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房價與低薪資夾縫中,小資族如何累積財富?YouTuber李勛25歲立志存下100萬元,沒有財務背景的他,不只影片創作以此為題,他認為很多人懂得「省錢」卻不懂「理財」,他在《毛利小姐變有錢》節目中分享,使用「比例原則」搭配「分帳戶存錢法」,將收入60%作為日常支出、30%儲蓄、10%風險規劃,並將收入劃分不同帳戶、對應不同用途「分帳戶」建立精準消費習慣,助他30歲時存到500萬元。
每天消費僅150元
「省錢」成為自信來源
李勛理財之路,源自從小看父母為生計加班到深夜,加上母親常將「賺1塊錢,最少要錢0.5元」掛嘴邊,讓他深知「賺錢很辛苦」,大學時李勛每個月開始有5,000元生活費,他設定至少要存下500元。「我把4,500元除以每月30天,強迫自己每天花費控制在150元內。」透過吃便宜學生餐廳省餐費,選擇便利商店、咖啡廳打工,不僅能賺取生活費,選擇可免費供餐打工機會,還有助節省餐食開銷。
他透露,自己一位彰化小孩隻身北上念書,剛開始非常缺乏自信,透過「省錢」反而累積出自己不同的成就感。
進入職場後,李勛選擇廣告製片接案工作,卻因收入不穩而焦慮,「旺季月入十幾萬,淡季卻不到一萬。」他坦言,無法預測下個月收入,加上高壓工作時數,讓他開始思考轉換跑道、脫離無法掌控的生活模式。於是他帶著影視圈累積技能,轉而經營自己YouTube頻道,因天生節儉個性,捨棄美妝、開箱等必須「先消費,再拍攝」題材,轉而以分享投資理財技巧為影片主題,開展自媒體經營。
分帳戶與631法則
精準檢視開銷
「理財重點是規劃使用錢的方式。」李勛分享,很多人跟過去的自己一樣,透過「暴力存錢法」為省錢而省錢,但「存錢」並不代表懂得「理財」,有條理管理每筆開銷才是邁入下一步關鍵。他使用「比例原則」搭配「分帳戶存錢法」,按「631法則」將收入60%作為日常支出、30%儲蓄、10%風險規劃,並將收入劃分不同帳戶、對應不同用途,「專款專用好處在於,檢視每筆開銷會更謹慎,月底如果發現有盈餘,也會很有成就感。」
此外,他建議民眾記帳時,可將支出分為「需要」與「想要」兩大類別。透過這種方式,能夠幫助自己在消費時多一層思考,資金運用更加精準,同時避免淪為流水帳,失去記帳理財的意義。
李勛也將「分帳戶」用於投資股票市場,將4個帳戶採取4種投資策略,ETF定期定額是最主要部位,其他3種分別用於ETF波段操作、個股波段操作及基金投資。分帳戶投資能避免資金衝突,也能降低主動投資的虧損風險。
辦信用卡留意條件陷阱
創造「痛感」抑制慾望
「沒有所謂的神卡,只有最適合自己的卡。」李勛認為信用卡使用上,應根據個人消費習慣挑選,例如:常在量販店消費,可優先考慮有量販店優惠聯名卡;常用特定行動支付消費,可選擇支付通路回饋的信用卡。他表示,很多民眾易陷入「現金回饋越高越好」迷思,卻可能忽略附加的限制條件,例如:需特定通路才有高回饋,或是有最高消費限額,一旦消費超過沒有任何回饋。
他建議初學者將信用卡數量控制在三張左右,分別對應國內消費、海外旅遊和特定通路,以達到回饋最大化並簡化管理。「卡片太多,有時忘記設定自動扣繳,造成循環利息,反而會扣到信用分數。」
如果消費帳戶銀行跟辦理信用卡銀行不同,李勛建議可在「分帳戶存錢法」多一個對應信用卡消費動作,在每次刷卡後立刻從消費帳戶中轉出對應額度,創造等同當下花費的「痛感」,有助抑制過度消費慾望。
李勛透露,做一位理財型YouTuber以來,不時收到一些質疑與嘲諷,甚至認為學習記帳、省錢是多餘行為,但他認為自己就是最佳例子,有目標動力存錢,開始在乎每一次消費,累積財富夢想才慢慢靠近。
用不到的信用卡不想繳年費,但剪卡又擔心影響銀行的信用分數,李勛提出了他的看法。歡迎收聽本集《毛利小姐變有錢》聽更多 https://lihi.cc/eJ4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