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配息 玉山金 pimco esg 房地產

讓未來透過你而來臨

讓未來透過你而來臨

唐鳳

話題人物

2018-03-30 18:17

國中二年級時的科展成果,改變了我往後的人生。只要願意持續創造、不斷貢獻給世界,未來就會透過你而來臨。

國中還在學時,我參加過兩次科展。國一時的作品「算術編碼壓縮法」,是透過課本裡的資訊、圖書館裡可以找到的書、能接觸到的老師和自己的創意做出來的,當時獲得了應用科學組北市第一、全國第三。

 

過了一年,我接觸到了全球資訊網。許多頂尖的學者,都願意將他們正在想的東西分享在上面,因此,國二時的「語意邏輯推論引擎」那個題目,我不再只是看書,而是拿網路上的論文與草稿,直接和教授線上討論而成。後來這次科展成果,得到了應用科學組全國第一。

 

如果比較這兩份科展作品,會明顯發現,程度上相差很多。這並不是因為個人的特質,而是網路讓我獲得了完全不同的第一手資料,所以做出來的成果,一個像小孩在玩,另外一個就比較能有貢獻。

 

這也是我後來選擇離開國中、自主學習的原因。課本上的知識,比起我上網討論、做研究的所學,落後了將近十年。與其繼續唸高中,討論十年前的題目,我想我不如直接開始做研究。

 

從當年到現在,二十幾年的時間裡,我研究的都是同一個題目:如何把人與人之間互相傾聽的經驗從兩個人,延展到二十人、二百人,甚至幾千萬人可以互相傾聽,我們要如何透過資通訊做到這件事?

 

以我個人來說,透過網路,除了可以看到最新的研究結果、和學者交流,我也可以待在當時多人線上遊戲「MUD」練功的地方,像做專題一樣,和大家設計線上互動的各種可能性。如果不是台灣學術網路裡的朋友,在線上帶著我做那些專題,當時的我,不會有勇氣認為:離開學校之後可以學得更多。

 

但是這並不代表「學校」不重要。我中輟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網查我家附近大學的課表,然後跑去旁聽,我花了兩年,聽了各式各樣學門的課程。在旁聽過程中,我花了很多時間參加政大研究所的中文課、哲學課。這些課程的特點在於,它們並不是純然知識性、操作性的。以寫程式來說,在家裡透過網路就可以學習,但我覺得哲學、文學這種課程,有一個群體共同思考的過程,仍然需要在同一個教室裡面,對著同一個文本,互相討論、激盪。

 

過去這些學習經驗讓我領悟到,人和人之間需要傾聽、瞭解。在求取共識、分享人生智慧時,應該要有一個安全的場域。不管在MUD或學校、VR或面對面,一個高度集中、讓每個人的注意力都在彼此身上的空間,都是最重要的。

 

我還記得當時的哲學課裡,有非常多不同學門的朋友們來選修,當所牽涉到的學門越多,課堂中討論激蕩出的火花也越不一樣,這是因為每一個學門對於世界的認識各有不同。我覺得,每一個學門就好像天上的一個星座,從地球上看來很近,但星座的位置其實是我們人為定義的——事實上,每顆星星之間都非常遙遠。

 

因此,我認為學習的重點並不是「要進入哪個學門」,而是「想走向哪個地方」:朝著那個方向走,旁邊的星星都會是你需要的東西。每學到一個新觀念,都可以讓我們觸類旁通、了解不同事物背後的脈絡,進而打造出一個屬於自己的星座。

 

為什麼我要分享這些呢?這些是我親身經歷後,累積下來的感想。二十年前做科展的時候,我還沒有這些心得,等到我現在回頭去看,才有這些體悟。所以,十年後的我會是什麼樣子呢?我真的不知道,我也認為,沒有人能真正預測十年後的世界。

 

不過,我相信資訊科學先驅 Alan Kay 說的:「要預測未來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創造它」。親手創造的事物,才是生命歷程的一部份。像是國中二年級時的科展成果,改變了我往後的人生。只要願意持續創造、不斷貢獻給世界,未來就會透過你而來臨。

 

延伸閱讀:擦亮官部門玻璃的科技人 唐鳳

 

唐鳳

行政院政務委員

 

延伸閱讀

失敗了又如何

2018-03-30

願意的人

2018-03-30

與時間賽跑 肌肉萎縮症患者:我努力活過了

2018-03-30

小英搞藝術 找優席夫當毛小孩御用畫家

2018-03-29

把台積電趕到高雄、嘉義...現在「只能種茶」好後悔?龍潭地主崩潰揭「原本盤算」…自救會回應了

2024-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