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勞退 勞保 航運股

全球晶片短缺:誰是贏家、 誰是輸家?

全球晶片短缺:誰是贏家、 誰是輸家?

PIMCO(品浩)指出,半導體產業將進入超級循環週期,晶片短缺將進一步影響半導體製造模式與通膨走勢。隨著全球科技支出持續增加,將帶動半導體產業的成長率。然而,儘管半導體產業蘊含投資機會,在PIMCO,我們仍建議投資人仍須關注部分主要風險。

無論是汽車還是消費性電子產品如個人電腦、遊戲機與智慧型手機,都由半導體所驅動。但近期半導體卻出現短缺情況,對物價、企業獲利、就業情況、通膨走勢,甚至是國家安全皆有深遠影響。

 

在PIMCO,我們預計晶片瓶頸將於下半年緩解,但市場需求預計將會持續強勁。半導體產業進入超級循環週期,傳統應用面(如消費性電子)與新興應用面(如人工智慧應用晶片)的需求將不斷增加。

 

全球晶片短缺的原因何在?

 

全球晶片供不應求的原因主要有二:疫情衝擊供需態勢,以及中美地緣政治關係持續緊繃。

 

疫情期間,全球民眾被迫在家工作與就學,帶動消費性電子需求大幅成長。2020年第4季全球個人電腦出貨量增加10.7%,全年出貨量總計2.75億台,年增4.8%。相較之下,隨著2020年上半年新車訂單下跌,汽車晶片需求出現萎縮。半導體代工廠將產能轉為技術較進階、利潤率較高的消費者產品,導致工業晶片產能吃緊。到了下半年,汽車產業需求回溫,汽車晶片卻也因此面臨供給不足的窘境。

 

多數中國晶片廠的製程仰賴美國軟體與機具,但考量美國政府在2019年禁止出口科技產品到中國,中國晶片廠開始累積庫存,成為晶片短缺的原因之一。2020年,中國半導體進口額年增14.6%至3,500億美元,占GDP的2.4%,中國的科技與研發投資占GDP比重亦增至1.5%。(資料來源: PIMCO,以國際貨幣基金 (IMF) 與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計算)

 

此外,PIMCO研究分析,由於地緣政治衝突,全球科技公司的投資意願降低,導致半導體供給吃緊。台灣與南韓業者占全球晶圓代工營收逾83%,先進製程晶片的營收集中度更高。「即時生產(Just in Time)」模式在供需穩定的情況下效果最佳,但以目前的環境,全球製造商可能必須考慮採取「預先生產(Just in Case)」模式。

 

對通膨有何影響?

 

在全球晶片短缺的背景下,資訊科技硬體的價格已浮現通膨壓力,除了可能形成長期現象之外,半導體產業亦可能因為資本密集度增加,而形成更高的進入門檻。中國家電業者已陸續宣布漲價,反映出原物料供給不足,如晶圓缺貨。供給短缺對總體經濟的影響在於,半導體密集裝置的價格可能上升,而零售營收、利潤率則可能降低。

 

我們在PIMCO的評估是,汽車公司的晶片成本將增加,但不至於導致全球消費者物價指數大幅成長,因為汽車晶片每漲價10%,整體生產成本只會增加約0.2%。

 

投資機會與主要風險

 

疫情帶動企業加速數位化,因此晶片是現階段經濟回溫態勢的主軸。半導體產業是經濟復甦的主要引擎,可望受惠於電源效率、5G、電動車產量增加等趨勢。

 

台灣、南韓與中國在半導體生產資本支出可望持續引領全球,占2021年全球資本支出70%以上。目前,半導體出口分別占南韓與台灣2020年GDP的6%與20%,展望未來3到5年,PIMCO預計台灣與南韓穩居半導體技術的領頭羊,為兩者的經濟成長與貨幣提供支撐力道。其他全球晶片短缺的受惠者也包括半導體設備廠與市場領導業者,後者議價能力佳,因此晶片取得無虞。

 

至於規模較小的車廠、消費性電子公司與工業公司若難以取得所需晶片,營運可能會面臨挑戰。晶片設計廠亦可能表現不振,因為業者無法取得代工產能,且晶圓代工廠可能調漲價格。

 

整體而言,預估全球科技支出將持續增加,進而推升半導體需求,帶動半導體產業成長。儘管半導體產業蘊含投資機會,但我們在PIMCO提醒投資人,仍須關注部分主要風險。疫情一旦獲得控制,全球經濟活動預計加速回溫,晶片需求將持續成長,但晶片供給可能會延續近期的短缺現象。

 

若中美緊張氣氛升溫,晶片供給問題亦可能惡化;美國總統拜登在科技政策上對中國採取的立場,將決定全球半導體供應鏈趨勢;中國推動半導體自給自足,可能對競爭態勢產生深遠影響。此外,若原物料與零組件出現短缺,亦可能大幅影響半導體產業與其他仰賴晶片的產業。

 

本篇作者:
 
  • 曹一珊是PIMCO資深副總裁暨信用分析師,駐香港辦公室;Geraldine Sundstrom是PIMCO董事總經理暨投資組合經理人,駐倫敦辦公室。兩人定期為PIMCO部落格撰文。
 

 

PIMCO集團已在台設立總代理品浩太平洋投顧獨立經營管理 。設置於台北市信義區忠孝東路五段68號40樓,電話為(02) 87295500,經主管機關核准之營業執照字號為 (109) 金管投顧新字第027號。

 

 

延伸閱讀 >> 通膨只是假動作?

延伸閱讀

中華電、大成、台肥...主力最愛的「股票田僑仔」資產概念股該怎麼買?張真卿:1情形千萬別進場

2022-11-23

股票下跌幾%該停損賣出?年成交量3千億、光繳稅就2億...台股當沖之王巨人傑揭「停損唯一標準」

2024-04-08

光繳稅就6400萬!八年級低薪宅宅每天盯盤17小時,翻成交量5千億當沖股神:我不怕賠錢,只怕自己無法突破

2024-04-01

判斷「主力股」要看成交量!法人圈打滾超過25年交易員「等他們囤夠所需股數時,股價就會飆漲」

2024-03-27

不想被外資、主力當韭菜 又不易看出財報數字的魔鬼 該怎麼辦? 只有「童叟無欺」的裸K不會騙你!

2022-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