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00881 00878 00900

堅守國安、產業、員工三底線 在紅色大軍裡找商機

堅守國安、產業、員工三底線 在紅色大軍裡找商機

何佩珊

科技

985期

2015-11-05 10:53

當全球半導體產業都在整併、結盟,台灣廠商要如何置身事外?但當合作對象來自中國,
台灣又該如何面對這個兩難的抉擇?要對抗還是要結盟?業者心中其實已經有清楚的答案。

恩智浦(NXP)以一百一十八億美元購併飛思卡爾(Freescale)、英特爾(Intel)用一百六十七億美元買亞爾特拉(Altera)、安華高(Avago)開出三百七十億美元的天價買下博通(Broadcom),還有威騰花一百九十億美元購併新帝(SanDisk)……,今年以來,國際上一件又一件大型半導體購併案,無疑都在說明一件事:結盟整併已是不可避免的趨勢。然而發生在台灣,當伸出手的那方來自中國時,一切卻不再那麼單純。

「台灣面臨的就是兩難。」理律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馮博生表示:「你不開放,這裡面可能影響中國市場發展,但你開放,初期我管制他(指中國)不能主導,他一旦進入你企業,之後變化就很難掌控了,至少不是你一廂情願可以完全控制住的,慢慢從量變到質變,可能性就有。」

然而在敏感的政治問題之外,更急迫的是關乎到企業存續的商業現實。當中國企業用豐沛的銀彈攻勢與全球強者結盟時,台灣廠商要如何以一人之力對抗這個大聯盟?更巨大的挑戰是,台廠或許可以拒絕陸企的招手,但有本事割捨這個十三億人口的巨大市場嗎?
 
挾技術  戰略兩大優勢,未必輸人
 
雖然如同日月光營運長吳田玉所說,中國品牌如小米、華為的崛起,將讓歐、美、日廠商在半導體智財權與專利問題上有更多顧慮,這時具備半導體代工實力,卻沒有強勢品牌的台灣,戰略意義將更被凸顯,對晶圓代工和封測業是很好的機會。

又或者是從技術面來看,群聯董事長潘健成相信,台灣技術還是保有領先優勢。也就是說,台灣在半導體產業中,其實仍掌握了一定的優勢,現在主導權不完全在中國企業手上。

但潘健成也說:「台灣會做的東西,不表示人家不會做,只是時間問題。」而有相同憂慮的,恐怕不只有他一人。

有購併大王之稱的中美晶集團董事長盧明光話說得很直接:「如果沒買到你技術,他(指中國企業)一樣在國際上也可以買,只要有錢就可以買。」再進一步從市場面來看,「以電子資訊產品來說,中國是最大的市場和製造的地方,事實上避免不了到中國。」他認為,「紅色供應鏈我們避免不了,就更要走進去。」

既然今天市場在中國,技術被追趕也是遲早的事,潘健成不禁要問:「為什麼不趕快自己先去做?」不可否認,或許中國廠商會因此學習台廠技術,但他是這麼看的:「如果師父教會徒弟,被徒弟幹掉,師父自己也要認啦。」他認為如果真的因此被超越,該檢討的應該是自己。
 
 
 

與其執著在這個點上,「公平競爭」才是他更在乎的事情。他一再強調:「我們不怕你競爭,我們怕的是不公平競爭。」

盧明光的看法相同,他認為之所以有所謂的紅色供應鏈威脅,不外乎是因為中國政府對中國企業有很大的獎勵,形成競爭上的不公平。

對陸企有條件開放,換取公平競爭
 
如果和陸企合作可以取得台商在中國更好的競爭條件,「我覺得這就沒什麼好擔心的。」事實上,潘健成認為,過往台商獨資到中國,真正利益其實留在台灣,「那他怎麼可能不偷(你的技術)?」但若是今天陸資也持有台廠的股份,兩邊的利益被綑綁在一起,「你的利益就是他的利益,受到不公平待遇,他是會站出來幫你的!」

當然,以開放換取公平競爭與市場空間,固然是求生存的必要,但還是有不能不退讓的底線。

工研院知識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杜紫宸認為,台灣要選擇自己壯大,或是加入對方,其實不必有什麼原則,「不要認為中國就是我們的敵人。」

但他也說,無論如何,第一層次都要考量這件事會不會對國安造成威脅。舉例來說,中華電信和台灣銀行這樣的公司,就勢必不能接受陸資,但力成和聯發科在他看來,就不屬於有國安風險的類型。

而另一層次,則是要考量台灣的產業會不會受到損害。如杜紫宸就強調,投資一定要拿資金或技術進來,「老股轉換我一個都不贊成。」因為這樣得到利益的只會是少數股東,對產業卻沒有好處。

還有最後必須思考的是:「員工會不會受到影響?」就這點來說,盧明光認為,政府若是擔心,大可以在規範中要求投資對象必須擴大在台投資。

而在這三點之外,盧明光認為,台灣看待中國公司,其實應該和美國、歐洲等其他外資沒有不同,不論是台廠去購併,還是別人來併台廠,都必須把握「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和「擴大市占率」這幾大方向,而最終追求的不外乎就是繼續獲利和成長,讓員工、股東和顧客都能受惠。
 
坐擁市場與資金兩大優勢,中國半導體產業成長相當快速。(CFP)
 

延伸閱讀

分析師推薦同1支股票,為何3友人獲利率能相差210%?股市裡會飽賺和慘賠的投資人思維差異

2023-08-07

一個「靠台積電養大」的孩子,為何最後不碰股票?工程師慘賠600萬血淚:一開始只是想快點財富自由

2023-08-28

誤信朋友跟明牌,結果幾週就賠了300多萬...30歲工廠小開:我沒敢讓年事已高的爸媽知道

2020-06-01

強烈的賺錢慾望害他慘賠330萬!朋友燒錢開餐廳給我的股市投資啟示:有時候休息反而是賺錢之道

2022-11-16

為賺理專口中350萬權利金,她慘賠6千萬...退休之際卻負債累累,那年人民幣TRF投資下的受災戶們

2023-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