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896 通膨 存股推薦

如何從財報上預知風險 避開補稅地雷?

如何從財報上預知風險  避開補稅地雷?
遭中國追稅的豐泰子公司三豐鞋業,是代工NIKE運動鞋的主力廠。

巫曉霏

兩岸三地

ShutterStock

1056期

2017-03-16 09:50

台灣製鞋大廠豐泰,在中國因為移轉訂價查稅,須補繳逾十億元稅金,以豐泰股本計算,對EPS影響達一.五七元。豐泰經驗帶給投資人什麼啟示?

在這波查稅行動中,敲響第一記警鐘的製鞋大廠豐泰,在福建的子公司協豐及三豐鞋業,遭福建省國家稅務局查核所得稅移轉訂價,判定須補繳稅金近二.二三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十.五億元)。消息一出,敏感的投資人心裡有譜,未來評價中國收成股,要納入被查稅的風險了。


然而,懂得看財報的人都知道,大型跨國企業帳目複雜程度之高,就算是稅務機關查帳,也要花上數年時間,像豐泰被查帳是從二○一三年開始,直到一六年底才做出初步結果,而且看來豐泰的抗辯還沒結束。
 

為何盯上豐泰?子公司營益率波動比母公司大


作為投資人,只能從公開的年報來看出一些端倪,不過,從豐泰的例子,投資人至少可以學習到,將來若是再有其他企業也被追稅,該如何對追稅一事做出評價。
 

豐泰是透過持股一○○%的香港子公司Growth-Link Overseas Co., Ltd.轉投資協豐和三豐,豐泰間接持有協豐七七.五%股權、持有三豐六八%股權,這兩家公司與母公司的關聯交易,就是被查稅的重點。
 

豐泰的年報並沒有揭露子公司的毛利率,從營業利益率來看,協豐在二○○○年至○三年的營益率都在一○%左右;三豐從二○○○年至○五年的營益率在六.二%到九.二%之間,和豐泰(個體公司)相比,協豐與三豐的營益率都比較高。
 

然而,○五年開始,協豐和三豐的營益率明顯往下掉,波動幅度也比往年大,並更甚豐泰,且兩家子公司多數年度的營益率都比豐泰要低,有可能因此引起稅務機關的注意。
 

豐泰是NIKE重要的運動鞋代工廠,中國要對其子公司查稅,基本上不容易找到完全相同的同業利潤水平來比較其合理性,但可以拿協豐、三豐來和豐泰比較。
 

初步的補稅金額,協豐要補繳企業所得稅七七五八萬元人民幣,及因此而衍生的增值稅二八三一萬元人民幣,還有技術服務費匯給台灣母公司的扣繳所得稅二八六七萬元人民幣,合計約一.三五億元人民幣,並另加收利息。通常稅收利息的年利息率為一五%左右。
 

三豐則要補繳企業所得稅四六○三萬元人民幣,及因此而衍生的增值稅二○三一萬元人民幣,與技術服務費匯給台灣母公司的扣繳所得稅二一九二萬元人民幣,合計八八二六萬元人民幣,另加收利息。
 

如何衝擊股價?即使獲利創新高,上檔仍受壓抑

 

由於還未定案,在豐泰自結的二○一六年財報中,合併營業利益六十四.二億元,稅前淨利七十.五億元、歸屬母公司股東稅後淨利五十.三億元、EPS(每股稅後純益)七.五四元,未將補稅認列進去。
 

然而,補稅的利空,讓豐泰在不到十個交易日內,波段股價跌掉五.七%,即使後續自結獲利創新高,也因為暗藏龐大的補稅窟窿,使得股價上檔受到壓抑;在移轉訂價補稅案沒有落幕之前,恐怕都是影響豐泰股價的最大不確定因素。
 

中國稅務機關的反避稅調查,追溯期可長達十年,因此只要一被調查結果確實,補稅的金額再加上利息,絕對相當巨大,肯定會侵蝕掉母公司一大塊的獲利。因此,母公司能不能禁得起查稅、補稅的衝擊,是接下來的關鍵。
 

從豐泰來看,因過去沒有針對所得稅的上升趨勢做出準備,以致這次必須一次支出龐大補稅金額,未來勢必要逐步提高所得稅費用,這是投資人更該關切的重點。
 

此外,同樣是移轉訂價,豐泰在一四年也遭到越南稅務機關要求補稅約九三九萬美元(約二.八億元新台幣),但經過上訴,越南稅務機關在一六年退回四一三萬美元。
 

同樣地,豐泰在中國的抗辯,最後補稅的金額是否會減少,值得後續觀察。可以說,這次協豐、三豐被查稅事件最壞的情況已經出現了;惟豐泰在中國的其他子公司會不會也被查稅?又是另一道風險了。

 

台商

▲點擊圖片放大

 

如何觀察補稅大咖?關聯交易額偏高、利潤水平低於同業


移轉訂價補稅的另一項傷害,是雙重課稅。以豐泰而言,豐泰及其香港子公司Growth-Link Overseas Co., Ltd.,認列了協豐與三豐的轉投資收益,也許都在註冊地繳了稅,如今兩家子公司被要求補稅,但母公司過去年度已經繳的稅不可能退回,企業當然要向稅務機關據理力爭,而管理移轉訂價問題,也成了企業首要任務。
 

投資人若要觀察所投資的企業是否為「補稅大咖」,可以從集團內關聯交易金額是否偏高、中國的子公司獲利長期虧損或微利、是否有跳躍性盈利,以及利潤水平是否低於同行業的企業等幾個面向來看。此外,母公司合併報表的實質有效稅率(所得稅費用/稅前淨利)逐年提升,也是值得注意的跡象。

 

台商

▲台灣大型製造業在中國的子公司,都可能是被鎖定的查稅對象。

 

誰是下一個對象?抓大咖、出口為主製造業機率高


如果從產業的角度,這波查稅的重點,不外乎是「大企業」、「以出口為主的製造業」兩大特徵,只要符合以上特點,包括台灣資本市場極具指標的電子五哥,或是台灣前五十大製造業,只要在中國生產占營收比重高,都可能是查稅的對象。
 

就算公司沒像豐泰一樣,正式以重大訊息公告補稅,但其實所得稅的逐年墊高,都隱含在每年財報的「所得稅費用」項目中,悄悄侵蝕掉獲利,投資人應該小心為重。

延伸閱讀

旅行說走就走!22歲負債小資女、15年滾出5千萬存款實現「真正的財富自由」:你不需要有那麼多錢

2024-03-06

住院醫師股市翻身記:他39歲用26萬本金開始,5年還完700萬負債、零貸款買下蛋黃區34坪電梯大樓

2023-07-13

還好一出社會就負債380萬!他靠自虐式省錢法6年還債成功,10年摳出北市一間房

2023-05-25

退休老榮民捧著退休金來求給投資機會...8年吸金近千億!鴻源詐騙案當年有多瘋狂?他道「人山人海」

2024-01-26

1年還清5億負債、現手握10億房產土地!47歲築間董座:員工是我們股東,未來10年會更強

202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