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升息 006208 美元

那一張承載母愛的餐桌─楊力州

那一張承載母愛的餐桌─楊力州

借鏡人生

情感關係

2014-12-20 12:33

近在眼前的畫家之路,卻在他以獎金買下生平第一台攝影機─的那一刻,注定漸行漸遠。 為什麼要買攝影機?如今回首,楊力州搔破頭也想不起原因,對他而言,更重要的是父親並沒有阻止這件事。在二十幾年前,攝影機也很昂貴,父親雖然不懂,卻二話不說地陪同他去買。猶如一場沒有衝突的家庭革命,父親雖然失望,卻沒有阻止,而攝影機也為他開啟了另一扇窗。

(王漢順攝影) 


那一張長方形的小餐桌


一九七○年代的板橋,一間窄小的廚房裡飄出鹹鹹的菜脯香,金黃色的蛋在鍋子裡翻滾,肚子咕嚕咕嚕叫個不停的小男孩迫不及待地問母親何時可以開飯,下飯的菜脯蛋是楊陳月女的拿手菜,也是紀錄片導演楊力州童年的幸福滋味。

楊力州出生於彰化溪湖的農村,物資貧乏的鄉下生活艱辛,為了給楊力州和弟弟楊尊智更好的成長環境,原為農夫的父親楊敏郎毅然決然地帶著一家四口北上,起初在工廠工作,後來決定拿起最愛的畫筆,當畫師謀生。

後來,楊敏郎在板橋開了一間畫室,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以畫人物肖像為生,畫了將近六千張人像畫,生意最興隆時是在剛開放大陸探親的那段期間。兩岸一隔四十年,許多人從故鄉帶回來的是一張已故父母的斑駁照片,當時還沒有電腦繪圖,只能請肖像師一張一張地複製成畫,分送給親戚朋友。

「你們好好畫圖,美國人最喜歡買小朋友的畫。」在長方形的小餐桌上,經常可見楊力州與弟弟拿著彩色筆認真畫圖的小身影,每完成一件作品,就有五塊錢的犒賞,買家當然不是美國人,而是鼓勵兒子們作畫的楊敏郎。

楊力州很害怕被同學譏笑是農家子弟,努力學習標準國語,一心想證明自己是「台北人」,沒想到卻是憑著美術的才華贏得了大家的掌聲,尤其是來自父親的期許,讓他一度以為自己會走上畫家之路。

楊敏郎培養孩子們畫圖的小餐桌,也是楊陳月女以廚藝傳遞情感的空間,用餐時間熱騰騰上桌的每一道菜,都是母親對孩子、對家人的關懷。每逢節慶她都會製作複雜的手路菜,過年時餐桌上必然會出現代表「富貴有餘」的雞肉和魚肉,端午節也會包粽子,桂竹葉的清香和彈牙的油飯總是讓孩子們欲罷不能。

不過楊力州的最愛,依然是最家常的蛋料理,從雞蛋圓潤的外型、金黃色的內涵到滑嫩的口感,無一不讓他感受到幸福。

從美術系叛逃的街頭攝影師 

喜歡畫圖的楊力州先是在復興商工扎扎實實地打下良好的美術基礎,在經歷一次落榜後,於一九八八年如願考上輔大應用美術系,而楊家也在他念大學四年的那段期間開始發生一些變化。 

楊力州在學校附近開始自立的生活,而擁有自耕農身分的楊敏郎則放棄人像畫,帶著妻子搬到石碇山上定居。楊敏郎的決定,一方面是受到科技的影響,當時相機和電腦繪圖逐漸普及,大眾對於人像畫的需求越來越少,但最主要的還是為了妻子的健康。長年坐在小板凳上幫忙作畫的楊陳月女,由於操勞過度,導致腰桿無法挺直。楊敏郎於是攜妻回歸山林,在石碇只有兩戶人家的陡峻山坡上,自己接泉水、造石階、建房子,每天爬山、種以辣椒水驅蟲的有機蔬菜,過著深居簡出的隱退生活。

而楊力州也開始蛻變

大學那一年,楊力州嶄露鋒芒,以水彩畫拿下台北縣美展競賽獎首獎,看似近在眼前的畫家之路,卻在他以獎金買下生平第一台攝影機─的那一刻,注定漸行漸遠。

為什麼要買攝影機?如今回首,楊力州搔破頭也想不起原因,對他而言,更重要的是父親並沒有阻止這件事。在二十幾年前,那筆八萬元的獎金並非小數目,攝影機也很昂貴,楊敏郎雖然不懂兒子為什麼需要這個並非他專業領域的奢侈品,卻二話不說地陪同他去買。 

猶如一場沒有衝突的家庭革命,父親雖然失望,卻沒有阻止,而攝影機也為他開啟了另一扇窗。

大學期間,錄影成為楊力州的最愛,他經常扛著攝影機記錄同學們的生活點滴,也見證了野百合學運。這是他人生的第二堂社會運動課,第一堂是五二○農民運動,發生在他準備重考大學的那一年。在南陽街補習的期間,樹木茂盛的新公園(今二二八紀念公園)是楊力州放鬆心情的地方,有一天,平時寧靜的公園來了一群來自雲林縣的老農民,他們舉著抗議的牌子,在一片混亂中,有人高喊「警察來抓人了,快跑!」正巧在公園裡散步的楊力州,竟然也沒頭沒腦地跟著大家拔腿奔跑,因為他害怕被警察抓走。

完全狀況外的楊力州邊跑邊望著這一群落荒而逃的身影,這些人讓他想起彰化鄉下的叔叔、伯伯們,現場的畫面完全不是後來他在報紙看到的「一群暴民」。這件事對楊力州的衝擊很大,他開始對自己引以為傲的「台北人」身分產生疑惑,因為每逢過年擠著火車回彰化的他,可以理解農民的辛苦。

到了野百合學運,楊力州不再畏懼警察,在中正紀念堂廣場(今自由廣場)裡靜坐抗議的學生讓他看到學運的精神、民主的力量。從此,他開始拿著攝影機上街記錄校園圍牆外的世界,希望能夠更貼近土地。

丟棄教鞭,以影像溫暖世界 

不過,大學時代的楊力州只是單純喜歡用影像記錄生活,導演兩字並不在他的生涯字典裡。在那個年代,大學男生畢業後就是去當兵,退伍後理所當然就是找工作,而他也很幸運地在母校復興商工獲得任教的機會。

當時台灣仍處於權威教育的年代,每位老師人手一把教鞭,菜鳥老師負責的是夜間部分數最糟糕的男生班,同事告訴他:「你一定要建立權威,才管得住學生。」上課的第一天,在家中反覆練習過如何建立權威的楊力州,以宏亮的聲音對著學生下馬威說:「在這個班上,沒有誰是老大,我,楊力州,才是老大!」不料竟引起哄堂大笑,建立權威確定失敗。

為人師表的期間,調皮搗蛋的學生令楊力州難以招架,班上永遠亂成一團,也曾經因體罰心靈受創的他,揮教鞭揮到自己人格扭曲、痛苦萬分,學生卻依然無動於衷,而他也沮喪到不知道該如何管教他們。 

每當楊力州陷入絕望時,只有到寧靜的石碇山上探望父母,吃母親做的菜,才能暫時忘卻煩憂。一口菜脯蛋入口,頓時融化他累積的壓力。

楊力州花了一年半的時間,好不容易才與學生建立起情感,可是此時楊力州卻說什麼也不願再當老師了。

也許是命中注定,時逢台南藝術大學成立,急於擺脫教職的楊力州心想:「去學拍電影也不錯。」於是毫不猶豫地報考,殊不知自己報考的是音像紀錄所,沒想到竟然被錄取。 

或許,這就是楊力州的使命,放棄畫筆、丟棄教鞭的他,必須以攝影機來關懷邊陲社會,溫暖這個世界。深入民間的楊力州開始以一種「用紀錄片來對抗壞大人」的心情來呈現每個作品都一定要有的核心─憤怒。他所謂的「憤怒」,是指對這個社會不滿的現象。楊力州以獨特的黑色幽默來反映社會中許多的「憤怒」,既風趣又感性地呈現許多人不敢面對的話題,讓它被看見、被關懷、被感動。 

一隻手紀實,一隻手關懷 

楊力州不斷地反思自己扮演的角色:人總有停止呼吸的一天,在那之前我能做什麼?漸漸他越來越清楚,自己的角色不單單是按下錄影鍵,人有兩隻手,當一隻手在紀實的同時,另一隻手更可以關懷,而這正是「用影像改變世界」最溫暖的力量,因為透過影像,能夠讓藏身在角落一隅的小人物被看到。

「我很迷戀紀錄片的真實,以及不可預期的可能性。」楊力州表示,有別於按照劇本拍攝的劇情片,紀錄片是現在進行式的真實人生,沒人可以預測在拍攝過程中,會發生什麼事或產生什麼樣的衝擊與變化,有時候甚至連主角是誰、能夠拍到什麼樣的畫面,也都要等到開拍之後才會慢慢浮現,而漫長的等待換來的也許是失落,但正是因為它的真實性,才會如此動人。 

《被遺忘的時光》是一部關懷失智老人的紀錄片,拍攝之初,楊力州遇到許多的阻礙,因為話題敏感,大部分的人都不願意將痛楚的傷口赤裸裸地呈現在螢幕上。

人都會老,每個家庭都要面對曾經是家中支柱的父母親,隨著年齡逐漸衰老後,面臨因各種病痛所帶來的改變,失智也許只是其中一種可能性。有一位美髮師看了《被遺忘的時光》,在楊力州的臉書上留言表示,自己與母親已經好多年沒有好好聊過天了,雖然母親沒有失智症,但他看完紀錄片後一直哭、一直想到母親,決定鼓起勇氣打電話約母親吃飯。觀眾的一聲:「楊導,謝謝你。」讓楊力州覺得一切的辛勞都很值得,原來拍紀錄片真的能夠改變一個人、兩個人甚至一群人。 

因此,楊力州就連拍廣告也盡可能去尋找能引起共鳴的真實點,最具代表性的是「開口說愛,讓愛遠傳」的行動電話廣告

在這一系列以紀實的手法拍攝的廣告裡,楊力州找了六十名素人到棚內打電話給家人,對他們說:「我愛你。」平時大家都是「愛在心裡口難開」,聽說真的要打電話,都很緊張,但是最動人的感覺就是在那一刻的真情流露。 

拍完之後,被攝者緊緊握著導演的手,激動地說:「導演,謝謝你,剛剛那一小時,對我和我父母都很重要。」

這種感動,就是楊力州再三強調的真實的力量,沒有安排好的劇情,而是人與人最坦誠的交會,鏡頭裡真實的殘缺與溫暖,在共鳴之中一點一滴地改變世界。 

讓人發胖又落淚的「拔一條河」

 《拔一條河》是二○一三年台北電影節的閉幕片,描述關於高雄甲仙八八風災災民透過當地小朋友拔河的勇氣重新站起來的故事,但楊力州也花了許多篇幅著墨新住民母親,緣由來自柬埔寨媽媽文香的廚房裡。

通常在拍片期間,深入田野的楊力州飲食都很簡單,唯獨在拍攝《拔一條河》時,原本就略為福態的他反而更加圓潤,因為新住民母親都很會做菜,也經常邀請他一起去搭伙。

每天帶著斗笠在田裡種芭樂的文香,生活最大的樂趣就是做菜給兒子吃。有一天,楊力州在羅望子飄香的廚房裡,隨口詢問正在煮酸魚湯的文香:「妳為什麼那麼喜歡做菜給孩子吃?」

文香不假思索地回答:「有一天我會死掉,我希望小孩長大以後,會知道這是媽媽的菜。如果有一天他想回家,這道菜會幫他找到回家的路。」

文香口中的「家」,指的是柬埔寨。聞言的那一刻,楊力州渾身起雞皮疙瘩,原來食物除了溫飽之外,還有關於母親、關於國家的故事。

為了工作經常外出的楊力州,有時一出去就是好幾個月,回到家最大的享受就是吃母親的料理,童年時最愛的菜脯蛋,隨著生活的富足,已升級為三鮮炒蛋。楊陳月女的三鮮炒蛋,加了蝦仁、花枝與蟹管,比菜脯蛋多了些許母親的巧思。 

有時候,忙碌的楊力州因為工作必須趕著離開,難掩失落的母親還會對他說:「不然你把菜包走,帶在路上吃,好不好?」善解人意的楊力州漸漸明白,他再如何不捨母親為他忙碌,母親依然不可能不為他下廚,既然如此,還不如請她做簡單的家常菜,一句「好吃」勝過千言萬語。

長方形的小桌子上,一道道承載著母愛的家常菜,是最幸福的滋味。


記憶食譜:三鮮炒蛋

(王漢順攝影)

材料
雞蛋6顆、蝦仁225公克、蟹管225公克、帶皮花枝225公克、蔥3枝、醬油適量、鹽少許。

做法
1. 將蝦仁去殼、洗淨、瀝乾後,以油將蝦仁煎熟,起鍋後切丁備用。 
2. 以油將蟹管煎熟,起鍋後備用。 
3. 將帶皮花枝(連皮口感比較Q)先切丁,以油炒至花枝皮變紅後,起鍋後備用。 
4. 將蔥切成蔥花備用。 
5. 將三鮮(蝦仁、蟹管、花枝)放入大碗內,打蛋攪拌,加入醬油、鹽調味,再加入蔥一起攪拌至勻。 
6. 鍋內加油,將拌好的料到入鍋內鋪好,一面煎熟後,再翻面煎至全熟即可。

〈本文選自全書,曾琳之 整理〉

作者:須文蔚
台北市人。現任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花蓮縣數位機會中心主任。東吳大學法律系比較法學組學士、政大新聞研究所碩士、博士。詩人、報導文學作家。曾任《創世紀》詩雜誌主編、《乾坤》詩刊總編輯。創辦台灣第一個文學網站《詩路》,是華語世界數位詩創作的前衛實驗者,集結創作與評論在《觸電新詩網》。曾獲中華民國新詩學會「優秀青年詩人」、創世紀40週年詩創作獎優選獎,86年度「詩運獎」、創世紀45週年詩創作推薦獎、五四獎(青年文學獎)、94年度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文學評論)。著有詩集《旅次》、《魔術方塊》(遠流)、文學研究《台灣數位文學論》、《台灣文學傳播論》。編撰報導文學《那一刻,我們改變了世界》(遠流/第四屆國家出版獎入選獎)、《台灣的臉孔》(遠流/2013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以及主編《文學@台灣》(相映文化)、《尋找小王子》(幼獅)、《報導文學讀本》(二魚/與林淇瀁合編),以及編有多種現代詩選。

郭怡青
前半生是流浪。捲起美國波士頓學院、英國倫敦大學的兩張紙跑到日本去闖蕩,喜歡雲遊四海,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地球轉了一圈後,因緣際會在《經典雜誌》繼續流浪,並以《海峽:文明的交會與分野》入圍金鼎獎。現為自由作家,游牧在令人流連的文字世界裡

出版:遠流

書名:烹調記憶:做一道家常菜

目錄:


推薦序 無二的家之味 陳淑華
推薦序 撿拾一個有味道的社會 陳美桂
自序 從味蕾溯洄時光的旅行 須文蔚

海島之上,冰雪之下:黃光國的麵食記憶 須文蔚
記憶食譜:南瓜麵疙瘩

還原那一鍋年少的溫柔:夏惠汶 療癒系美食良方 須文蔚
記憶食譜:芋頭鴨、四川泡菜

待員工如家人:簡靜惠 極簡與素樸的美好味道 須文蔚
記憶食譜:烘雞、白菜滷

把剩食化為佳餚的人生啟示:陳志鴻在廚房學到的管理學 須文蔚
記憶食譜:雞卷

始終不變的滋味:盛治仁從雜貨店走向國際觀光餐飲業 須文蔚
記憶食譜:豆豉排骨

那一張承載母愛的餐桌:楊力州相信紀實的力量 郭怡青
記憶食譜:三鮮炒蛋

從灶腳裡看歌仔戲人生:孫翠鳳讓薪火相傳 郭怡青
記憶食譜:鍋粑

由苦回甘的原鄉味:布拉瑞揚尋找回家的路 郭怡青
記憶食譜:野菜稀飯

為在乎的人做菜:黃禹銘傳達生活美學 郭怡青
記憶食譜:虎皮蛋

把鄉愁放在廚房裡:安培淂帶著相機廣踏山川的底蘊 郭怡青
記憶食譜 番茄義大利麵、提拉米蘇

延伸閱讀

寶林茶室2死/不到幾小時就走了…健康的人中毒「不是巨量、就是劇毒」:1指標判斷毒素來源

2024-03-27

蔡英文出訪/中午前飛抵洛杉磯 明凌晨會見美眾議院議長

2023-04-05

「米酵菌酸」是什麼?寶林茶室釀2死,衛福部初判就是它!中國曾爆9死,「無解毒劑」為何突出現台灣

2024-03-27

寶林茶室66歲父「嚴重酸中毒」,強心針高蛋白救不回…女兒悲吃頓飯人就沒了:原本還有說有笑

2024-03-28

寶林茶室2死》米酵菌酸是什麼?無臭無味,食物汙染後風味正常!台灣曾在2食物中鑑識出米酵菌酸,中毒症狀一次看

202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