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理財 etf 台股 殖利率 2024總統大選

驅離與居住正義:從美國經驗觀照華人社會

驅離與居住正義:從美國經驗觀照華人社會

2017-06-09 10:37

二○一七年四月十二日,美國知名的頂尖新聞獎項——普立茲獎,將非虛構類的書籍大獎,頒給了一本年輕社會學者的傑出著作,《下一個家在何方?驅離,臥底社會學家的居住直擊報告》(EVICTED: Poverty and Profit in the American City, 2016,直譯為《驅離:美國城市裡的貧窮與財富》),作者馬修.戴斯蒙(Matthew Desmond)在二○○八年到二○○九年撰寫博士論文期間,深入採訪密爾瓦基市的貧民區,主要是一個拖車公園與出租社區,故事主軸環繞著八個貧困家庭,以及拖車公園與出租社區的房東,加上法庭與社工等政府機構,構成美國城市底層生活的縮影—換句話說,本書詳盡描繪近年美國魯蛇的悲慘世界。

近年來,公共社會學的書寫,逐漸受到學術社群與一般讀者關注(王宏仁 2016)。儘管受到學術象牙塔的保障,社會科學工作者無論對自己、對同儕、或對提供研究資金的納稅人,都應該清楚地回答,我們的研究能夠提供當代社會怎樣的省思?以證據為基礎的社會科學分析,又能對公共政策提出什麼建議?

《下一個家在何方?》這本書提供了極為傑出的公共書寫典範。在本書中,馬修.戴斯蒙發現,美國在一九六○年代民權運動末期所建立的社會住宅政策已然瓦解,原因是以少數族群—非洲與拉丁裔家庭為主的社會住宅建立後,中上階級白人就會搬離該社區,稅收流失導致缺乏地方政府預算挹注,這些社區學校與治安也每況愈下,社會住宅最後多半被視為「城市之瘤」,面臨被拆除的命運。

過去二十年來,美國政府對貧窮家庭補貼金額從未增加、反而開始附帶嚴格條件或「以工代賑」,所以他們多數只能依賴私人房東所提供的租屋市場,一旦付不出房租或水電瓦斯費,房東就會去法院申請強制驅離命令,而被驅離的往往是最無助的單親媽媽。諷刺的是,這些貧民區的房東及其員工,本身往往也出身於少數族裔的貧困社區,靠剝削自己族群與社區裡更弱勢的人來累積巨大的財富。由於本書的參與及觀察非常精采,值得讀者自行品味,導讀僅是提供大致脈絡,至此不再暴雷了。

新世代的社會科學傑作

本書作者馬修.戴斯蒙目前任教於哈佛大學的社會科學院,除了普立茲獎之外,他曾在二○一五年獲得美國公民團體與學界著名的麥克阿瑟獎,此一獎項來自生前曾為美國前三大富豪之一、目前仍為美國第十二大的麥克阿瑟基金會,該基金會每年選出大約三十名各學科最優秀的『天才』年輕學者,給予高額獎助,而且這些學者多半與美國重要的公民團體或公共政策關係密切,可說是美國傑出青年公共知識分子的榮譽。

他也是極少數在哈佛擔任助理教授之後,成功升等為副教授的特殊案例,遠在二○一○年獲得博士學位之前,馬修.戴斯蒙便已經在芝加哥大學出版社發表了描繪美國野外消防隊員生命史的民族誌(Desmond 2008),而且與指導教授穆斯塔法.艾米爾巴耶(Mustafa Emirbayer)合寫美國族群研究的著作(Emirbayer and Desmond 2009)。有趣的是,他此前相關民族誌期刊論文未受充分重視,直到二○一二年才登上美國社會學刊(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破天荒連續兩期刊出兩篇論文(Desmond 2012a; 2012b),是美國青年社會學者的空前成就。

近年的都市民族誌研究,深入房東與被驅離者生活世界的著作,確實相當少見。本書最終,馬修.戴斯蒙透露,他本人是鐵鏽地帶白人勞工家庭出身,而且在剛上大學之際,親身經歷過父母付不出房貸而全家被驅離的事件,導致他對可能解釋自己家庭貧困與流離失所經驗的社會學產生強烈興趣,因此申請進入美國最佳的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攻讀社會學博士。

然而他很快發現,芝加哥學派的城市民族誌傳統,已經是快半個世紀以前的傳說,多年以來,社會學界並沒有持續深入美國城市底層。尤其是沒人注意到他關注的房東與租客「弱者相殘」,使前者成為暴發戶、而後者深陷貧困泥沼,這是導致美國貧富差距與種族關係持續惡化的一個特殊機制。

馬修.戴斯蒙在本書展示了優秀的民族誌傳統,採取第三人稱寫作,也暗示對後現代主義人類學民族誌過度自我中心的憂慮。在本書精彩的附錄裡,作者介紹他目前持續進行的《密爾瓦基地區租屋者研究》(Milwaukee Area Renters Study, MARS),以量化社會調查方法,追蹤近一千一百個貧困家庭在密爾瓦基市的生活與居住動態,還取得該市警察局一百萬通報案電話紀錄,來篩選驅離案件,做出近乎大數據的統計分析;作者甚至使用過實驗法—利用假名進行低收入戶申請等方式,揭露種族因素對行政程序的負面影響。

此外,他廣泛引用各種實證文獻,從有關營養不良影響兒童早期發展的公共衛生研究、實驗經濟學裡窮人的消費行為、美國犯罪學裡最突出的警民關係與族群歧視、到社會住宅政策對兒童教育與犯罪效果的研究,跨學門且包羅萬象。因此,本書不僅故事好看、對社會科學感興趣的讀者,千萬不要錯過研究方法附錄與註腳。總之,以都市社會學傳統民族誌為主,作者提供了非常傑出的跨學門與多元研究方法的公共書寫範本。

華人社會脈絡下的驅離

近年來,隨著二○○七年美國房地產次級貸款引爆全球金融海嘯的衝擊、與二○一○年代前半,台灣房價逆勢上漲的泡沫現象,「崩世代」青年貧窮成為輿論焦點(林宗弘等 2011),居住正義也成為台灣公眾與媒體注意的重要問題之一。最近,以底層勞動者觀點討論其生活的著作如《過勞之島》(黃怡翎、高有智2015)、《做工的人》(林立青2017)等,在台灣市場上相當暢銷,然而,《下一個家在何方?》深入記錄底層民眾所面臨的房租議題,在華人社會尚未獲得充分關懷。

台灣社會大規模的居住正義抗爭,可以追溯到一九八九年的無殼蝸牛夜宿忠孝東路,也帶動城市社會學與批判理論城市研究之崛起,一九九○年代中期湧現一批探討都市結構、地方派系、農地買賣、都市計畫變更及房地產炒作的城市社會學經典文獻(陳東升1995;王振寰1996;黃樹仁2002;章英華2015、1995),其中少數以「非正式部門」這個概念來分析五分埔成衣與流動夜市等城市經濟活動(柯志明1993;戴伯芬 1993),亦有涉及台灣都市裡的弱勢族—都市原住民(傅仰止 1987),或是城市街友的文獻(戴伯芬 2014),與本書所呈現美國少數族群的都市隔離分析,觀點較為類似。

然而,一九九○年代中期台灣房地產泡沫破裂之後,房價在二○○三年探底,相對而言,非民眾關注的社會政策焦點,城市社會學的整體發展有所停滯,研究重點轉向高科技產業的園區建設與土地炒作(楊友仁、蘇一志2005;楊友仁2013),例如苗栗縣張藥房抗爭事件等,因都市更新或公權力強制徵收土地—特別是區段徵收政策,所導致少數家庭或社區家破人亡的悲劇(鍾莉娜、徐世榮2013;徐世榮 2016)。不過,除了少數論文提及高房價與生育率降低的現象(林佩萱、張金鶚 2016),與本書類似的城市青年貧窮、居住隔離與私人租屋市場亂象,迄今較少獲得媒體與學界的重視。

在中國,房地產開發已經成為地方稅收的主要來源,為了防止經濟衰退,寬鬆的金融政策與一線城市的限購措施,更使得房價狂飆。北京大學周飛舟(2012)等社會學者調查發現:中國地方政府幹部為了財政與個人利益勤於「圈地」,建立土地儲備中心與開發公司,以強制徵收的土地來反覆抵押貸款,使銀行與金融機構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擴大房地產泡沫與金融風險(孫秀林、周飛舟 2013);另一方面,地方幹部與開發商壓低給農民的補償費用,壓制上訪,造成失地農民暴力抗爭(周飛舟、王紹琛2015)。

周飛舟將這種地方幹部土地掠奪的後果稱為「驅趕效應」(周飛舟 2012)。至於進入城市工作、無本地戶口、薪資又無法追上房價的外地青年或民工,經常只能蝸居在一些廉價又居住品質極差的「城中村」,成為所謂的「蟻族」(廉思 2009),隨著房價上漲,這些蟻族貧民窟不斷成為地方政府拆遷與驅離的對象。目前,針對中國大陸青年蟻族的慘況,有不少描述性著作與少數問卷調查,但是與本書相比,理論分析尚有不足。

居住政策的他山之石

近年來,由於兩岸三地的房地產市場狂飆,強拆事件觸動人心,居住正義問題屢屢成為民怨的引爆點,台灣有關社會住宅建設的爭議、香港的農村保育或公屋與居屋政策如何安撫青年的不滿、或有關中國大陸戶籍與土地制度改革的討論,引起公眾關注,本書優秀的翻譯,及時提供美國學界當前倡議的政策方向。

馬修.戴斯蒙明確指出,穩定的居所,是人們建立身分與地方認同、發展互助網絡與政治結社、參與公共領域與脫離貧窮的基礎,面對美國社會住宅成本過高與融入社區失敗的經驗,作者認為政府應該採取兩手策略,一手立法壓制租金上漲,另一手提供貧困家庭限定用途的租屋卷,降低貧困家庭的租房支出負擔,如此才能如少數書中案例,保留部分收入投資於技能以逃離貧困。馬修本人身體力行,投入數個推動租屋政策改革的民間團體。雖然各國房地產市場結構與政治過程差異甚大,很難橫向移植美國的居住政策,其主張仍值得我們借鏡。




(本文選自全書,張若儀整理)

作者:馬修‧戴斯蒙

出版:時報出版

書名:下一個家在何方?驅離,臥底社會學家的居住直擊報告
 

延伸閱讀

中國用抖音「大內宣」直搗房地產破洞!拆爛尾樓、戒「鴉片」⋯謝金河:戮泡沫、重振經濟的一大步

2023-10-06

又是抖音流行!「魔芋爽」小學生躲廁所吃,這成分破表好傷腎…好市多也上架,醫訝異哪有素毛肚?

2023-12-04

賴侯柯推LINE貼圖、郭董抖音唱跳《我姓郭》....總統參選人擠社群拚聲量,能轉多少票出來?

2023-10-12

為何15秒短影音讓人上癮、甚至出現「抖音腦」?關鍵出在這機制!一文看懂有多嚴重

2023-08-22

臉書、Youtube、抖音全納管!歐盟數位法上路 19家大型網路平台率先適用 違者罰全球營收6%

2023-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