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升息 006208 美元

有一種勇敢叫誠實:傅榆的青春,在台灣

有一種勇敢叫誠實:傅榆的青春,在台灣

陳亭均

話題人物

陳亭均

2019-04-12 14:47

紀錄片《我們的青春,在台灣》4月10日首映,五年前的這個日子,「太陽花學運」反服貿、反黑箱的抗議學生們,從立院議場退了出去。

工作人員在首映現場架起了一尊鐵拒馬,小小的發表台後面,則印製著一大幅學運時議場內的照片。孫文掛像在照片裡頭瞪著眼睛,中華民國國旗下貼了學生手繪的馬英九,頭上長了鹿角。

 

律師邱顯智、〈島嶼天光〉的創作者楊大正、紀錄片導演李惠仁、大腸花論壇發起人音地大帝都上台、都說了話,學運過了五年後,這樣的畫面,還是能勾人憶起當時運動的激情。

 

又一次聽到「自己的國家自己救」、「台灣加油,台灣不會輸,我們會守住民主自由的價值。」然後再想到國家現在嚴峻的新處境,一切當然是很帶感的。

 

金馬獎得主傅榆談我們的青春在台灣

 

然而比起運動本身,導演傅榆的鏡頭其實更沈鬱,也更溫柔一些。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的敘事語氣是娓娓道來地,傅榆的攝影機沒有太多義憤填膺,她反而選擇面對了那些激昂之外,容易受傷而且屬於人性的部分,就像導演沈可尚說的,電影真正的主題,可能是「青春」。

 

這部片子拍攝的對象是太陽花學運領袖陳為廷和中國交換生蔡博藝,傅榆前前後後用了八年的時間才把這片子生了出來。她一路陪伴著兩個人,用鏡頭記錄了他們的熱情和青春、他們的掙扎和幻滅,以及所有在運動中發生的激情和現實、理念與困境。

 

情緒與經驗全糾纏  做不到「牆壁上的蒼蠅」

 

一開始,傅榆想把這部片當作一場「社會運動」來搞的。她剛跟拍陳為廷與蔡博藝時,他們都還不是什麼擁有光環的明星人物。一個是學運衝組的青年,另一個是在台灣積極接觸運動的陸生,傅榆一開始很有雄心壯志,她想試著用紀錄片,創造「兩岸青年相互理解、對話的可能性」。

 

曾經有紀錄片導演跟我說過,拍紀錄片應該像隻「牆壁上的蒼蠅」,拍攝者不能介入太深,才有餘裕保持冷靜。但傅榆和兩人因為認識的早,也認識的深,所以導演和被攝者的距離非常靠近,全部的情緒與經驗,全都牽連糾纏著。

 

2011年,台灣開放中國學生前來留學,蔡博藝是首批留學生的一員,她在台灣很積極地參與學生運動與社會運動,2012年還出版了《我在臺灣,我正青春:第一屆陸生來臺求學記事》這本書。陳為廷則一路參加反六輕、反旺中等社運,最後成為太陽花學運的領袖之一。

 

在電影第一部分,拿著攝影機的傅榆採取了「追隨者」的姿態。她一開始嚮往社運,卻也害怕進入那個場域,傅榆的父母均為東南亞華僑,社運對她來說是很陌生的,甚至可能是危險的。但傅榆鼓起勇氣,為了她自己的「運動」,選擇跟隨著那兩人,展開了這場攝影的旅程。

 

陳為廷很有人格魅力,常常大聲唱著歌,和社運伙伴們開著玩笑、討論著策略,私底下還收藏著滿坑的布娃娃;蔡博藝講起話則充滿感染力,儘管不大會說台語,口音很重,但對民主社會充滿神往,還希望寫一本《台灣好青年》,紀錄那些充滿熱情的社運參與者。

 

細節跟主調開始走板  加了徬徨與焦慮

 

到了「太陽花學運」時,這些能量到達高峰,情勢扶搖直上。由於事發突然,傅榆沒趕上衝進立院的時刻,她在片中懊惱地缺席,但接著她又積極地進入學運內核,親眼見證這場盛大的運動。

 

然而真實的故事卻永遠是超乎想像的,理念和意識形態可以保持的很乾淨清爽,但只要任何事,扯到人、扯到現實,就可能向意想不到的地方走。

 

片子終究沒順著「兩岸青年相互理解、對話的可能性」的路子往前,蔡博藝後來參選淡大學生會長,陳為廷更準備投身選舉,細節跟主調卻開始走板,她的鏡頭雖然紀錄下了運動的堅定與理想,卻更紀錄下了運動的徬徨與焦慮。

 

成為「明星」的陳為廷和學運核心人物們,面對「權力」、「民主」與「策略效果」,避無可避地面臨掙扎猶疑,中國人蔡博藝看到「支那賤畜」標語的痛苦和不平,都是學運標語背後,破碎、私密卻真實的故事。

 

後來,陳為廷更陷入了性騷擾醜聞,在誠實與逃避之中掙扎;蔡博藝和遠在中國的家人在電話中吵了起來,傅榆一直不敢在片中問她,她參選淡大學生會長,背後到底是否有「為了統戰」的目的。一直到最後,兩個曾經熱血奮戰的青春竟然闌珊了,陳為廷準備到美國唸書,蔡博藝繼續學業。

 

至於傅榆,她在電影中痛哭失聲,被她自己的攝影機拉入了片中......她的期待、她的失望、她的猶豫,還有青春,都被自己記錄下來了。

 

觀眾被迫直視生命本身,那是《我們的青春,在台灣》更深刻的部分。作為神話的太陽花運動雖然崩解了,曾經的明星或「神」也退化成人,但正因為英雄成為了人,這部紀錄片更有說服力地傳達了生命純粹的質量。

 

傅榆的作品,依舊是一場「運動」,在鉛華之後,那些有價值的核心理念,一樣將被堅信在心,不過之後,傅榆和人們,將不再只是跟隨,更能選擇邁開步子自己走。

 

找到屬於自己的力量  讓感傷昇華為感動

 

首映這天,輪到傅榆上台說話了,她才開口講了幾句,眼淚就唏哩花啦地流了下來,「我一度想要隨便做出這部片,那個時候,我可能像很多參與運動的人一樣,經歷一些運動傷害,『運動過度』就無法運動了。」

 

「我希望讓曾經或者正在,有過運動傷害的人,能看完片子有可能能跟我類似找到屬於自己的力量。是感動,不再是感傷,真正站起來。」她臉上帶著淚痕繼續說完話。

 

在這個世界上,或許沒有真正的英雄,卻一定有真正的人。除了為理念抗爭的勇敢,也有另一種勇敢,叫做「誠實和面對」。然後那些真正的人,會在迷惘之後,選擇再站起來。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去年先在台北電影獎最佳紀錄片,又獲頒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傅榆當時在金馬獎致詞時,她在台上說出:「 希望我們的國家可以被當成一個真正獨立的個體來看待,這是我身為台灣人最大的願望。」

 

這句誠實的心裡話如同引信,在兩岸輿論場爆發出軒然大波。時代的壓力和不受控的惡意總是像洪水般蠻橫,淹得泛濫成災。

 

又一次運動傷害!「我還在調適,我會一直糾結,到底有沒有做錯事。」傅榆說:「但是,我後來會覺得重點不是對或錯,而是這是我很想做的事情,我有權利這樣做。然後我也會想,如果有機會,我可不可能用其他方式表達,讓語言想法不會傷害到那麼多人......」

 

我想傅榆知道,有些事情不會那麼快有結論的。但誠實地去面對消化,並且試著起身,只能這樣做。而這可能是正是傅榆拍《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學到並且很渴望傳達的事情。

 

電影散場之後,拒馬、大幅照片都撤掉了,她則留在影廳前送客。

 

音地大帝抱著一瓶蔡英文就職總統時發行的紀念威士忌站在旁邊。她接過威士忌,現場沒杯子,傅榆直接對著瓶口灌了一大口,然後和大夥兒對望了幾秒。

延伸閱讀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挺進奧斯卡 傅榆要讓世界看懂台灣

2019-03-19

2018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傅榆談《我們的青春,在台灣》的創作初衷

2018-11-19

長庚醫學週聚焦精準醫療 22國外重量級專家學者參與

2023-10-23

NGS日韓納入給付 專家會議討論資源分配 次世代定序納健保 治肺腺癌效益最高

2023-10-25

釐清是否有特定驅動基因突變,是其最大關鍵 罹癌後做基因檢測 你要知道的五件事

202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