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集團板塊大挪移 「母以子貴」當天王

集團板塊大挪移 「母以子貴」當天王
旺旺中國TDR(台灣存託憑證)在證交所掛5597牌,打響大陸台商上市第一炮。之後隨著中國移動入股遠傳、金融業MOU題材發燒,中國概念成為引導台股走勢的主流。

李建興、蔣士棋

台股

657期

2009-07-23 15:56

從去年政黨輪替至今,暴起暴跌的台股可謂是坐了一趟驚險刺激的雲霄飛車,當小股民盤算著這一年的得失時,你可知道,擁有億萬市值的集團大亨,卻在此時已歷經了大幅度的洗牌了。而到底有多少集團市值大縮水?又有哪些集團大亨穩若泰山?本次為《今周刊》第四度進行集團市值大調查,經由《今周刊》與財訊智庫、台灣經濟新報的調查與分析,讓你回顧與掌握風起雲湧的投資市場。

過去一年來,對台灣萬千股民來說,可說是極度關鍵的一年,畢竟在這期間,隨著市場的暴漲暴跌,投資人猶如洗了一場從天堂跌入地獄,再從地獄爬回人間的超級三溫暖,很多人的輸贏,就在這風起雲湧的一年。

姑且把時鐘撥回到二○○八年五月二十日,當時馬英九剛以超過七百萬票當選新任總統,在政黨輪替開闢新局、兩岸預期大和解的樂觀氛圍下,台股大盤一度躥上了九三○九點的高點;然而,正當所有人期待重現萬點輝煌時代時,卻沒想到隨著利多出盡,加上雷曼兄弟、AIG等全球金融巨人相繼倒下,史上最大的金融風暴急急吹向了台灣,因此台股兵敗如山倒,還曾經在去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跌破四千點,大盤足足萎縮了近六成,創下了自○一年九月來的八年新低。

然而,正當市場一片哀鴻遍野時,○九年在政府以及央行聯手挽救經濟之下,助長了台股的資金行情,加上兩岸的和解行情,也隨著包機增加、開放旅遊,以及大陸台商回台上市或購買房地產等實質利多發酵下,股市又從低點如沖天炮式地衝上七千點大關,在六月二日時來到七○八四點的高點,整個大盤這一反彈就將近七成,成為亞洲最強勢的市場;換句話說,在這段期間,即使你是股市新手,只要在十一月買進與大盤連動的台灣五○ETF(指數股票型基金),然後在今年的六月賣掉,那麼,至少有五成的報酬率可以輕鬆入袋。

但相對於小股民心情大洗三溫暖,在市場上擁有龐大市值的集團大亨們,由於手上握有的股票是小老百姓的千倍萬倍,因此這一年來等於歷經了一趟失速的雲霄飛車之旅。以○八年馬英九上任的第一天來看,市值百億元以上的集團總市值高達十九.五二兆元,但到了同年的十一月,就萎縮至九兆一千九百六十一億元;而所謂的百億集團也從九十七家減少至七十四家,但到了隔年的六月高點,總市值則回到了十四.三四兆元,有八十九家集團躋身百億元之列,箇中的起伏,更完整紀實了「股市作弄人」的天命。

因此,《今周刊》特別與財訊智庫、台灣經濟新報合作調查,從去年的五月二十日至今年的五月十九日,以及○八年的十一月二十一日到○九年的六月二日等兩個區間,分別觀察馬政府上台一年,以及此次波段大行情中,台灣百億元集團市值的變化,以期能在集團大亨的市值消長之間,另類解讀市場的質變與量變。

 

現象一  英雄不敵金融海嘯

 

雖然過去半年以來,台股走了一段亮眼的多頭行情,但若是把時間點拉長到一年,就會發現,許多前幾年曾呼風喚雨的投資人寵兒,在金融海嘯當中幾乎無一倖免。

強悍的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首度在股東會上對小股東鞠躬道歉;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進入半退休狀態數年後又回任總執行長;甚至向來被外界認為是企業家典範的奇美實業董事長許文龍,也曾動過把奇美電賣掉的念頭。

這些產業英雄並非氣短,只是當全球都陷入不景氣時,實在很難單憑一己之力異軍突起。從去年五二○到今年五一九,台灣只有八家集團的市值維持正成長,而一般人認知的績優生,如台塑、台積電、中鋼、國泰等台灣前十大集團,市值總共縮水了近新台幣三兆元,光是台塑,市值就少了八千多億元,等於賠掉了四個廣達集團。而就算後來股市反彈至七○八四點,比起馬上任一年來,百億集團的總市值還是有二六.五%的跌幅,因此集團大亨們身價不跌破三成的,就已經算是贏家。

「這是非戰之罪!」聚鼎科技董事長張忠本分析,台灣的成長引擎還是以出口為主,「不管在哪個產業,其實大家都是外銷業。」因此,當主力的歐美市場大幅衰退時,不論是塑化、半導體、科技代工,都會面臨到因需求不足所導致的虧損,股價表現自然也不會太好。

其中,尤以高科技製造業最耐人尋味。在過去,分工綿密的生產鏈,是台灣資訊工業得以蓬勃發展的重要原因,但在金融海嘯的衝擊之下,這卻成為致命傷。「需求衰退時,第一線面對客戶的通路或品牌其實衝擊最小。」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吳郁隆會計師以「水管理論」分析,「可是在製造上,由於為了壓低成本,大家都拚命增加產能,拉高庫存,越往中上游這種壓力越是擴大;就像壓水管,施力的地方還好,反而噴出的地方最為明顯。」回顧○六、○七年的景氣高峰,正是科技製造業大幅擴充產能的時刻,現在正好面臨到營運急速惡化、閒置產能高懸的困境。不過元大投顧副總經理鄭宗祺仍對科技業保持樂觀,「全球經濟谷底已經過去,年底就會開始復甦。」

 

現象二  內需概念持續熱門

 

外銷產業表現不佳,相對使得內需產業更加亮眼。

這一年來,八家市值正成長的集團中,主攻內需市場的就有五家,如網路遊戲的智冠、經營百貨飯店的德安,「傳統產業的供應鏈不像科技業分得那麼細,調整比較快,」吳郁隆指出,雖然傳統產業也受到景氣不佳的影響,「生活必需還是不能減少,營運受到的影響不會那麼大。」

深耕大陸內需市場的業者,例如頂新、旺旺、東陽也名列其中。「聯發科也是因為搭上山寨機,才有現在的績效。」張忠本分析。

另一個好消息是,中國效應可能會長久持續下去。德信投顧總經理儲祥生分析:「第一波是台灣廠商為了成本優勢到大陸設廠;第二波是大陸消費力成長後,深耕內需市場的業者受惠,」他接著強調:「真正富足之後,大陸的人與錢就開始往外找機會;這個效應還沒開始。」即使只是看內需市場,毛仁傑也對未來的發展性相當樂觀。「中國現在其實還只是低所得國家;消費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與一般單一公司比起來,集團的優勢在於彼此支援,借力使力。

在過去,多半都是集團內的龍頭企業庇蔭著子公司的發展,但在這次市值調查中,許多子公司不但已經可以獨當一面,甚至還反過來成為集團的主力。例如合機,就是靠著轉投資洋華光電,在去年十一月至今的市值表現裡,集團總市值成長了近四十倍,在所有集團中位居第一。

「創投的生意越來越難做了」,張忠本分析,「集團內創投」的案例越來越多,也讓過去需要花時間走不少冤枉路的新創事業,獲得快速成長的機會,成為能帶進實質貢獻的金雞母;包括聯電、裕隆、台塑、鴻海,都是善於養出「好兒子」的高手。

 

現象三  好兒子效應取代富爸爸效應

 

但是張忠本也強調,挹注資源只是扶植子公司的第一步,「除了要給資源,也要給它發揮的空間。」他以奇美實業為例,「許文龍很懂得授權,交給專業經理人之後幾乎都不過問,直到去年金融海嘯發生才管一些人事;如果領導人還是用過去的思惟看新的事業,成功機率恐怕不會太高。」

另一方面,購併也是迅速增加集團實力的好方法。科技業的鴻海,靠著精準的購併來維持每年兩位數的營收成長;以產險起家的富邦,也是一路購併了銀行、電信、香港子公司,更在去年底買下台灣第二大外商壽險安泰人壽,現在也成為台灣前十大集團之一;未來,這兩個集團還會如何用購併擴大版圖,相當值得關注。

歷經過一波接著一波的大起大落後,投資人現在的心情,可以說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一方面期待著兩岸和平紅利持續發酵,另一方面,卻又害怕金融海嘯捲土重來。

「行情與基本面遲早要會合,」看到這段時間股市與房市的繁榮表現,對照尚未復甦的實體經濟狀況,儲祥生坦言:「台股的確有點漲過頭了。」

對照去年五二○後的九千點行情,台股現在其實還有更多努力空間。然而,在歷經衝擊之後,單靠資金行情與兩岸題材,很難讓台股重返九千點以上的「天堂」。在享受多頭行情的同時,投資人也得思考個別產業未來的成長方向,才能夠找到最佳的投資機會。


■馬上任一年股市大事紀
2008.05.20
9069
馬英九以超過700萬選民的支持當選總統,投資人普遍對往後兩岸和解的大利多充滿樂觀預期,使台股出現衝上9000點的慶祝行情

 

2008.09.15
6052
雷曼兄弟聲請破產重整,金融海嘯開始席捲全球,台股也在9月後告別6000點,最低曾到4000點左右

 

2008.10.16
5076
台塑創辦人王永慶過世,雖生前已經完成接班布局,但遺產紛爭仍然讓集團出現些許鬆動

 

2008.11.18
4305
為了振興經濟,行政院推出預算830億元的消費券方案,零售、量販業為最大受益者

 

2009.01.12
4454
立法院三讀通過遺贈稅修正案,不但吸引海外資金回流,更為台股注入日後攀升豐沛的動能

 

2009.02.18
4498
央行把重貼現率調降至史無前例的1.25%,也是金融海嘯後的最後一次調整。寬鬆貨幣政策加上遺贈稅調降,帶動台股資金行情

 

2009.04.28
5597

旺旺中國TDR(台灣存託憑證)在證交所掛牌,打響大陸台商上市第一炮。之後隨著中國移動入股遠傳、金融業MOU題材發燒,中國概念成為引導台股走勢的主流

 

2009.06.02
7084
台股於6月2日曾一度衝破七千點關卡,最高達到7084點

■總市值萎縮5.17兆元

馬上任一年來,市值百億以上的集團,總市值衰退了5兆1787億元,衰退幅度達26.53%。

■百億集團減少9家

馬總統執政一年來,市值百億元以上的集團從原有的97家,減少為88家,9家被擠出榜外。

波段市值反彈61.84%

自去年11月21日大盤反彈以來,至今年6月2日高點,百億集團市值回升61.84%。

延伸閱讀

單月成交量850億,光繳稅就6400萬!當沖股神巨人傑:比起賺錢,我更自信賠得錢都是值得的

2021-08-05

光繳稅就6400萬!八年級低薪宅宅每天盯盤17小時,翻成交量5千億當沖股神:我不怕賠錢,只怕自己無法突破

2024-04-01

台股傳奇交易員!巨人傑17歲進股市、本金只有1萬,31歲翻成交量5千億超級散戶:即使賠1元也要找出原因

2024-03-27

30歲少年股神把50萬翻到數千萬,給新手投資3堂課:戒掉「我還沒輸」心態,才不會愈錯愈大

2023-01-11

誰是蕭漢森?砸逾22億買力致18.33%股權躍最大股東…原來是第一代少年股神、30歲操盤開號子

2023-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