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阿汝娜、周劍銓是一對夫妻,阿汝娜25歲就欠了近4,500萬元的房貸;周劍銓原本是紡織世家第三代,卻因金融危機家道中落,自己也失去在香港高盛銀行的工作。雖然家逢巨變,但夫妻靠著創業,到全球不同市場投資,從正確、專業的投資決定,6年就谷底翻身,從白手起家賺到千萬資產。
在北部養育兩個孩子的家庭每月開銷動輒超過10萬元,一位新竹市的雙薪家長分享,包含房貸、兩個就讀公立小學的孩子(未參加安親)、才藝費、孝親費及生活開銷,每月支出至少需13~14萬元,月薪基本上都打死,只能靠分紅及年終存錢。
另一位網友則表示,兩個孩子分別就讀小學五年級及幼兒園中班,光是安親、英文及才藝費用就將近1萬元,加上房貸、車貸及孝親費,每月開銷也差不多10萬元,讓很多網友直呼錢不夠用。
40歲中年族群通常收入高、開銷大,進來的錢多,出去的錢更多,如果沒有穩定的現金流,常面臨無錢可花的窘境。作者阿汝娜、周劍銓不算房租或其他資產的現金收入,現在每個月能有超過台幣12萬元的被動收入,是怎麼做到的?3個方法用錢賺錢、獲得穩定的現金流。
現金流斷裂悲劇!被每月上億開支壓垮 地方首富走上絕路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我一位朋友的老闆。
2018年的時候他是當地首富,人脈廣,也很有野心,所以不斷尋找風口、投資新的產業,他打算併購幾家公司,因此耗費了大量的初期創業資金。
當時銀行突然收緊貸款,他的現金流馬上就斷了,而他所進行的併購交不出後續的錢,前面的投入也回不來了。
半年內,他連銀行貸款的利息都還不起了,每個月還需要上億元的開支。2019年底,這位老闆自殺了,他選擇離開這個世界。
今周刊提醒您,自殺解決不了問題,請給自己一個機會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0800-78899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40歲中年族群財務危機:賺得多、花得更多...如何擺脫無錢可花的窘境?
這是一個非常沉痛,但又在40多歲的族群中真實上演的悲劇。
原因就是這個階段的人通常收入高、開銷大,進來的錢多,出去的錢更多,如果沒有穩定的現金流,他們就會像前文這位老闆一樣,面臨無錢可花的窘境。
接下來就和我一起來探究怎樣獲得穩定的現金流吧!
每月穩定4萬vs偶爾月賺10幾萬?穩定的現金流比豐厚存款更重要
從上面的案例中不難發現,你需要現金,但是也絕不能保留太多現金,原因是─現金是會貶值的。所以我一直不認同「現金為王」這句話,我認同的是「現金流為王」:固定流入的金錢具有強大的力量。
我看到過一個很生動的例子:巴西的千湖沙漠每年降水量達到1,600毫米卻寸草不生,就是因為它每6個月才下一次雨,但如果根據季節規律性地降水,即使每次只降幾十毫米,也很可能會收成大好。
同樣的道理,對一般人來說最重要的是穩定的現金流。
例如有2個人的年收入都是50萬元,A每月有固定的收入4萬元,B有時1個月能賺10幾萬元,有時一分錢都賺不到,雖然2個人的年收入都是50萬元,但收入的品質和可預測性是完全不同的。
只有維持穩定的現金流入,生活才會變得富足。能定期入帳的錢就像源源不斷地落在農田裡的雨水,能夠使你的人生各項計畫和支出變得容易掌握。
每月被動收入超過12萬!聰明選擇基金發揮「錢生錢」的力量
在投資的時候不要只看收益率,要注意什麼資產可以帶來現金流,也就是「錢生錢」的力量。
我們夫妻過去幾年都在專注建立一個每月配息的投資組合,這個投資組合每個月或每個季度都會為我們提供現金。
不算房租或其他資產的現金收入,我們現在每個月能有超過3萬多港元(約台幣12萬多元)的被動收入,1年什麼都不做就有36萬港元(約台幣144萬元),真的是「躺贏」。
在2022年,我們幫親戚整理了他的投資組合,想看一下收益怎麼樣。
我的親戚當時投了3.8萬美元(約台幣122萬元),最近12個月總配息接近2,700美元(約台幣8.6萬元),年化收益率超過了7.2%。
這樣的年化收益率妥妥地打敗了市場!但是,他主要鎖定高收益債券基金,高收益的債券基金不可能只是投資純公債,純公債收益很少超過4%。
債券基金一般會投資亞洲或全球的以下5類標的:⑴投資等級的政府債券;⑵投資等級的公司債券;⑶大公司的高收益債券;⑷可轉換公司債券;⑸優質的股權資產。
1.怎麼選擇債券基金?
可以領息的投資商品包含股票、強調高股息的基金和ETF,以及債券型基金,若想追求穩定,可以債券型商品為主(也可以混搭,降低資產集中的風險)。
以下提供挑選債券商品時要注意的事項:
➀資產組合:投資組合要避免價格大幅波動。債券基金投資信用評級越高的債券,基金的風險越低,但基金的回報率也越低。
➁產業分布:資產要分布在更多有穩定現金流的企業所發行的公司債。基金如果投資於現金流比較穩定的公共事業、不動產、資訊科技、基本消費及通訊服務等產業,這些產業通常具備穩定需求、強大市場地位或持續盈利能力,那麼現金流的持續性就有很高的保證。
➂債券信用評等:評等越高,違約風險較低。若包含高收益債券(非投資等級,即信用評等BB+級以下),需評估其收益與承受風險能力,因高收益通常也代表高風險,違約的可能性較大。此外,分散投資國家與產業也能降低單一信用事件的衝擊。
➃配息方式:優質的配息基金應該是從每個月的淨收益直接配息給客戶,而不是把基金股本賣了再付給投資人。投資最重要的是落袋為安的回報,只有能產生現金流的資產,才是真正的資產。
2.怎麼選擇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
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s)集中投資於不動產項目,比如大型商場購物中心、酒店、辦公室、物流中心、停車場等,它的收入主要是租金,也包括物業升值的收益,有別於上市公司的股票。
REITs基金最大的特性是會把大部分稅後淨利以股息分配給基金持有人,以美國為例,規定上市的REITs必須把最少90%的應稅收入的股息配發給投資人(台灣的REITs商品依據《不動產證券化條例》規定,信託利益應每年分配給投資人,但未明確要求分配比例),有些還限制資產借貸比例不能高於35%,因此資產負債結構很穩定,不會發生負債過高的情況。
而且收入來源以租金為主,比一般不動產開發商銷售物業的收入更穩定,波動性低,業務風險低,現金流入穩定,股東可以定期收到穩定的現金配息。
選擇優質的REITs,要研究其旗下資產的品質,預估負債比率,了解管理層計畫和未來增長潛力等,需要很強的專業實力。我們在北美的投資中,有兩項是REITs(見圖表3-5)。
3. 善用投資槓鈴策略
把你的投資集中在兩個極端:高風險和低風險的資產中。不要去買那些中間風險、中間收益的資產。
善於投資的人90%的資產全部放在極端安全的資產中,哪怕是4%、5%的收益率他們就很滿足了,重點是不能有風險。
而剩餘10%的資產,他們會放在高風險的投資標的上,一旦成功收益可以翻倍,甚至十倍百倍,比如期權期貨、風險投資或者新興的高科技股票等。
因為他們的本金足夠大,所以即使只拿出10%來投資,收益也很多,而可能的損失又不大,哪怕10%全部都沒有了,其他90%的資產也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有些人則反其道而行,買了一些中風險、中收益的產品,付出沉痛代價。
在充滿風險的投資世界中,堅守90%的安定,勇敢嘗試10%的未知,是非常好的投資策略。
如果你已經有90%的資產都放在比較穩健的投資標的中,那麼,其他10%完全可以嘗試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
今周刊提醒您,自殺解決不了問題,請給自己一個機會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0800-78899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作者簡介
阿汝娜
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MBA畢業,曾任滙豐香港投資銀行部前聯席總監,現為知名財經博主及財富管理顧問。
周劍銓
哥倫比亞大學國際金融及經濟碩士,曾任美國景順基金前副總裁,為亞洲傑出新晉保險顧問及財務策劃師之一。
阿汝娜與周劍銓是一對創業夫妻,均為高端客戶私董會創始人、全球財富管理資深顧問、「樊登讀書」及深圳電視台財經頻道特邀嘉賓,共有營運多年的財經自媒體「香港金融俠侶」品牌。
本文摘自金尉《上癮式存錢:邊賺邊存、越存越爽,一鍵刷新你對錢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