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本書作者J.F.德達洛指出,投資人常有這些經驗:明明進場時機對,股價卻總在起漲前賣掉?或者,才剛出現一點虧損就受不了,急著脫手?原因就是掉進「盯盤窮忙」的陷阱。
每天盯盤反而無法專注長期趨勢,在短期波動中頻繁買賣,不但增加成本,也會降低報酬率。且在「損失厭惡」的心理層面上,讓人更容易在股價下跌時恐慌賣出,錯失回升機會。
作者提出解決之道是:資訊節食(挑選更好的股票)、資訊斷食(減少交易的頻率),以及調整心態來克服。雖然「怕虧」是本能,但只要善用這些技巧,就能穩健獲利。
為什麼每次看盤都在虧錢?3大投資陷阱別再踩
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但有很多答案,物理學家可能會說,就像薛丁格的貓一樣,我們處於「量子疊加」的狀態──同時在賺錢和賠錢。
如果我們觀察自己的帳戶,可能會導致股票價格波函數崩跌(Wave Function Collapse)──然後,它就真的崩跌了!
或許如此,但這裡有3個(稍微更符合現實的)原因,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們只要看盤就是輸了:
.資訊超載(Overloading)。
.過度交易(Overtrading)。
.難以忍受(Overwhelming)。
明明買對了,為什麼還是賠?答案是「太急了」
你有沒有遇過這種情況:在完全正確的時機進場,卻在股價要起飛之前退出?我也有過這種經驗。
研究顯示,除了稅收損失和投資組合再平衡等原因之外,過度交易最終也會損害我們的報酬率。
從1996年到2015年,資產類別之間的交易,對普通投資人造成了一定的傷害,每年的報酬率只有2.1%(甚至輸給通貨膨脹),而股票的年報酬率為8.2%。
這並不奇怪,我們很容易被短期波動搞得焦頭爛額,從而忽略了那些至少部分由穩健公司基本面支撐的長期趨勢。
也許是因為價格波動太大,讓我們感到害怕;也許是價格完全不動,讓我們覺得無聊。無論是哪一種狀況,我們都常常懷疑自己的決定,並因而付出代價。
虧一點就受不了?你可能錯失好股票
第3個原因是難以忍受,而所謂的「損失厭惡」(loss aversion)屬於投資心理學的範圍。
這種認知偏誤所描述的意思是,虧損對我們心理上造成的痛苦,比獲利所帶來的快樂更強烈。
在行為經濟學中,這種「贏/輸」的不對稱性,可以透過康納曼和特沃斯基(Kahneman and Tversky)的前景理論(prospect theory)來深入了解,也與我們所熟悉的消極偏見(編按:negativity bias,人們普遍對於負面的訊息都會比較敏感,對於正面的訊息就容易習以為常)有關,儘管10個評論中有9個好評,但因為有1個負評,就讓我們感覺自己還是失敗了。
一年有252個交易日,如果我們每天都會看一次股價,發現有126個日子下跌、126個日子上漲,就算最終獲得了正報酬,但在我們的腦海中,還是會感覺虧損的次數比實際上更多。
怕虧不是壞事!聰明投資3招
因此,我們將學習如何透過資訊節食(挑選更好的股票)、資訊斷食(減少交易的頻率)和改進的心態,來克服上述3個原因。
但是那種難以忍受損失的感受,其實是一種本能;而意想不到的是,這個本能將是你成為一名優秀投資人的關鍵。
所以,其實最重要的投資法則,早已深植於我們的大腦中!
作者簡介_J.F.德達洛(J. F. Dodaro)
一位投資人、科學家、發明家以及企業家,曾在一間資產規模上兆美元的資產管理公司中,擔任管理11位數股票型基金的投資組合管理團隊成員。
他在矽谷創業並擔任執行長,成立了一間由風險創投所投資的企業,專注於開發應用於核能的奈米材料。
他的投資策略書籍運用數學和科學來打造財富,並透過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s thinking)的思維方式,簡化財務領域的複雜性。
閒暇時,他喜歡彈鋼琴、彈吉他、潛水、滑雪,以及思考量子力學的湧現現象及其解釋。
本文摘自方舟文化《別再看股價了!:每次查看股市都賠錢?最簡單的投資策略,每年交易4次就能選中贏家!》
※ 本網站及作者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投資人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