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896 通膨 存股推薦

薪資漲幅追不上物價飆漲 投資黃金才是王道

薪資漲幅追不上物價飆漲 投資黃金才是王道

左青

理財

財訊雙周刊 提供

2019-09-26 17:41

在鈔票滿天飛的時代,富豪與機構法人紛紛把手中的錢換成可以保值的資產,投資黃金資產貨幣是最好的入門方法。

1980年台灣的人均GDP(國內生產毛額)是新台幣8萬6000元,到2018年人均GDP已經來到75萬4700元,38年的時間成長了8.78倍,同期的消費者物價只成長2.08倍;在不考慮所得分配的簡單觀察下,台灣的生活水準上升了4.22倍,大約每10年翻一番。

 

但是當我們把台灣的人均台幣GDP用黃金年度均價交換的時候,卻發現台灣的人均黃金GDP從1980年的3.9盎司一路攀升到2000年的53.5盎司的高峰,其後就一路下滑到2012年12.8盎司的低點,2018年台灣的人均黃金GDP也只有19.7盎司,低於1989年20盎司的水平。換言之,台灣人均台幣GDP長期穩定成長,可是人均黃金GDP卻低於30年前的水準。

 

生活水準大幅降低 只儲蓄消費貨幣還不夠

 

假如你不是生來就有房子的人,那麼居住成本可能是你日常最大的一筆開銷。2002年到2018年之間,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從6年上升到14.5年,房價大漲到底對生活水準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可支配所得是一般的家庭收入繳完稅金之後可以運用的錢,不過還要繳完房貸或房租才可以用來生活,這些錢就是決定你生活水準的可消費所得,你口袋裡的台幣就是消費貨幣。

 

2002年台北市中位數家庭的可支配所得是106萬元,當時房貸負擔率32.01%,繳完房貸後的可消費所得是72萬元。到了2018年台北市中位數家庭的可支配所得來到118萬元,房價雖然從大漲回軟,房貸負擔率仍然高達59.41%,可消費所得剩下47萬元,比2002年整整少了34%,還有更慘的是,同時期物價大約上漲20%,2018年的47萬元等於只有2002年40萬元的消費力,生活水準接近腰斬。

 

礙於本文的主題不是討論政治經濟學,而是藉由人均台幣GDP與黃金GDP走勢的分歧介紹資產貨幣的概念。大家每個月所得的新台幣是消費貨幣,薪資上漲幅度大約可以抵銷物價的漲幅。但當房價上漲過快時,假如你只是將每年所賺的新台幣儲蓄起來,你只握有消費貨幣,根本跟不上資產上漲的速度。

 

近20年來歐美強權不斷擴張央行的資產負債表,透過印鈔票向全世界抽取鑄幣稅,為了壓抑政府債務的利息負擔而持續引導利率下行,歐洲日本甚至已經實施了負利率。在鈔票滿天飛的時代,錢的購買力就是會下降,富豪與機構法人紛紛把自己手中的大把錢換成可以保值的資產,導致資產價格狂飆。

 

存台幣被剝兩層皮 投資金融資產才是解方

 

而台灣央行在過去20年為了彌補國庫的稅收不足,採行極度擴張的貨幣政策,簡單說就是印鈔票創造帳面利潤繳庫,甚至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歐美日用QE(貨幣量化寬鬆)大印鈔之後,仍然保持台幣相對弱勢來支撐出口,這代表台幣收入被美國聯準會跟台灣央行各剝去一層皮;聰明的台灣富豪與機構法人不但急著把台幣換成金融資產,還爭先恐後借走你存在銀行的新台幣加碼購買,因此就算大家拚命喊景氣不好要拚經濟,房價股價還是肆無忌憚地漲上天。

 

投資股票是抵抗這種現象最有效的方式,但是投資股票需要做功課,運氣不好買到大同集團這種公司治理不好的集團公司像華映、綠能那樣破產下市還會賠掉老本。買房子投資是台灣比較普遍抵抗貨幣貶值的作法,但是投資房地產的門檻比較高,你得先有自備款,何況現在空屋那麼多,人口變老又變少,房地產的投資風險正在上升之中。

 

假如你還沒學會怎麼投資金融資產,用定期定額的方法把台幣換成資產貨幣是一個簡單的選擇,而黃金就是資產貨幣中最簡單的選擇。(本文作者曾為上市櫃公司董事、總經理,專長為策略制定與資本市場分析)。…(本文節自財訊590期,詳全文)

 

延伸閱讀:

 

全球黃金Q2需求升溫 力守1450美元防線

印和闐:黃金再度榮耀

經濟衰退隱憂引爆避險需求 黃金、白銀、鎳三大金屬中長線偏多

延伸閱讀

到底該不該買黃金ETF?投資人不可不知的3大看多因素

2019-08-29

大震盪下的避險工具 看多黃金與日圓

2019-08-14

股市跌、黃金漲》法人資金大舉避險 台股整理後再跌可能性高

2019-08-08

黃金姊妹金屬瘋漲 富國銀行:別買黃金 目前太貴!

2019-08-08

黃金漲多要趕快落袋為安?兩大理由告訴你:NO!

2019-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