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00881 00878 00900

高通膨時代理財只會定存是很危險的!財經主播詹璇依:從每月6千開始,我這樣攢下第1桶金

高通膨時代理財只會定存是很危險的!財經主播詹璇依:從每月6千開始,我這樣攢下第1桶金

詹璇依

債券基金

大樂文化出版提供

2022-07-20 10:45

自小備受父母疼愛,沒有為錢煩惱過,每年的壓歲錢媽媽都會帶我去銀行存起來,小學時就擁有自己的銀行戶頭。爸媽的概念沒有錯,因為 20、30 年前,拜存款的高利率所賜,我們只需要把錢存放在銀行,它就會以 1 年至少 5%的速度成長。就連在睡覺,我們也能確實變有錢。

 

但時代已經不同了!在這個存款利率超低甚至趨近於零的時代,把錢放在銀行根本不會變多,如果把物價的膨脹加進來,甚至是變少。雖然說到要提高儲蓄率,選擇把錢放在銀行存起來,仍然是大部分人傳統的理財方式,認為相對安全、不會有風險。但事實上,這卻是一個非常危險的理財方式。

 

首先,因為存款利率實在太低 不適合長期投資;再者,貨幣還有一個隱形殺手 「通貨膨脹」。以我印象極深刻的事舉例,小時候吃一支麥當勞的蛋捲冰淇淋只要 10 元,現在已經上漲到18 元!同樣地,5 元的超商茶葉蛋,已經成為過去美好回憶。因此錢放在銀行,你的錢會越變越薄,通貨膨脹可怕的地方在於一般人不易察覺,有點像溫水煮青蛙。

 

如果你平常的薪水只是放在銀行活存或是定存,以平均通膨率 3% 配合 72 法則(註)來計算,要經過 24 年購買力才會降低一半。聽起來沒有很可怕,但卻是在不知不覺中,侵蝕了你的購買力和存款。

 

銀行給的利率小於通貨膨脹的利率下,把錢放在銀行雖然沒有風險,但也越來越不值錢。所以投資理財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投資報酬率超越通貨膨脹率」!!

 

資金存銀行 vs. 投資基金

 

接下來用兩個方案來說明,把同樣多的錢存在銀行,和以定期定額方式投資基金,兩者結果有何差異。

 

A 方案:錢存在銀行

假設每個月存 3,000 元在銀行裡,一年後有 36,000 元,可得到大約 36,000×0.04% * =14.4(元)

存款利率查詢:台灣銀行新臺幣存 ( 放 ) 款牌告利率

* 0.04 是 2021/03/10 的銀行活存利率

 

B方案:定期定額買基金

如果你將這 36,000 拿去存定期定額基金 1 年,我們用投資在年化報酬率 5% 的基金來計算,可獲得 1,800 元,多賺了 1,785 元,而且是定存的 125 倍(1800 / 14.4=125)。

 

如果放在年化報酬率 15% 的基金,根據以上的結論,那就會是 5,400 元,是活存利息的 375 倍!

 

我存下第一桶金的真實案例

 

我從 2017 年開始,每個月自動扣款 6 千元投入定期定額基金,2018 年後增加扣款金額,每個月扣款增加到 1.5 萬元,2017年 5 月到 2019 年 6 月共 24 個月,陸陸續續共賺了大概 5 萬元。

 

之後 2019 年到 2020 年,我持續把賺到的錢投入基金,扣款的基金檔數也增加到五檔。關鍵在於,這筆收入是我不需要花任何的力氣就賺得的,而且絕對比存在銀行裡高出很多!

 

換個角度想 50,000 元/ 24 個月 =2,083 元/月,等於是每個月為自己加薪 2 千元。以下是我在初入基金市場 2 年(2017 ∼2019)定期定額基金的操作績效,供大家參考:

 

(圖片來源:《我靠科技基金 4年資產翻3倍》)

 

2018 年之後我的操作為,開始增加扣款基金數量,隨著收入增加,以及實施「停利不停扣」。2020 年 3 月的股災低點時,我把積蓄投入,採用單筆買進大舉加碼,而在 2020 年 8 月,我的基金帳戶的總帳面市值,剛好是一桶金!

 

作者簡介_詹璇依  (Angeline Chan)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投入電視新聞圈超過10年。從業以來主跑財經線,對於各行各業、景氣脈動有廣泛了解,專訪過許多企業大老之外,也親自走訪許多台灣產業、直擊生產線。

本文摘自大樂文化出版 《我靠科技基金 4年資產翻3倍

延伸閱讀

才熬到2孩子大學畢業,還有結婚基金和夫妻倆的退休金要準備...57歲的中年苦嘆:長壽是種煎熬

2022-07-15

0050、006208...被動式ETF熱到連基金經理人都吃味!3張圖解密:0050績效真的比基金好?

2022-03-22

ETF不是懶人首選嗎?怎麼定期定額才8個月就賠破30%...艾蜜莉:投資ETF我的挑選4條件

2022-02-18

0050、0056、00878...每月2萬元定期定額投台股ETF,怎麼買比較好?10年股市老手建議分成3份

2021-08-24

美元貶值、通膨蠢蠢欲動...2021年股市怎麼走?林奇芬:就算定期定額,「這情況」也建議先賣一半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