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今年大戶最關注的賺錢機會 滬港通全解析(摘)

今年大戶最關注的賺錢機會  滬港通全解析(摘)

今周刊

全球股市

925期

2014-09-11 12:50

10月即將上路的滬港通,吸引全球資金前進香港、帶動A股從谷底反彈兩成。中國政府終於敞開A股大門,朝國際化邁開大步,對個別投資人而言,滬港通可能帶來千載難逢的賺錢機會,然而在中、港兩地強力吸金下,台股是否邊緣化,令人憂心,要讓財富持盈保泰,搞懂滬港通成為一門重要功課。

「滬港通」是你今年一定要認識的三個字!因為這三個字,你我將被捲入一場澎湃洶湧的全球財富重新分配浪潮。

簡單地說,這是「中國投資人可在自家下單買港股,香港投資人可在自家下單買陸股」的政策;從四月迄今,只是被中國官方「批准」,還沒正式實施,預定過完十一長假後,才會正式上線。

滬港通帶來的致富機會,已經有嗅覺靈敏的投資達人默默布局,在即將到來的這場財富重新分配浪潮中卡好位置。《今周刊》曾經以封面故事報導的「司機大戶」── 關大戶,就是其中之一。

三年前,關大戶布局在中國生產馬口鐵罐的統一實,後來漲到30元以上,今年他陸續出清,轉戰中國股市。關大戶認為,上海A股將結束五年空頭邁入多頭,於是買進中國寶安、撫順特鋼及同仁堂。三檔個股中,中國寶安宣布從房地產跨足鋰電池業務,股價自人民幣8.52元漲到人民幣13.46元,漲幅近一倍;撫順特鋼則受惠中國製造航空母艦將使用公司產品消息激勵,今年來股價上漲逾250%。

這不僅是大戶級投資人目前最關注的趨勢,芸芸小資族或許對滬港通一知半解,然而,滬港通帶來的不僅是投資中國股市的方便性,更為廣大中國基金的投資人帶來了解套、甚至是為過去半年來急漲一成的中國基金帶來大賺一倍以上的希望曙光。

其實,搭上滬港通列車,未必得要遠赴香港或上海開設股票帳戶才能辦得到。目前,在台灣總計有四檔中國ETF以及兩檔中國股票型基金可供投資,除此之外,經金管會核備公開販售的中國股票型基金則有超過30幾檔可供選擇。換言之,台灣現有投資滬、港兩地股市已經有相當方便的管道,投資人未必非得長途跋涉赴海外開戶,才能參與這投資機會。


政策推動
A股接軌國際市場


「對滬港通的預期,是今年以來A股漲勢一個比較小的原因,頂多可視為一個催化劑,A股大漲主要還是中國國內資金流入所致。」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區首席投資總監浦永灝表示。他指出,A股上漲另一個重要因素,是亞洲政經局勢相對平靜,尤其對俄羅斯方面的資金沒有限制。由於東歐局勢緊張,部分俄羅斯資金轉進香港,今年第二季,香港金管局統計淨流入資金就有三百億美元之多。

 

浦永灝預期接下來滬港通之後,A股投資人形同打開新的大門,因為香港不只有H股,還有許多知名外國企業在此掛牌。

其實翻閱歷史新聞,不難找出新秀麗(Samsonite〉、俄國鋁業(RUSAL)、普拉達(PRADA)等外國公司到香港掛牌的例子。這一點,也是滬港通實現中國資金買賣國外證券的重要意義。

 
如將眼光放得更長遠,浦永灝反問:「現在滬港已經通了,以後會不會與新加坡股市、甚至美國股市連通呢?這是第三層的想像空間。」換句話說,當中國政府用明確的開放進程表,宣示資本市場與國際接軌的目標,將讓這一輪行情,走得更久更遠。 


需觀察台股是否出現「排擠效應」


滬港通啟動之後,在外資眼中,兩岸三地股市的比重,是否因此隨之受到調整,令台股出現「排擠效應」?浦永灝認為,兩岸三地股市並不是此消彼長的零和遊戲,還得考量日本、印度和印尼等其他市場的投資價值,未必影響台灣原本的資金分配。

相較之下,徐一鳴顯得對台灣股市前景較為悲觀。他表示,「由於距離紐約交易所太近,人才、資金不斷外流,所以加拿大股市不管成交量或漲跌動能均較以往大幅減弱。台灣一定要精準定位自己、避免成為加拿大股市。政府強化台灣股市的作法,應該是加強吸引電子、生技和大型台商掛牌,將這三種類型企業為主的台股,設計成『亞洲的那斯達克』,這樣無論企業上市或購併,都會想到台灣。」

箭在弦上的滬港通,終於打開買進A股的大門,這是全球資本市場今年的大事。它可能是一個賺錢機會,也可能對台股造成深遠衝擊,不管願不願意,都是我們必須面對的課題。

延伸閱讀

年化報酬率逾30%,他如何做到?60億操盤手傳授私房招式,找到「一直漲的股票」

2022-04-26

股票下跌幾%該停損賣出?年成交量3千億、光繳稅就2億...台股當沖之王巨人傑揭「停損唯一標準」

2024-04-08

台股傳奇交易員!巨人傑17歲進股市、本金只有1萬,31歲翻成交量5千億超級散戶:即使賠1元也要找出原因

2024-03-27

我就是主力!光繳稅就2億,八年級當沖王巨人傑告白:為何散戶買了跌、賣了就噴出...不是我害你賠錢

2024-04-22

他3年把300萬翻3000萬「從不停損」,踩到地雷股一次把錢賠光啟示:投資,最怕心態炸裂

2022-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