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社會創新需要規模化

社會創新需要規模化

2018-07-05 11:39

社會創新」成了一個新議題,各界正透過任何組織形式串聯; 然而,只是創新還不夠,還要達到規模化,對社會才能產生影響力。

這幾年,「創新」這個名詞,儼然成為了企業顯學,要成長、要突破,都以創新為名,而創新是永遠沒有止境的,必須透過不斷的進化,來去因應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

 

最近,「社會創新」,成了一個新的議題,開始被大量討論。結構性的社會問題,需要創新的思惟和作法突破,形成社會影響力;然而,《哈佛商業評論》分析,影響力成功規模化的平均時間是四十五年,九成以上需要超過二十年。但不論政府或民間創新計畫,時間多無法超過兩年。

 

而社會變遷快速、問題多元,萬事期待政府也緩不濟急。隨著資訊技術與商業模式的快速發展,傳統的問題或許能用不同的模式,而有新的解方,這也是因此近年來社會創新備受討論的原因。

 

其中社會企業,被視為激發社會創新的要角之一,社會企業激發創業家精神,以參與式的治理與透過市場機制達到社會使命。此外,資金的投入與永續,才能驅動社會創新,影響力投資也在國際逐漸成為新興投資的話題。雖然台灣的社會企業,普遍仍屬初萌芽的規模,但若要更有效運用資源解決社會問題,就必須讓社會創新「規模化」。

 

「規模化創新」成為社會創新領域的新興焦點。如果要加速擴散創新的影響力,必須在一開始就把規模化視為目標,社會改變也才可以預見。

 

不過創業本身的風險與挑戰就很高,光生存下來的企業比率就很低了,更遑論是具有社會使命的這些企業,更是背負了一些營運包袱與商業募資上的認同門檻。畢竟不以最大獲利作為核心經營目標,還是需要獲得股東的全力支持。

 

上周,立委余宛如也發起了跨黨派的「社會創新國會」,目的是為了給予社會創新議題,更即時而務實的政策回饋。

延伸閱讀

合作 是產業壯大要件

2018-06-07

獲利至上是過時思惟

2018-05-10

跟德國人學永續經營

2018-04-12

農業永續 從保障農民生活做起

2018-03-15

找回尾牙的意義

2018-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