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00881 00878 00900

解讀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

解讀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

2020-06-03 14:04

疫情對中國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在中國總理李克強提出的2020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的重點不同於以往,不強調GDP的增長目標,而是確保就業、民生的穩定。

二○二○年的中國政府工作報告,多數人注意財政赤字的多寡。筆者認為,這是聚錯焦了。李克強政府一二年成立,一二年至一九年這八年期間,政府工作報告出現頻率最高的詞,是「發展」,每份報告中平均出現一三○次,在今年的政府報告中排第一的還是「發展」,但頻率只有六十九次。接下來過去出現最頻繁的四個詞是「改革」、「建設」、「推進」、「經濟」,這次被「就業」、「疫情」、「企業」、「支持」所取代。這是一份疫情下的工作報告,重點完全不同。

 

這份疫情下的工作報告,計畫安排財政GDP赤字率三.六%,這個數字讓不少投資者感到失望。的確,中國政府這次不想搞○九年人民幣四兆元翻版,救了全世界卻自己背上一身債,至今尚未擺脫其長期副作用。

 

但是綜合財政開支約占到GDP十一%,規模也不小,各地市政基礎設施遍地開花就是證明。應該說這是一個相對持平的預算,既要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又要維持財政平衡、預留政策空間。在這個大框架下,筆者認為有四個看點:

 

一、北京決定不搞赤字財政貨幣化,維持央行的獨立性。這種作法與美國的政策形成鮮明對照,兩國走出不同的政策路徑。這麼做,短期央行印錢有限,人民幣金融資產升值可能不及美元資產,長期對經濟平衡和發展卻是好事。這也預示中國政府在保住就業和民生的前提下,願意允許經濟出現週期性下滑,今年對降息不要有太大的期望。

 

二、財政支出下沉到市縣單位,增強對地方的支付轉讓,有利基層和低端消費。這次新增赤字一兆元和抗疫債券一兆元全下發基層,去往民生和新城建。這是和過去不同的打法,效果有待檢驗,不過受惠主體應該不同。

 

三、這次不提增長目標,固然有疫情的原因,也可能以後都不再規定死增長目標。自從朱鎔基時代,增長目標是政府經濟施政的重中之重,為此投入了大量的資源,政策邊際效果卻在遞減,甚至鼓勵數據造假。 GDP本位主義可能徹底結束。

延伸閱讀

就算疫情好轉...全球經濟仍會面臨U型衰退威脅 陶冬從「中國經驗」告訴你原因

2020-05-31

Fed資產負債表規模飆破7兆美元!流動性與基本面拉鋸 陶冬:股市注定極為動盪

2020-05-24

財政赤字貨幣化

2020-05-20

疫情對經濟嚴重傷害,恐出現「更深、更長的衰退」!陶冬:看好黃金、白銀抗通膨

2020-05-17

陶冬:「此觀點」準確度若有一半 股市出現二次探底的機會不低

20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