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配息 玉山金 pimco esg 房地產

東西捨不得丟?小心儲物症上身

東西捨不得丟?小心儲物症上身
喜歡收集東西的嗜好若影響到日常生活,無論堆放得整齊或凌亂,都可能是疾病。

林思宇

自我成長

Getty

1005期

2016-03-24 18:18

「儲物症」已列入第五版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患者喜歡堆積不見得需要的物品,把環境弄得亂七八糟,也對周遭人們造成生活妨礙。

您一定有看過家中堆滿雜物,出入有困難的人,或者,堆積了一堆東西完全捨不得丟,如果出現這種情形,小心,他可能得了「儲物症」。


儲物症,這不是像在罵人「大頭症」之類、單純用來消遣人的形容詞,而是一種貨真價實的「病」,是必須就醫才可能緩解的一種精神疾病。


從過去二十年的研究來看,儲物症是很特別的疾病,病患在家裡或辦公室凌亂的堆滿物品,造成沙發、餐桌椅、書桌、冰箱、床、地板、通道無法正常使用,「儲存」行為干擾每天的生活功能,尤其是儲存物品密度很高的時候,更是讓他人難以忍受;在此之前,這些狀況是往往直接被列入所謂的「強迫症」中,治療起來也難以對症下藥。

 

美列精神疾病 盛行率5%


而現在已有量表,可以有效看出病患是否有「儲物症」,美國也在二○一三年正式將「儲物症」(Hoarding Disorder)列入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DSM-5),也就是新增「儲物症」的診斷項目。這項疾病已逐漸受到關注。


據流行病學統計資料顯示,歐美各國儲物症的盛行率約在二%到五%之間,甚至美國有研究認為是一四%,但台灣尚未有相關統計資料。就這數字而言,身邊有人會罹患這種精神疾病,並不讓人意外。


喜歡堆放物品,是不是就算「儲物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主任劉宗憲說,東西捨不得丟又不髒亂是「勤儉」,喜歡到處收集東西則是興趣、是「收藏」,但只要這種嗜好影響到日常生活,無論堆放得整齊或凌亂,都是疾病。


嘉義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周士雍表示,通常這類病患跟物品都很有感情,不管其實際價值如何,就是捨不得丟棄,比較懷舊,物品也通常都有紀念性質,患者會擔心一旦丟掉,以後可能就在記憶中消失,很捨不得,或擔心有一天可能會有需要再用到這些物品。


這些病人喜歡囤積什麼?研究顯示,剪報、信件、雜誌、衣服、袋子、書籍、便條、小手冊等都是熱門品項;尤其紙張類物品,常占大宗。

 


從有限的臨床資料來看,儲物症致病的原因不明,部分有家族傾向,通常在青少年時期就發作,男女比例差不多,如果沒有改善,等到三十歲以後,由於有相當的經濟能力,就會出現很明顯的問題,例如房間堆滿物品,四、五十歲以後收集能力更強,就會讓一起居住的人受不了。

 

狂養40隻狗 也有囤積癮


如果囤積物品都受不了,囤積動物就更麻煩了。周士雍表示,曾有一名患者的媽媽不斷訴苦,表示女兒把家中六百坪的空地拿來養狗。她看到流浪狗無家可歸,就撿回家,細心照顧,還幫每隻狗製作狗屋,到後來養了四十多隻,每天早上都要把狗洗完澡才出門,所有積蓄都花在狗兒身上,媽媽怎麼講都不聽。


而當旁人提醒患者時,當事人反應總是「我不覺得很亂啊!」或說「我是在收藏東西耶!」通常都是旁邊的人受不了,但卻又無可奈何。


這種情況該怎麼辦?首先要到醫院檢查,排除腦部病變。但實際上他們都不願意就醫,周士雍無奈地說,儲物症患者通常沒有「自己可能生病了」的感覺,也不覺得自己有問題,因此一般而言治療效果有限。如果願意就醫者,通常會給予抗憂鬱劑治療,再配合認知行為治療,訓練患者分類物品及學著做出決定,慢慢引導患者丟棄東西。


很多患者的家屬都受不了,與患者關係非常緊張。周士雍提醒,若是儘量忍住不斥責,反而讓病人更難接受,無助於改善;最好是善意溝通,例如不要說「把這些東西丟掉」,而是說「你看要怎麼做才會讓你(患者)有更多空間呢?」


別顧著笑人過著「雜亂人生」,他們可能生病了,應勸其就醫,讓生活步入正軌。

延伸閱讀

江宏傑哭了!飛日本開戰福原愛,揭法院判決結果…福原愛5聲明反擊:只是暫時處分,不是最後判決

2023-07-27

83歲爺爺把提款卡交理專「要她每次吃飯領一點」…2年從ATM領1400萬!銀行遭罰千萬

2023-07-28

饗食天堂客人食物中毒,廚師上周就上吐下瀉!這分店勒令停業1天...諾羅病毒有多毒?症狀有哪些

2024-02-07

「不會把小孩交給妳!」江宏傑拒福原愛離婚還想帶走2子女 這場跨國監護權攻防戰誰贏?律師曝關鍵

2021-04-01

0056漲逾36元要賣還續抱?施昇輝教「1公式」套利、持股變零成本:這價位存股先別再扣

202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