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00881 00878 00900

虛擬世界 下一個5兆元商機

虛擬世界 下一個5兆元商機

何佩珊

科技線上

插畫/kuan

989期

2015-12-03 10:43

在智慧型手機的風潮之後,誰會是下一個改變人類生活的新科技?
「虛擬實境」和「擴增實境」似乎是眾家科技大廠心中的最佳答案。
繼三星推出虛擬實境裝置Gear VR之後,還有更多重量級新品將在明年上半年問世,一個新的世代也將跟著展開。

虛擬世界

 

走在台北街頭,一抬頭,變形金剛竟爬上台北一○一大樓;一眨眼,原本坐在教室裡頭的學生卻置身非洲大草原……。這不是回到未來的時光機,也不是哆啦A夢的任意門,這是時下最熱門的虛擬實境 (VR)和擴增實境(AR)應用場景。

 

虛擬實境和擴增實境對多數人可能還很陌生,卻是近年歐、美最熱門的詞彙。虛擬實境是指利用封閉的3D空間,帶來身歷其境的感受。舉例來說,當課堂上談到金字塔時,學生可以透過它前往埃及看木乃伊,不必透過想像。

 

擴增實境則是將虛擬與現實環境結合,以荒廢許久的火車站為例,藉由該技術,能在相同場景中,看到五十年前準備開動的老式蒸氣火車呼呼作響,一旁還有販售鐵路便當的小販;點一下,甚至可以看到便當菜色,直接下單。

 

在智慧型手機旋風逐漸成熟而趨於平淡之後,全世界科技巨頭都在瘋狂尋找下一個大商機;不論是網路大廠臉書(Facebook)、Google、騰訊,還是軟體巨擘微軟、遊戲大廠索尼(Sony),或智慧型手機業者三星和宏達電(HTC)……,都不約而同地將虛擬實境和擴增實境,視為下一個帶起數兆元商機的新風口。

 

臉書祖克柏看好前景 未來,我們用虛擬技術留下紀念

 

當中最積極樂觀的,就屬臉書創辦人祖克柏(MarkZuckerberg)。他在二○一四年以二十億美元,買下虛擬實境頭戴式裝置廠商Oculus後,簡直成了虛擬實境代言人。「五年前人們在Facebook用文字分享,現在則是用照片,接下來是影音;而更長遠來看,將會是虛擬實境和擴增實境。」他期待,未來不只能用照片留下女兒的珍貴畫面,更可以用虛擬實境留住當下真實的感受。在他看來,「虛擬實境將會是下一世代運算平台。」

 

Oculus創辦人拉奇(Palmer Luckey)更直接,他認為現在被視為先進科技,且在大眾市場普及的智慧型手機,再過幾年可能會變成古董,「我很懷疑五十年後,當你可以隨時投射出一個虛擬環境時,你還會在口袋裡放上像磚塊(指手機)一樣的東西。」他相信消費者終將擁抱虛擬實境。

 

現在各大廠已蓄勢待發,預計一六年上半年,包括臉書的Oculus Rift、索尼的PlayStation VR、宏達電的HTC Vive等重量級產品都會陸續上市。其中,三星的Gear VR已搶搭今年十一月的感恩節商機,甫上架就銷售一空,讓人對虛擬實境市場有更多期待。

 

虛擬世界

 

跨領域、產業 這是一個大時代的開始

 

而且不只大廠要搶市,小業者更想掌握世代轉換的機會。科技網站VentureBeat旗下資料庫VB Profiles統計,過去幾年有逾兩百家以虛擬實境,及擴增實境為主題的新創公司成立,如製作「披頭四」前成員保羅.麥卡尼虛擬實境演唱會的Jaunt,與用虛擬實境轉播今年NBA開幕賽、得到時代華納投資的NextVR,以及有「最神祕擴增實境公司」之稱的Magic Leap等,總計融資金額逾三十億美元,整體估值更突破一百三十億美元(約新台幣四千三百億元)。

 

國際創投Winnick & Company合夥人史密斯(Ben Smith)認為,現在的虛擬實境,就像是十年前剛起飛的網路影音市場。雖存在技術和資金門檻,但投資走勢證明,這是一個大時代的開始。

 

「現在全世界沒人可以說虛擬實境成功的會是什麼,有趣就在這裡,很像重新洗牌,機會很大很大。」台灣遊戲開發商Future Town創辦人楊宗翰也是投入虛擬實境的新創公司之一,正懷抱著極大的熱情,投入虛擬世界。

 

市場研究機構Digi-Capital預估,二○二○年,虛擬實境和擴增實境全球產值將上看一千五百億美元(約新台幣四.九兆元),影響橫跨遊戲、行銷、教育、醫療、娛樂、社交、工業等,全面滲透我們的生活。

 

「跨領域、跨產業、跨裝置應用,就是VR、AR最大影響力與魅力。」台灣VR/AR趨勢的網路觀察家謝京蓓如此認為。

 

當中,只需一支智慧型手機就可以體驗的擴增實境應用,估計二○年產值將上看一千二百億美元(約新台幣三.九兆元)。實際上,我們的生活已經開始看到相關商業應用。

 

如先前紅遍全台的LINE FRIENDS互動樂園特展,取代傳統拿紙蓋印章的作法,消費者用手機一掃,就可以蒐集到每個LINE人物圖章;完成後,除了可以透過擴增實境技術換得和熊大、兔兔合照機會,還能參加抽獎。這個虛擬互動設計,採用的就是台灣擴增實境業者宇萌的marq平台。

 

宇萌目前已經累積超過一百個案例,諸如台北一○一、三菱汽車等,都是他們的客戶。耕耘擴增實境市場五年、宇萌創辦人白璧珍觀察,「早期大家對這個東西的想像力不足,十個人可能只有兩個人聽過,很多客戶無法想像如果將擴增實境用到自己的產品,會有什麼結果?」但現在大眾認識它的比率已約五成。

 

除了利用手機、PC平台當作擴增實境的行銷和教育應用,汽車大廠福斯則已將擴增實境眼鏡,列為工廠標準配備,提升工作效率;還有微軟開發的擴增實境眼鏡HoloLens則可更廣泛用於專業工業設計、建築、學習和遊戲等。

 

微軟執行長納德拉說:「如果你是工業設計師,透過HoloLens使用製圖軟體AutoCAD,或Maya(高階三維計算機圖形軟體),你就回不去了。」對微軟來說,這將是一台高效能、可以隨身帶著走的新形態個人電腦,而它將會逐漸改變人類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虛擬世界

戴上微軟的擴增實境眼鏡HoloLens之後,原本平整的牆面竟出現巨大洞口,不斷冒出怪獸,再看看雙手則多了武器與盾牌,可以立即展開戰鬥。(圖/微軟提供)

 

入門門檻較高 需要有裝置,才能搭配使用

 

相對之下,需要搭配頭戴式裝置的虛擬實境,以目前Oculus Rift估計要上萬元的價格,還得搭配高階電腦使用的成本來看,顯然對一般使用者有較高進入門檻,需要更多時間「預熱」。

 

但北科大互動設計系助理教授葛如鈞強調,「現在是指數發展時代(以數學裡的次方概念成長),可能你打個盹,已經有一千萬虛擬實境使用者。」畢竟明年除了有Oculus Rift等指標商品出貨,Gear VR也降價到九十九美元(約新台幣三千兩百元),加上Google低成本虛擬實境裝置的大量推廣,都將成為發展助力。

 

以Google推出的Cardboard為例,只要拿披薩盒剪剪貼貼,配上一台智慧型手機就可以變出一台簡易虛擬實境裝置。雖然Cardboard的虛擬實境效果和Oculus Rift相比,前者的沉浸式體驗有如水只淹過腳趾頭,而後者則像是奧運等級的跳水項目,但就如同國際研究機構SuperData的研究總監拉馬斯(Stephanie Llamas)說的,「可負擔的虛擬實境裝置,會是初期銷售主力。」終究要先有Cardboard這樣的入門產品,激起消費者的好奇心,才可能說服他們購買高階頭戴裝置。

 

在Google負責虛擬實境影音Jump專案的塞茨(Steve Seitz)透露,目前市場上已有超過百萬台的Cardboard。

 

此外,拉馬斯預估,首波購買高階虛擬實境裝置的,將會是遊戲玩家。SuperData的數據指出,美國有三一%的遊戲玩家計畫購買PlayStation VR;另外有一八%PC遊戲玩家,想買Oculus Rift。

 

虛擬世界

▲點擊圖片放大

 

臉書、Google全力搶進 打造虛擬實境生態系

 

影視產業也等不及擁抱虛擬實境,包括迪士尼、時代華納等,幾乎每家公司都在做準備,如即將上映的《星際大戰七:原力覺醒》,便與Google合作,推出虛擬實境體驗作為宣傳。原因不難理解,拍攝一部虛擬實境電影,只要從三六○度影像擷取一部分,就可以變成傳統影像,這是向下相容的概念,對電影公司等於是多出一塊大餅。

 

還有今年的美國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提名辯論會,以及NBA球季開幕戰等,紛紛開始使用虛擬實境轉播,這都將成為虛擬實境發展的最佳助力。

 

更重要的是,幾乎和多數人生活分不開的Google和臉書兩大平台,也火力全開。Google陸續推出虛擬實境影片平台Jump;YouTube和Google街景也開始支援全景影像;Google甚至推出免費虛擬實境體驗教學計畫,要讓數千所學校學生能「看見」課堂上所說的景象,顯然正在打造虛擬實境生態系。

 

臉書則除了支援三六○度影片,也從社交強項出手,推出App Oculus Social這樣的社交應用。

 

「我們還在非常早期的階段。」楊宗翰形容,這就像當年的大哥大只能用來打電話,當時沒人想像得到十年後的手機,竟然可以有這麼多功能。隨著裝置普及與進化,更多想像不到的內容和應用將蓬勃發展。

 

祖克柏比喻,現在就像是○三年黑莓機發表的時代,距離iPhone帶起智慧型手機熱潮,約還有三至五年。但他毫不懷疑,虛擬實境和擴增實境會成為下一個運算平台。

 

「沒有體驗前,只能想像,體驗當下就會變真實。」謝京蓓認為,當真正嘗試過後,大家就不會再問為什麼要發展虛擬實境和擴增實境?而應該要問,「為什麼不?」

 

虛擬世界

延伸閱讀

光繳稅就6400萬!八年級低薪宅宅每天盯盤17小時,翻成交量5千億當沖股神:我不怕賠錢,只怕自己無法突破

2024-04-01

不想被外資、主力當韭菜 又不易看出財報數字的魔鬼 該怎麼辦? 只有「童叟無欺」的裸K不會騙你!

2022-03-31

中華電、大成、台肥...主力最愛的「股票田僑仔」資產概念股該怎麼買?張真卿:1情形千萬別進場

2022-11-23

台股傳奇交易員!巨人傑17歲進股市、本金只有1萬,31歲翻成交量5千億超級散戶:即使賠1元也要找出原因

2024-03-27

判斷「主力股」要看成交量!法人圈打滾超過25年交易員「等他們囤夠所需股數時,股價就會飆漲」

2024-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