀行不算太多,而是存在太多不合時宜的銀行法規。當然,我也同意在當前的情況下,預期這些過多的法規盡速合理化,是不切實際的想法,因此,銀行整併絕對是正確的作法。

減少銀行家數以緩和競爭壓力,可望提高獲利能力。也有人推測,政府啟動銀行整併背後說不出口的原因,與兩岸服貿協議即將實施有關──中國更大規模的銀行即將進入台灣。

台灣的銀行向來是政府經濟和產業政策的重要工具,但是過度分散的銀行業,如何與龐大的中國同業競爭?未來重要的產業或貨幣政策,是否會由北京拍板?這樣的隱憂,迫使我們不得不先行整併,並發展出具亞洲區域競爭力、規模較大的台灣銀行。

然而,我們必須思考政策所帶來的非預期結果,才不致事後懊悔。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政策性貸款幾乎無可避免地帶來大型放款危機。我們已看到以千億計的放款,押在DRAM與面板產業的後果。不過因為主要債權集中在公股銀行,民營銀行大多躲過這場風暴。但是,如果是更少數、規模更大的公股銀行踩到地雷呢?一旦這些銀行巨獸面臨必須緊急籌資時,又會如何?

一般國際機構法人不喜歡投資政府掌控的公司,不論是哪個產業,因為公司的決策是基於政府政策,而非以股東利益為出發點。政府照顧廣大民眾的利益是好事,但在商言商,投資者只在乎投資績效的良窳。換句話說,台灣政府如果希望創造一個規模極大的政府銀行,最好要有心理準備,在時局欠佳時,必須準備大筆資金進行資本重建,因為民間投資人不會再掏錢出來挹注政策放款。

所幸還有其他方法可以減緩,甚至避開這樣的風險。首先,引進更具彈性的商品。不過,目前新金融商品得由委員會審查,而委員會的成員包括競爭對手的高階主管;沒有一家銀行願意將真正創新的產品送審,以免將競爭優勢白白洩漏給對手。其次,在考慮合併的同時,同時考慮民營化。台灣的銀行會聽台灣政府的話,不論誰是董事長或執行長,政府擁有最終控制權。但民營化可增加彈性、創新,並爭取國際資本的投入。

最後,允許市場改革,讓台灣的公司建立銀行以外的融資管道,一旦中國的銀行掌控了台灣的銀行產業,衝擊也不致太大。當台灣逐步成為中國的金融中心,要壯大成亞洲區域金融中心的長期目標,就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遙遠了。

延伸閱讀

她月薪7萬,台北租房生活費4.5萬...拼到50歲也買不起房,如何脫離金錢困境?被動收入規劃法,存到上億退休金

2024-04-17

敦陽科、中華食...他48歲靠「配速持股法」月領10萬提早退休,7檔存股名單曝光:最高獲利124%

2024-04-12

40歲上班好厭世...如何才能退休月領5萬股息?金融業14年老手傳授退休攻略:600萬就能財富自由

2024-04-11

存股50張00929...股價一路漲16→20元,重新加碼的3個理由!高股息+勞保退休金,月領4萬簡單過生活

2024-04-12

50歲電子業高管除了1間房,存款只有300萬...參加婚禮驚覺同學財產比我多!投資這2檔ETF,65歲退休錢花不完

202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