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升息 006208 美元

「恐高症」讓老手都忍不住調節股票!科技股未來仍是主流 香港地產大亨還對這個投資趨勢按讚

「恐高症」讓老手都忍不住調節股票!科技股未來仍是主流 香港地產大亨還對這個投資趨勢按讚

黑傑克

全球股市

shutterstock

2021-04-05 13:20

上市公司年報在3、4月陸續公佈,A股上市公司中前30家企業獲利佔了全部4000多家的一半以上。

是A股的馬太效應太強了嗎?是不是應該投資在獲利居於前茅的公司呢?

光看數字很容易被誤導,獲利數字依行業別,銀行業創造了全A股超過四成的獲利,接著是保險業,兩者加起來佔了48%多,接近一半,市值、獲利都掌握在高度壟斷的特許國企。

這一結構也證明了A股畢竟還在發展早期階段,市場化競爭下的技術升級、消費升級企業,還沒能撼動政府壟斷行業的格局。

 

年初和紐約會議,大班問我,覺得中國財富管理、股市現在處於什麼階段?我說大概是美國的90年代初期,退休金入市之前

 

看到A股的市值獲利結構,和30年前的台灣很像,壟斷特許的金融業、握有土地資產的房地產公司吸引多數資源,資產泡沫化之後,科技和消費競爭力才獲得彰顯。

 

中國還在去槓桿化的過程,也就是債務減壓、去泡沫化的階段,政府動用各種手段怕急性病金融風暴,更怕慢性病走上日本的老路,股市結構調整難免走走停停。

 

今年上市公司獲利 增長率「前高後低

 

今年第一季的A股開始分化。從基本面看,今年四個季度的數字,無論宏觀或是上市公司獲利,年增長率必然前高後低。開春第一季的數字越好,市場會越擔心。

 

過去兩年機構投資者收益過高,恐高是必然的,有的機構在去年底開始轉向,這算是老江湖的;有些賭性大的拼到春節後才調,春節前各銀行還在搶發新股票基金,結果許多年輕基金經理摔慘了,公司還要公開道歉。

 

 

2020年底開始,資金恐高轉向低本益比的股票,先是化工股,許多基金經理對新領域並不熟悉,非龍頭標的市場容量較小,不足以容納大量資金,所以順周期及中小標的有限上漲,難以對沖先前大白馬龍頭股的下跌,不足以支撐指數。近一個月從中小市值和化工股又轉到銀行股。

 

現在通稱是後疫情時代,市場還在消化去年因為疫情的激勵政策退出影響,並不容易。這需要兩個條件:一是低基數效應消失,基本面數據要能發揮市場定錨作用,貨幣財政政策要有所鬆動,看來要到下半年。

 

二是形成新的市場風格,發現規模足夠大、盈利預期足夠好、前景相對明朗的領域。此專欄先前提過的「減碳」題材最有機會接上。

 

科技、消費仍是主流 「碳中和」可長期關注

 

中國在上個月的兩會,已經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定為國策,美國新政府也在上周宣佈2兆美元的基建政策,包含了清潔能源、水、電動車充電站等,這一題材有大量資金挹注,值得長期關注。

 

今年一季報陸續公佈之後,順周期、通膨等題材難以成為持續主題,資金還是會回到主流的科技股、消費等板塊。不過經過春節之後快速回調,因為中國散戶投資者耐心差,股價只要稍有回升到散戶集中進場時的高點以後,一定會先有一波贖回賣壓,把指數和個股壓制住。

 

看中國消費股,推薦看香港恆隆地產陳啟宗的致股東信,他對於中國的內需增長信心不減,是有根據的,單是上海恆隆廣場,去年的零售額已近110億元人民幣,幾乎是恆隆所有香港購物商場總零售額的兩倍。若只比較下半年的數字,上海恆隆廣場零售額是香港的2.4倍。而這些數字還在成長中。

延伸閱讀

回收電池、淘汰落後產能 股價就會大漲!搭上中國節能減排商機 把握這3個機會

2021-03-30

股市波動、通膨預期都要看「它」臉色 !除了美債殖利率,你一定要知道的指標

2021-03-24

陶冬:美債殖利率2%只是時間問題!股市最大的風險在於…

2021-03-21

送來幸福的台灣奇蹟

2024-01-10

日股衝上34年新高現在還能買?25年操盤老手:連巴菲特、外資都還在買,4大投資亮點曝光

2024-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