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錢是生活中必要且不能少的重要工具,但這項工具卻沒有使用說明書,幾乎所有人都在沒機會學習「錢是什麼」的情況下懵懂地過活。
本書作者田內學原本是高盛證券資深交易員,也參與過日本銀行的利息改革,他發現,越來越多人懂得開源節流、投資理財的重要性,但如果只為自己賺錢,不懂金錢的本質、經濟和社會的運作,即使賺大錢,最終只會淪為「金錢的奴隸」。田內學透過佐久間優斗的故事,讓讀者了解金錢的本質,透過怎麼「思考錢」,決定怎樣的未來。
國中生佐久間優斗,跟大多數人一樣,總是認為「有錢就能自由,沒錢萬萬不能」,談到未來志向,他長大後只想賺大錢,做年薪高的工作。
有一天,在放學途中,優斗巧遇銀行職員──久能七海,七海聽說附近有棟神祕豪宅,住著一位靠投資致富的有錢人。兩人因緣際會拜訪豪宅,希望大富豪可以傳授賺大錢的祕訣。
優斗總是認為「有錢就能自由,沒錢萬萬不能」,不過書中的主角:大富豪「老大」提出了三道「錢的謎團」:
1.錢本身不具價值。
2.錢無法解決任何問題。
3.所有人都存錢是沒有意義的。
七海輕輕舉起左手問:「您說過錢不會增加,請問這是什麼意思呢?」
老大說:「沒錯哦,七海小姐,你認為是什麼意思呢?」
老大反問,七海輕撥褐色長髮回答:「用跟之前一樣的角度來分析嗎?」
「很聰明哦,」老大揚起單側嘴角,「想要使錢增加只是個人觀點,從全體的角度來看,錢是不會增加的。」
所有人都存錢是沒意義的 錢只是在錢包間移動
聽起來很簡單,但優斗完全無法想像是怎麼一回事。
「如何從全體的角度來看呢?」 、「想像每個人的錢包就行啦。」
如同優斗的錢包和七海的錢包,世界上存在許許多多店家的錢包與社會的錢包,所有的錢,都是從這個錢包移動到另一個錢包。
舉例來說,優斗買了銅鑼燒之後,錢包裡的錢雖然減少了,但錢只是移動到和菓子店的錢包了。而七海錢包裡的錢,總是會在發薪日增加,但錢只是從任職的公司移動到她的錢包罷了。
七海皺起眉頭。「我知道錢在移動,但是,利息難道不是增加的錢嗎?日本的利息雖然很少,但是放在戶頭裡的錢會生出利息,不是嗎?」
「不是哦。」老大先搖了搖頭,慢慢說明:
「利息也是移動來的哦。所謂的利息,只是銀行把賺到的錢,支付給存戶而已。麵包不會憑空變出來,人們卻常常誤以為利息是增加的錢。」
七海先露出意外的表情,想了想後,似乎接受了。「進入投資銀行上班以後,我最先學到的就是利息,所以一直誤以為利息是增加的錢。我忘了從全體的角度來思考。」
解開錢的謎團 從價格無法估算價值
優斗邀大家享用留在盒子裡的銅鑼燒。「這個駿河庵的銅鑼燒真的很好吃,你們吃吃看。」
七海說「我吃一個」,規矩地把手中的銅鑼燒撕成兩半,鼻子湊近斷面確認香氣之後,才把銅鑼燒放進嘴裡。
「嗯,口味很細緻,甜而不膩,容易入口。這也要拜過去的積蓄所賜呢。」
老大沒有拿銅鑼燒,只是深深靠在椅背上,望著七海享用的模樣。
「我們現在認為理所當然的生活,全是過去累積而成的,銅鑼燒也是,智慧型手機的尖端科技也是,全是過去的積蓄哦。」
七海放下銅鑼燒,她說:「每當地價和股價爆跌,人們就會說『賠了一大筆錢』,請問這類『價格上的積蓄』也很重要嗎?」
「很棒的觀點呢,」老大坐起身,豎起食指,「生活的富足感,來自於每一個人所感受到的價值。價格與價值必須分開看才行哦!舉例來說,你們認為這個銅鑼燒值多少價值呢?」
優斗立刻回答: 「一個200日元!剛剛跟老大拿錢時,我們才聊過,本來一個250的銅鑼燒, 阿姨便宜算我一個200日元。」
老大笑著搖搖頭。「你說的是價格。對販賣銅鑼燒的店家來說,這個銅鑼燒無疑具有200日元的價值,因為他們獲得了200日元。優斗不是賣方,而是尋求銅鑼燒的客人,吃了銅鑼燒後,你獲得了幸福感,這才是價值哦。」
「你說的幸福感,是指我覺得好吃嗎?」
「沒錯,這也叫做『使用價值』,每個人的感覺不盡相同。這邊要潑個冷水,對討厭紅豆餡的我來說,銅鑼燒不具任何價值。價格和價值是兩回事哦。」
優斗恍然大悟,同時也感到懊惱,早知道就買其他和菓子。
作者簡介_田內學
1978年生,東京大學資訊理工學系碩士學程畢業。2003年進入美商高盛集團日本證券股票公司工作,擁有長達16年的日本國債、日圓利率衍生性金融商品、長期匯兌交易員經驗,亦參與過日本銀行主導的利息指標改革。
2019年離職後,接受日本傳奇編輯佐渡島庸平的指導,展開寫作計畫。目前為「錢的另一端研究所」代表,以社會金融教育家的身分,為學生和社會人士舉辦認識金錢的相關演講。平時會在Instagram(@tauchimnb)和note(note.com/mnbtauchi)上分享財經新知。
本文摘自采實文化《你想為誰賺錢?【博客來獨家書衣版.附限量贈品「多功能祝福理財包」】:破解3大金錢謎團,怎麼思考錢,決定怎樣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