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高教加速實驗化的必要

高教加速實驗化的必要

2018-05-10 11:39

拔管案點出高教體系改革的十萬火急,大學教育方式影響學子的未來巨深。
變動的時代,唯有做中學、錯中學,方能培養新世代的台灣競爭力。

近來因為台大校長遴選爭議以及教育部長更替,不僅帶來高教體系的紛擾,也波及技職與國教體系的改革步調。身兼大學教師與實驗教育參與者,雖感傷於此事可能撕裂社會、造成對立,但也期待這次能檢視高教體質、推動改革。

 

大學法人化的聲音不斷,甚至存在「凍結高教司」的聲音,但從未成為主流(詳見文末QR碼)。雖高教研究與教學資源,長期由科技部、教育部主導,我其實更在意多數大學生的求學動力。獨立人格的關鍵,除了獨立思考能力,經濟與行為能力的自主才是重點。

 

說穿了,大學生在怎樣的環境下接受栽培,未來就有怎樣的教授。習慣於接受他人的支持,如同先有釣竿、餌食再找魚,永遠無法發明更高明的捕獲方式,或離開魚池去開拓更寬闊的天地。

 

大學是知識與技能的傳授之地,但在產業變動迅速的時代,教科書與期刊論文,與實務界距離越來越遠。即使給學生們最高明的釣竿,但環境早已不同,這已經不是給魚還是釣竿的問題。

 

在大學開授創業課程多年,發現頂尖大學生也惶恐於未來出路,甚至無法回答為何讀大學、為何選擇就讀科系。多數人帶著「學歷越高越好找工作」的想法,但實際上,學歷僅是新鮮人進入社會的入場券,並非是平步青雲的代名詞。

 

改革高等教育的第一步是,承認現有體制存在嚴重比例失衡問題。多數大學生不會從事學術研究,但多數教授只有研究與教學經驗。相較於國教體系大幅開放實驗教育,展現蓬勃生氣,歷經高教一○五大限之後,暮氣沉沉的高教體系必須有所體悟。

延伸閱讀

為什麼「旅蛙」們很難被投資?

2018-02-12

智慧來自試錯與修正的迭代

2018-02-07

給孩子犯錯的權利

2017-09-28

絕不投資會犧牲自己團隊的人

2017-09-21

數位貨幣泡沫的實與虛

2017-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