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要相信你的腳,不要相信你的眼

要相信你的腳,不要相信你的眼

借鏡人生

名人專欄

2014-09-09 12:51

在爬山中體會安靜,在疲累中,體會血液如何流動。在疲累中、在沒有思想的時候,如何把握當下的感覺,只有當下,只有覺察,沒有其他。然後慢慢經驗多了,也體會出眼睛與腳步的不同,明明看起來是很遠的山,在自己的呼吸中一步一步地走,居然一下子就到了。

悠閒

卸下繁忙的工作,才開始體會出不繁忙的不同。

首先是沒有一個行程表擺在眼前,忽然感覺到時間是自由的。從年輕到現在,一直在社會的軌道上行駛,今天忽然軌道不見了。先是感到自由的暢快,暢快過後,一種在荒野中四顧無垠的孤獨感油然而生。仔細思考,才發現以前在軌道上的生活是被動的生活,被社會的習慣推著走,現在軌道沒有了,在主動與被動之間便有所選擇。被動的生活是匆忙的,而主動的生活便有所不同,是不繁忙的「悠閒」。

以前聽過開示,在意識中把時間拉長,時間沒有開始,也沒有終了,那無始無終像脫了殼的感覺,使人領會到時間是一個枷鎖,沒有了時間的束縛,悠閒便油然而生。對,就是這悠閒的感受。好久不見了。那已是封塵在古老的記憶中的感覺。我因此把悠閒寫在案頭。以與「本來無事」的名言相對照,也才第一次體會,我們一向把禪語當書讀,而沒有當成生命的體會。

悠閒是心靈與身體合一的狀態。行程表的生活,讓心靈跑在身體前面,我們只覺得忙,但已是身心分離的狀態。而且,我們總會告訴自己,忙錄是暫時的,這事過去,再好好休息一下,然而,休息時更有自己製造忙碌的休息方式等著你,雖然忙碌的事情不同,但忙碌的心是一樣的,例如打高爾夫球,如存著與別人競爭或與自己競爭,打不好就生氣甩桿,都是更忙的休息。因此,我們心總是如此上上下下、進進出出,不得悠閒。

悠者自在,閒者無事。心能自在無事,自然已是六祖惠能所講的一行三昧,卸下工作之後,這自在無事,變成一個很舒暢身心的體會。佛家總是在講安然自在,儒家也在講定靜安慮得,但即使把這些都背起來,卻使不上力,因為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已習慣於幾千年來建立的社會體系,我們的腦筋意識在不知不覺中,因循著幾千年來所建立起來的習慣而逐漸定型。例如:誰規定要朝九晚六,誰規定要一日三餐,誰規定讀書一定要照教科書的方式,誰規定考試一定是是非、選擇、問答題,誰規定幾歲要結婚,誰規定⋯⋯。太多這些社會的成規,使人的意識跟著成規走,同時也變僵硬了。

因此,悠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佛法講空,相信都是在指出一條讓我們從這社會的軌道、意識的軌道跳脫出來的方法。但講得越多我們越不懂得空是什麼?悠閒是什麼?我的體會,空是生命的體,悠閒是生命的相。從悠閒中,體會出來的靈思或靈覺是生命的用。體相用是一體的,因此空與悠閒與靈思靈覺也是一體的。

空的境界太遠了,我們體會不進去,那麼就先從體會悠閒開始。悠閒的境界達到最深處,大概就是《金剛經》裡提到阿羅漢的清靜無念了。但要達到阿羅漢境界仍要經過《金剛經》提到的「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三個層次,這三個層次,坦白講很不容易懂,不容易懂因為那是說給兩千五百年前的人聽的,今天的講法,恐怕要稍加改變才說得清楚。人的意識,首先是有一個念頭,然後集合好幾個念頭便會形成一個觀念,幾個觀念再結合便成意識,好幾個意識會再聚集,就形成「意識形態」而變得頑固。

因此解脫的方法,要反過來乾淨自己的心思。先解開了意識形態是「須陀洹」,再解開了觀念,是「斯陀含」,再進一步,念也沒有了,在無念中悠遊的便是阿羅漢了。可見,進入空性,理論上並不那麼難,只要解開意識的束縛就行。相信這正是老子「反者道之助」的實證。

問題是要解開意識的束縛並不容易,這一件事誰也幫不上忙,一定要靠自己體悟,要體悟這些事,又生活在社會的習性中很不容易得到機會,因此,學佛的人多,而真正體會的人不多。

用大自然的道裡來談吧,大自然有三態,氣體、液體和固體,念頭如氣體隨便亂飄,觀念如液體可以流暢,意識形態如固體硬梆梆的不容易改變。政治人物大多是意識形態很重的人物,因此總是對立鬥爭。

佛法教我們隨時隨地都要在「當下」。當下有兩個層面:here and now,如能把心靈隨時隨地都擺在目前所做的事上,只存在於現在眼前所做的事,念頭沒有亂飄,都只在覺知觀照事物的當下,那麼自然是無念的狀態,這無念的狀態就是精神專注的當下,就是打出全壘打時的當下、是彈鋼琴行雲流水的當下、是打籃球忽然轉身一投入籃的當下、是靈感一來解決問題的當下,這些當下時間雖不長,卻都是阿羅漢的境界,而那些以意識形態對應每天爭爭吵吵生活的人,就不在話下了。

因此,在藝術上、運動、讀書⋯⋯中專注的人,比較懂得當下的自在,而在競爭激烈的商場或政治場合就不容易了。

我開始懷疑,這樣的資本主義下的社會,我們生活方式對嗎?每年保持一定的經濟成長是正確的嗎?大家只重GDP,不重社會和諧,這是對的嗎?大家都想富有、更富有,這是必須的嗎?人類快樂的人佔多少比例,有人關心嗎?為什麼文明越進步的地方,快樂的人越少?我們就不能有一個社會進化的中庸之道嗎?我們不能有一個大家悠閒自在的社會嗎?悠閒那麼重要,卻被人們像月亮那樣高掛天上,很美卻只是遠遠地看。

我在《易經》找到了答案。先賢很智慧地要我們由「小畜」卦的經濟富足,以「禮」、「樂」的方式,引導人民與「大畜」的精神富足相互平衡發展。

禮是社會秩序的和諧,樂是心靈文化的形而上提升。因此,經濟發展與資源矛盾時,要保護資源,而不是只求經濟成長,探討經濟成長的中庸之道,而不是經濟成長的世界排名,是這一代的課題。

台灣的大小,剛好可以做經濟與文化平衡發展的實驗地。我們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有很好的科技工業經驗,要成為典範,使全世界知道什麼是大同世界,台灣是有機會的。把悠閒留給台灣,相信這才是真正的福爾摩沙。

爬山
我一九九八年開始爬山,那時統一想在南部山脈中,尋找一個好的「健康世界」渡假村。在去嘉義農場的登山過程中,因為年少好勝,跟著當地鎮長快速登山而疲累得差點休克,從此立志爬山,每週六必爬,不敢間斷。爬山是很好的運動。第一、訓練體力。二、空氣好,負離子多。三、訓練毅力。四、順便修行,保持當下的覺知。五、遊山玩水,放鬆心情。爬山的好處寫不完。
 
高董曾經接待過一位九十六歲的巴西華僑,身體很好,腦筋清楚,他住在山腰每天走山路三小時,飯後各一小時。我體會到,走路爬山正是我此後應持之以恆的運動。南部沒有高山,而且我每次大約只能有半天的爬山時間,所以大約都是在烏山的南段走走。雖只是走走,裝備可都是專業級的,不把自己裝扮成專業級的樣子,我怕很快會打退堂鼓。
 
因為爬山,我遂把老師所講的修行,在爬山時一一細心體會。幾步一咒語,幾步一呼吸,並且儘量少說話,在走路中體會安靜,在疲累時正是老師所說的修行關鍵,就安住在疲累中,體會血液如何流動。在疲累中、在沒有思想的時候,如何把握當下的感覺,只有當下,只有覺察,沒有其他,那麼修行的門就扣得很近了。
 
然後慢慢經驗多了,也體會出眼睛與腳步的不同,明明是很遠的山,在自己的呼吸中一步一步地走,居然一下子就到了。因此我常告訴山友:「要相信你的腳,不要相信你的眼睛。」眼睛是心的窗口,腳才是真正走過去的體驗者,我深深體會到什麼叫「腳踏實地」。在山上有一個特殊現象,不管大家認識不認識,一見面就會「好早」互相打招呼。我也觀察到,先說早安的人,如不是經驗豐富的老鳥,就是智慧較高、心量較大的高手。
 
山友就是山友,大家平起平坐,不分誰是誰,不分老少。山友好像是化外族群,很容易融洽親近,那真是一個具體而微的大同世界,而且樂在分享,笑語常盈。
 
古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我想因為「仁」須由心的內在去體會,而「智」是行事作為的外在發揮。而山是靜的、水是動的,故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而且在《易經》裡,山是艮卦,艮是靜止的意思,艮卦強調治理事情須在未有徵兆之前,先「艮於趾」,就是靜止於最初的本性上,不為任何因素所動。
 
這真是太高的境界了,卻非常重要,甚至在大畜卦中,更引用山的靜止不動來含藏最高、最智慧的能量。對於「山」,可學習修養或修行的功夫真的太多了。
 
二○○二年為了紀念自己六十歲了、證明自己仍老當益壯去爬了玉山。二○○○年也與日本朋友去爬了富士山,兩座山都很美,富士山像個美麗的女孩,線條形態都很美,令人百看不厭。而我在五合目聽一位在富士山住了好幾代的老富士山人說:「富士山是看的,不是去爬的!」爬過富士山之後,我才認同了他這一句話。
 
爬富士山的人太多了,變成觀光勝地之後,富士山失去了那遠遠看,從距離看,從文化看、從心靈看、從幻想的角度看的美感了。
 
而玉山像個男孩,玉山的線條形態,要看久了才會體會他的美,而且是越久越美,所以當朋友問我,富士山與玉山的差別何在時,我說富士山是情感上的美,而玉山是有內涵的美。
 
再問我什麼是有內涵的美時,就不容易說清楚了,那是一種在太平洋板塊與大陸板塊以及菲律賓板塊的擠壓中,仍要保持平衡的美。就好像在藍與綠的對抗中,要保持平衡很不容易,在不容易中仍努力去保持平衡時,所感覺出的美,那才是有內涵的美,才是玉山的美。
 
有內涵的美,要將現狀提到像玉山那樣的高度才能看到,或才能體會。
 
當爬到玉山山頂時,九二一地震所引起日月潭光華島的分裂不見了,藍綠的分裂不見了,社會的爭爭吵吵不見了,我們仍能體會到台灣福爾摩沙時的美。
 
這美,從山頂看平地時如此,從平地看山頂也是如此,所以我開始體會到,重要的是「高度」,有高度就能包容內涵,才能有內涵的美。台灣的走向,要跟玉山學習,要學習玉山擁有那麼深廣的內涵,在衝突對抗中,尋找那有文明高度,有文化高度,有學養高度的平衡點,相信這才是玉山美的所在,也是台灣美的所在。
 
爬山,使我健康,更使我體會做人的道理,甚至因此體會了,我們怎麼跟玉山學習。所以我曾向當局層峰建議:「讓中央山脈休息一百年吧!」因為這才是台灣能成為真正福爾摩沙的方法。

〈本文選自全書,曾琳之 整理〉

作者:林蒼生
1943年出生,台南市人,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畢業。
 現任中華民國三三企業交流會 副理事長。
1968年進入統一企業任職,歷任食品部經理、台北分公司經理、企劃部經理、副總經理,執行副總等職務。1989年就任統一企業總經理,2003年升任統一企業集團總裁,2013年6月於統一集團總裁任內退休。
著作《隨便想想》,2009年天下雜誌出版。

出版:天下雜誌
書名:總裁聞思修

目錄:

推薦序1  企業哲學家身心靈的思維
推薦序2  我心目中的神秘人物
前言  回顧

Part 1源  
文藝青年       
立業之初      
科學的效益
棒球因緣      
利潤中心        
高先生的創舉           
二股換一股    
信譽是寶          
成功的傳承         
 
Part 2歷  
世界的統一     
亞洲市場實驗室        
大陸佈局   
統一的約法三章       
朱高會談          
亞洲概念       
 
Part 3鏡  
利樂包     
不只是夥伴       
星巴克的熱忱       
老一代的社長-橋谷先生         
給船井幸雄兒子的一封信
統一與日本         
 
Part 4習  
有如神助            
來自天外的靈感        
水的傳說              
愛心的經營
千禧之愛             
能量波動            
 
Part 5天  
虛與實      
音聲                 
界限   
全壘打            
工作.生活.生命   
悠閒         
能量的高峰          
人類的生命 
我從南老師學了些什麼
 
Part 6地  
北中南脈      
人定勝天       
三江源
唐蕃古道      
每一滴水都是青海的愛       
霞浦酒        
武漢與六祖
爬山
 
後語1 身心靈的基礎
後語2 中華文化的世紀

延伸閱讀

重考、退學、被1/2…他在山裡找到自己! 催生藍鵲茶,在坪林開出百年第一間獨立書店

2024-01-11

世界級秘境看日出、走石籠步道、探阿美族聚落… 基隆囝仔翻轉和平島,成亞洲第一永續旅遊島

2024-02-29

醜蔬果變美食,迷途少年成咖啡師!「地表最強里長」學餐飲的兒子,延續父親小店造夢

2024-02-15

衛生棉含塑量高達90%,500年才能分解! 塑化劑易致不孕... 她因備孕催生「無塑環保生理用品」

2024-01-25

在「五公噸的垃圾」上烤肉吧! 焚化後的底渣變藝術品 ,他們用創作慢慢閱讀土地...

2023-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