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理財 etf 台股 殖利率 2024總統大選

職場卡關時,壯遊是個好選擇嗎?

職場卡關時,壯遊是個好選擇嗎?

世茂出版

最新觀點

2018-02-02 16:54

歐美的年輕人常在離開學校時,
或者工作一段時間後,辭掉工作,空出一年的時間,
到一個不熟悉的地方背包旅行或打工,藉此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也就是 Gap Year。
近年來這股風潮吹向了台灣,不少年輕人也嚮往自己能來場「壯遊」。

作者:姚詩豪、張國洋
 
歐美的年輕人常在離開學校時,或者工作一段時間後,辭掉工作,空出一年的時間,到一個不熟悉的地方背包旅行或打工,藉此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也就是 Gap Year。近年來這股風潮吹向了台灣,不少年輕人也嚮往自己能來場「壯遊」。
 
我認為這樣的概念是不錯的。有位美國同事告訴我,他大學畢業後對人生很茫然,無所適從。於是像賈伯斯一樣,跑去印度壯遊一年。在那裡他目睹成千上萬的印度人,因為缺乏乾淨的飲水,衍生出許多疾病。於是他回到美國後,決定研究水處理的技術,立志要為人類提供乾淨的水源,整個就是超級勵志的故事!
 
至於我自己,雖沒有過 Gap Year,但確實有幾次 Gap Month的經驗!第一次是在碩士畢業、等當兵的那段時間,我主動向指導教授爭取到一個機會,到美國的學術研討會上發表論文。因為當時役男有限制出境的規定,能用學術的名義出國,對我是個難得的機會。後來我在美國西岸待了一個多月,拜訪了幾位親友。那是我第一次出國,也留下很棒的回憶!
 
第二次經驗則是在美國讀完碩士後,趁開始工作之前,在北美遊歷了一段時間,花了將近一個月待在溫哥華,與定居當地的朋友度過了一段愉快的時光。
 
這兩段經歷對我人生的最大貢獻,其實是拓展了自信與眼界。第一段經驗是我第一次出國,20出頭的我發現原來自己一人也能在美國到處遊歷,增加了不少自信,也對後來出國留學與工作打下了心理基礎。至於在溫哥華那次,則是對當地華人的生活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在當地我結識幾位台灣去的小留學生,雖然長住那裡英文卻不太靈光(還要我幫忙點菜),整天蹺課(每天都出來陪我玩),卻開著跑車到處把妹閒晃。當時我就得到兩個結論:第一,家裡有錢未必是祝福;第二,我若有小孩,絕對不單獨送他們出國。
 
當然,能夠不用工作,出國歷練,是有一些前提條件的。
 
第一,最大的關鍵就是「錢」。當時我只是口袋空空的學生,如果沒有爸媽贊助,以及當地親友提供的住宿與招待,是不可能成行的。即便如此,我也只待了一個多月就回台灣。
 
第二,收獲是有的,但未必對職場有明顯助益。兩次GapMonth 都發生在我的待業期,因為也還沒找到新工作。但對一般上班族來說,如果大膽離職來個 Gap Year,耍帥結束後卻還是得認命做一樣、甚至更差的工作,那真是情何以堪!
 
第三,有讀者可能覺得這兩段經歷跟「出國玩一個月」沒啥兩樣。沒錯,我是去玩,不用工作,沒有責任,純粹遊歷。所以我獲得的啟發,也就是獲得獨自在異國生存的自信,還有了解當地風土民情。這兩項目的,只要請個假出國去自助旅行幾天,也可以達到!
 
基於以上三點,我想跟上班族說的是:如果你對自己失去信心,對生涯感到迷惘,對工作產生厭倦,與其存錢出國漫無目的地遊玩,不如安排一段不一樣的 Gap Year,為職涯「重開機」。但我建議這段 Gap Year 必須達到以下三個目標,分別是:財務要自給自足、對職場發展要有幫助、承擔責任而非恣意遊玩!
 
說穿了,就是暫時放下正職去「打工」。在收入過得去的前提下(但一定要有收入,稍後提及),試著做些你一直想嘗試,或者與學經歷背景完全無關的「基層工作」,這樣能幫助你重新體會「工作」的意義和本質,甚至「巧遇」天賦與熱情。重點是,維持自給自足的狀態!
 
與兩次的國外 Gap Month 相比,我的短暫打工經驗,其實為我的職場發展帶來更多的啟發。多年後的今天,仍深深受益。
 
多年前我幫助一位長輩,將整座工廠搬遷到大陸。我的工作是將殘留設備整理過後,再搬運到貨車上。當時印象最深的是,將好幾台跟我差不多高的工廠用風扇搬到貨車上。一整天下來簡直累斃了,不但滿身油汙,還有好幾處刮傷流血。回家後我沒洗澡,倒頭就睡,但我超級開心,因為我賺到人生的第一張 500 元!
 
這次打工經驗給我的震撼很多,除了發現錢不好賺之外,更體會到「工作就是要弄髒手」這件事。在辦公室待久了,我們很容易誤以為光靠電腦與會議室就能完成所有工作。但世上大多數的事物,仍需要我們捲起袖子、滴下汗水才能成就。這件事,一直到我當上管理顧問後,仍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我會要求客戶帶我去看生產線,帶我去工地,因為我需要回歸工作本質的感覺,而不是紙上談兵!
 
第二次打工經驗,我在一家建設公司當助理。白天跟在老闆後面視察建案,看許多精美的裝潢與設計。但回到辦公室後,反差非常大,我必須把密密麻麻的工程圖攤開,一個一個數鋼筋有幾根,磁磚有幾塊,這樣才能估算建材成本。我念的是土木系,班上不少同學覺得念建築系比較帥,整天背著單眼拍照、素描、做模型什麼的,紛紛想轉系。但這份打工讓我知道,光鮮亮麗的工作背後,必定有繁瑣無趣的一面。很多人只靠表面印象就做了選擇,但伴隨的往往是失落與後悔。
 
第三次打工是在美國,我幫表哥的高爾夫球具店短暫地顧店,也是我的零售業初體驗!雖然只有短短幾小時,但我超級緊張,很怕有美國人進來問我產品,那我就糗了!沒想到,表哥一離開,就進來一位亞洲臉孔的大叔,我微笑上前,他看了我一眼,突然跟我講起台語!因為感到意外,也因為緊張,我竟沒聽懂他講什麼。於是被大叔訓了一頓,說台灣囝仔不講台語怎麼行。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就只好跟大叔說,不然你教我怎麼講。沒想到這位大叔興致一來,就開始跟我用台語對話,還告訴我高爾夫的鐵杆木杆這些知識。聊了好久,中間有美國人來逛時,他還主動幫我招呼。我表哥回來後,這位大叔就跟我表哥說你這新店員不錯(啥?我什麼都沒做啊),然後買了一堆他要的東西走了。
 
你說這段經歷對我未來的工作有無幫助?當然有啊!我學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別對客戶預設立場,他們有各式各樣你想像不到的背景與需求,別將他們一視同仁。第二,成功的銷售不在於銷售員自己有多厲害,而在於讓客戶覺得他們很厲害。客戶自信提高後,自然會給你想要的回饋!
 
第四段經驗,或許不算打工,但也值得一提。有一年社區辦跳蚤市集,大家把不要的東西拿到中庭拍賣或交換。我家也擺了一攤,而且我還莫名成了當天的銷售王!不但把自己攤位的東西賣光,鄰居小朋友見狀還把他的玩具拿來我的攤位寄賣,最後整個市集只有我的攤位前面擠滿人,而且充滿笑聲。整件事情現在想起來都很爆笑!
 
話說一開始,逛的人很多,買的人很少,畢竟是跳蚤市場,拿出來的都是雜物舊貨。但到了下午我漸漸發現,會場上出現很多外傭,大概是家事忙完了出來逛逛。她們逛攤位時的眼神,讓我覺得這群人才是真正的買家。為了趕緊把存貨銷出去,我做了一些調整:首先,我把每項產品大大地寫上標價,讓他們一目了然,不用害羞地說中文詢問。第二,我主動用英文跟他們交談,甚至問她們的名字,跟她們閒聊。如果有人拿起貨品猶豫不決,我不會降價,但我說如果妳買,我就多送妳一個喜歡的東西,自己挑!結果就靠這招讓整個場子熱起來。除了老闆親切帥氣,價格划算,贈品還限量,
 
於是我成為「第一個打入東協的台灣舊貨商」,攤位瞬間被外傭擠爆,當然商品很快就空了。隔壁的小弟看到後十分震驚,馬上把玩具和他爸爸的高爾夫球放到我的攤位上寄賣!我是個工程師,之前從沒賣過東西,所以這件事我學到的可多了!外語很重要是其一,產品的定價與促銷、與客戶的親切閒聊都是銷售的關鍵。但最重要的是:一旦你能了解特定客層,取得客戶信任,其他廠商都會願意來跟你合作(就像那位寄賣小弟)。
 
這些打工的經驗,乍看之下與正職的關聯不高,但卻對我的工作哲學帶來深遠的影響。在職場十多年我的感受是,工作的本質其實非常單純,那就是:「透過幫助他人,換取生活所需,彰顯自我價值」。這是一個持續不斷的循環,當你自己的價值凸顯了,就會有更多機會幫助別人,助人後取得報酬,獲得成就感,進而又彰顯出自我價值(這是為何強調要有收入的原因,因為這才是工作的本質)。
 
但我們工作久了,難免會忘記工作最原始的意義。我們想要社會的肯定、希望公司分紅配股、想著辦公室政治,越想越煩,越想越迷失,進而懷疑自己朝九晚五的意義,緬懷早已消逝的熱情,離工作的本質越來越遠。這時唯有「重新開機」,才能讓我們回歸最原始的設定!
 
「重新開機」並不是放下工作,出去大玩特玩,那是逃避,最終還是得回來面對工作。我們該做的是利用下班時間(或待業時期),花幾星期或幾個月的時間,去當店員、當服務生、當工廠助理,最好直接接觸顧客,直接做產品生產的基層工作,可以的話,最好與原本的工作相異,並且與你的興趣相符。透過最簡單的勞動,感受客戶的溫度,觸摸真實產品,藉此賺取酬勞,獲得成就感,找回工作最原始的美好!厭倦工作在所難免,我的建議是:給自己一個機會,找一個幫助你回歸工作本質的兼差或短期工作,讓自己重新掌握工作充實感。在收入不中斷的狀況下,說不定你會重新燃起熱情,找到自己新的天賦。我認為這才是大人版的壯遊!
 
 
〈本文選自全書 李幸臻 整理〉
書名:大人學選擇:成熟大人的獨立思考術
出版:世茂出版
Kobo電子書購書連結:http://goo.gl/LpgpDy
作者:
姚詩豪
識博管理顧問共同創辦人、普錸資訊資深副總、國際專案管理師(PMP)、甲骨文與微軟認證顧問、環宇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成大土木所與美國西北大學專案管理雙碩士,曾任紐約市環保署顧問、美國前10大顧問公司專案控制經理與首席規劃師,參與國內外多項大型專案,擔任百大企業之諮詢顧問。文章常轉載於《商周》、《天下》、《經理人》等媒體。
 
張國洋
識博管理顧問執行長、國際專案管理師(PMP)、台灣百大企業之管理講師與專案顧問、環宇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客戶包括誠品集團、工研院、台積電、廣達、富智康、光寶集團、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中鼎工程、建國工程、台橡公司、大同公司、三陽工業、TVBS、特力屋集團、城邦集團等。
兩位合著作品:《三年後,你的工作還在嗎?》以及《沒了名片,你還剩下什麼?》,皆長踞誠品暢銷書榜。

延伸閱讀

人生不需要循規蹈矩 : 護理師轉職全職旅人

2017-12-01

旅行或壯遊,不會使人偉大

2017-05-31

體察自己的狀態,放鬆再出發

2016-01-27

旅遊,要在最適當的時間去最適當的地方

2015-06-21

跟著壯遊達人王洪川 體驗生命的轉變

2013-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