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幣(例如USDT或USDC)就是用區塊鏈技術把美元的信譽搬到了鏈上,變成了“鏈上的美元”。到2025年,全球穩定幣的市場價值衝破2500億美元,年交易量更是高達27.6兆美元,這可是超過了Visa和萬事達卡加起來的總和呢!
在阿根廷、土耳其這些通貨膨脹挺嚴重的國家,穩定幣已經成了老百姓替代美元的好選擇,讓美元的實際流通範圍變得更廣。渣打銀行預測,到2028年,穩定幣的規模會達到2兆美元,其中85%都是跟美元資產掛鈎的。
穩定幣正在打通傳統金融與加密世界的橋樑
穩定幣還打算取代傳統的跨境支付方式。它們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點對點的即時結算,而且手續費超級低,只有傳統SWIFT系統的1/10。美國政府也看中了這一點,通過《GENIUS法案》把穩定幣定位成“支付型穩定幣”,想要建立一個以美元為中心的鏈上清算體系,慢慢削弱SWIFT的影響力。
比如,摩根大通就推出了一個區塊鏈支付平台Kinexys,每天的交易量超過20億美元,支持高盛、貝萊德這些大機構做跨境結算。
什麼是穩定幣
穩定幣是一種通過錨定法定貨幣(如美元)、商品(如黃金)或其他資產來維持價格穩定的加密貨幣,其核心目標是解決傳統加密貨幣(如比特幣)價格波動過大的問題,成為數字資產交易的“避風港”和價值存儲工具
穩定幣與比特幣有什麼核心差異
穩定幣與比特幣二者互補而非替代。比特幣是“數字黃金”,用於長期價值存儲;穩定幣是“數字美元”,用於日常交易和風險對沖。
穩定幣錨定法幣或資產,價格保持穩定(例如與美元按照1:1的比例錨定),波動率低於0.5%(法幣抵押型),其功能定位為交易媒介、跨境支付以及DeFi(Decentralized Finance,去中心化金融)流動性工具,屬於半中心化模式,需要進行合規儲備並保證透明度(如《GENIUS法案》所要求)。
比特幣沒有錨定物,價格完全由市場供需關係決定,年化波動率常常超過80%。其功能定位是儲值資產和投機工具,完全去中心化,難以實施監管。
穩定幣對美元與美債具有深層影響
美國支持穩定幣的本質是將美元霸權與區塊鏈技術深度綁定,既解決美債需求,又搶占數字金融制高點。然而,短債依賴、監管套利和技術漏洞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這一戰略能否成功,取決於全球對“鏈上美元”的接受度與美國應對金融動盪的能力
1.鞏固美元霸權
穩定幣可以擴大美元使用場景,穩定幣跨境支付量(2024年27.6兆美元)已超越Visa和萬事達卡總和,尤其在阿根廷、土耳其等通膨國家成為“民間美元”,增強美元滲透力。
穩定幣也是數位化延伸,美債抵押型穩定幣(如USDT、USDC)將美元信用擴展至區塊鏈領域,形成“鏈上美元體系”。
2.支撐美債需求
做大穩定幣,美國短期債務輕鬆搞定,因為美國的《GENIUS法案》給穩定幣下了個硬性規定,得備著點短期的美國國債(就是那種93天內到期的)。現在USDT和USDC手頭有1200億美元的短期國債,占了整個市場的5%。想像一下,如果到了2030年,穩定幣市值飆升到2兆美元,那得多買1兆美元的短期國債來撐場面!
長期債務嘛,就不是那麼回事了:穩定幣只對短期國債感興趣,那些十年以上的長期國債,穩定幣可沒打算去碰。
3.潛在風險
一是擠兌和脫鉤的風險,要是市場慌了,大家突然都去取錢,發行方可能不得不賣掉美國國債,這會造成債市動盪;二是影子銀行風險,穩定幣雖然像銀行一樣運作,但沒受同樣的監管,可能會給傳統金融體系搗亂。
穩定幣投資機會:發行商、銀行巨頭、技術創新
1.直接參與發行與交易
頭部穩定幣發行商,例如Circle(USDC發行方,於紐交所上市)、Tether(USDT發行方),得益於合規化趨勢以及利息收入分成。
合規交易所,如Coinbase(託管90%比特幣ETF資產)、香港持牌平台(像HashKey、OSL),受益於交易量的增長。
2.傳統金融機構佈局
可以使用穩定幣的銀行與支付巨頭,例如摩根大通(JPM Coin)、Visa(支持穩定幣結算)、渣打銀行(香港穩定幣試點)。
有投資穩定幣或上下游供應鏈的資產管理公司也受惠,例如貝萊德(投資Circle)、微策略(比特幣儲備+穩定幣結算)。
3.衍生場景與技術創新
RWA(Real World Assets,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黃金、債券以及其他各類現實資產,通過將其轉化為穩定幣的形式並上鏈,不僅極大地提升了這些資產的流動性,還顯著增加了其質押所帶來的收益。例如,PAXG作為一種黃金代幣,其年化收益率可達4%至6%,為投資者提供了更為優厚的回報。
跨境支付與去中心化金融:穩定幣在東南亞和非洲等地區的跨境支付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其手續費僅為傳統支付管道的十分之一,極大地降低了跨境匯款的成本。
此外,穩定幣在去中心化金融中的應用也日益廣泛,特別是在諸如Aave這樣的借貸協議中,穩定幣的使用不僅簡化了操作流程,還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後續關注法案落地情況、聯準會降息時間點
穩定幣把美元和美債綁一塊兒,短期讓美元更霸道,同時給美債減減壓,不過長遠看,得面對多極化競爭(港元、人民幣的穩定幣也不甘示弱)和技術去中心化(DAI這種幣也不簡單)的挑戰。
咱們得繼續留意監管方面的動作,比如美國那個《GENIUS法案》、香港的法規實施情況;挑穩定幣得找個定期審計的(USDC就不錯);還得關注聯準會什麼時候降息,畢竟聯準會一降息,穩定幣發行商的利潤就要縮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