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國神山台積電拋出震撼彈!宣布將加碼 1000 億美元(約新台幣 3.2 兆元)投資美國,計畫新建三座先進製程晶圓廠、兩座先進封裝設施及一間主要研發中心。
這筆投資讓台積電在美國的總投資額從原先的 650 億美元飆升至 1650 億美元,創下美國史上最大單項外國直接投資紀錄。
這牽動台灣經濟與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未來走向。這項投資計畫究竟是台積電為了搶佔市場先機,還是受美國壓力而做出的戰略選擇?這決定會讓股東哭還是笑?這對台積電股價又會帶來什麼影響?
對台積電本身的影響:資本支出激增影響毛利率,但長期市佔有望擴大
台積電在美國的投資動輒千億美元,美國設廠的建設與營運成本遠高於台灣,包含:
● 建廠成本高昂:美國建晶圓廠的成本約為台灣的 4~5 倍,基礎建設、人力、材料成本全數上升。
● 人力成本偏高:美國半導體工程師薪資遠高於台灣,營運開銷將推高生產成本。
● 政府補助仍存不確定性:美國《晶片法案》提供補助,但金額不足以完全抵消高昂建廠成本。
上述這些因素可能在短期內壓縮台積電的毛利率與獲利能力,但若能成功轉嫁成本至客戶,並爭取更多美國政府補助,將有助於緩解財務壓力。
另外,此舉將強化與美系客戶的關係,台積電此舉將進一步鞏固與美系客戶的合作關係(如蘋果、輝達、超微),確保其未來高階製程訂單來源無虞,甚至能吸引更多美國企業轉單。
對台灣經濟的影響:產能外移疑慮,但研發仍留台
台灣目前占台積電全球晶圓產能約 75%,但隨著美國擴廠,未來台灣的佔比可能降至 50~55%。這可能影響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的主導地位,讓市場擔憂「產能外移」的問題。
不過其實台積電最先進的製程技術仍然會留在台灣,最尖端的 2 奈米以下技術仍在台灣開發,外流風險較低。
而且台灣擁有世界最完整的半導體供應鏈,美國目前仍無法完全取代。所以,台積電雖部分產能會移往美國,但台灣在半導體產業的關鍵角色不會被取代。
台積電的應對策略:全球布局分散風險
台積電的擴張並非只針對美國,還包括:
● 日本(熊本):與 Sony、Denso 合作,建立車用晶片供應鏈。
● 德國(德勒斯登):配合歐洲半導體政策,進軍汽車與工業市場。
● 新加坡與印度:未來可能擴展至東南亞市場,降低單一國家風險。
美國施加的高額關稅對企業造成壓力,但台積電具備全球 90% 以上的先進製程市場佔有率,因此具備一定的議價能力,可將部分成本轉嫁至終端客戶。
與美國政府談判,爭取更多補貼與優惠政策,以降低生產成本。這些策略將有助於台積電在全球市場維持競爭力,同時降低成本壓力。
全球半導體格局變化!左打台積電、右踢三星...台積電在美擴廠鞏固龍頭地位
台積電的擴張計畫後,代表台積電將直接與 Intel 爭奪美國政府訂單,對 Intel 而言可是大利空。
Intel 近年製程進度落後,台積電在美擴廠將搶奪其本土訂單,進一步壓縮 Intel 市場。
至於三星同樣在美國投資,但技術與台積電仍有差距,其 3 奈米技術仍不及台積電的 2 奈米,亦可能失去高端市場份額。
整體來看,台積電此舉將進一步鞏固其全球龍頭地位,並提升與美國的合作關係。
護國神山3.2兆世紀豪賭黑幕!千元台積電該撿還是丟?
由此可知,台積電加碼 3.2 兆投資美國,雖是全球化布局與地緣政治妥協的結果。短期內,成本上升與產能外移疑慮可能壓抑股價,讓股東「小哭」;但長期來看,這項豪賭將強化台積電的全球霸主地位,讓股東「大笑」。
也難怪台積電3/3開盤見到千元以下,立馬有逢低買盤進場呈接。所以對台積電有興趣的投資人,近期可密切留意,若股價再次跌破千元,甚至被錯殺至 950 元 (年線附近),將是絕佳的進場時機。
至於持有台積電的投資人接下來要留意台積電的接下來的財報與美國廠進度的變化,搭配技術分析研判是否向下加碼分批布局。
作者簡介_江國中 分析師
美國聖路易大學財務金融所碩士
新竹商銀投資部副理、經理。財星周刊資深電子產業記者、啟發投顧分析師。
※ 本網站及作者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投資人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