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寫書練腦

寫書練腦

2016-08-25 14:30

無論寫書或是寫文章,對於訓練思考力與創新性比「聽說讀」還高,因此寫作者嘔心瀝血創作,過程比結果更有益處。

寫作是鍛鍊腦力、強化思考的重要方法。而在此所談的「寫作」,包括了寫書和寫文章在內。

很久以前我寫過一篇短文「讀書練腦」,文中認為專心進行深度閱讀的過程中,為了努力讀懂內容,腦力可以獲得很好的訓練,日久之後,即使不記得書中內容細節也不要緊。易言之,曾經大量閱讀的人,大腦素質會因專注閱讀而有進步,處處「引經據典」卻未必必要。

去年我的新書《聽說讀想的修鍊》,則指出互動式個案教學有助於提升學生聽力與口語表達力,而這些能力又與「想」大有關係,因為聽清楚講明白,要靠思想力的支持,而在上課討論時在教師要求下持續操練聽與說,也有助於思考能力的強化。此外也指出,在個案教學過程中,不太會訓練到「寫作能力」,因此未使用傳統中的「聽說讀寫」這一名詞。

然而「寫作」對思考力的挑戰性與訓練效果應比「聽說讀」更高。而且寫作的深度與創新性也必須建立在相當數量的閱讀與親身體驗上。但「閱讀」與「經驗」雖然是必要條件,卻不是充分條件,因為若想寫出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作者必須針對主題,依據自已的閱讀心得、見聞、體會,形成觀點,整理出體系、綱目或「論述路徑」,這些都是對思考力的訓練。

寫作過程中除了要字斟句酌之外,在用心撰寫時還經常會出現新的想法,於是又勢必調整原來的寫作計畫與架構。這些對思考力都是挑戰,也是腦力增長的機會。

學生被要求寫學期報告,攻讀學位要繳交論文,都是希望經由它們來提升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內化程度,同時也檢驗他們的學習成果以及形成嚴謹觀點的能力。​

 

大部分教師都知道,能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人,內涵未必深刻,文章才更能表現出他們思想的深度。

寫出來的書或文章未必有多少人會花時間來讀,但至少寫作過程對寫作者而言是一項極佳的磨練。在此一普遍不重視閱讀的時代,我們也只好用這種理由來鼓勵或安慰勤於寫作的人。
(本專欄由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共同主持)

延伸閱讀

存股50張00929...股價一路漲16→20元,重新加碼的3個理由!高股息+勞保退休金,月領4萬簡單過生活

2024-04-12

勞退自提他專戶一口氣入帳38萬!勞保局最新統計,「這群人」超狠自提率近5成,自提有什麼好處?

2024-04-15

退休金要存1431萬才夠?專家傳授1招:退休後無腦月領5萬,加上勞保勞退「本金根本不用1千萬」

2024-03-03

新制勞退分紅最新績效!勞退基金前2月收益率4.32%、勞工帳上多1.38萬...勞退帳戶餘額怎麼查?

2024-04-01

勞工退休金VS勞保老年給付,有什麼不一樣?拆解勞退新制的計算方式:簡單1招,最大化自己的退休金

2024-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