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把遊戲當工作 電競人才炙手可熱!

把遊戲當工作 電競人才炙手可熱!

張鴻

教育

今周刊特刊

指尖下的未來

2018-11-09 16:32

過去玩遊戲、打電動,總是給人不務正業的負面觀感;隨著電競愈來愈受到重視且成為主流,如今情況已有所不同,不僅成為熱門的職業選項,甚至還能出國比賽!

根據104資訊科技在2018年1月公布的「遊戲電競人才供需報告:電競不一樣」指出,99.2%的受訪者對於遊戲電競的刻板印象已逐漸消失(僅有0.8%的人認為愛打電動就是壞孩子),甚至有58%受訪者看好電競產業發展,其中以電競賽事最受青睞,其次為遊戲、硬體周邊、直播轉播。

 

電競職缺暴增 平均薪資高5,000元

 

104報告指出,目前(至2017年第3季)國內遊戲電競工作達1.19萬個,較2013年的3,998個,增幅高達197%。104資訊科技集團公共事務部經理張雅惠指出,以整體就業市場來看,遊戲電競雖然只占其中一小塊,但是就產業本身而言,近5年成長速度十分驚人,且在逐漸擴大中;尤其電競與其他產業連結性高,例如可跟電腦軟硬體及周邊產品整合,也可跟運動賽事、演唱會,甚至觀光旅遊做結合,形成完整的電競生態圈。

 

電競產業結合遊戲、運動、娛樂產業,職務類型橫跨224種,主要集中在網路業、電腦軟體服務、數位內容及多媒體相關產業;而前5大職缺為電話客服、軟體設計工程師、其他客服(如線上客服、銷售點數)、電玩程式設計師及業務人員。

 

從薪資水準來看,遊戲電競工作的平均月薪為新台幣3.5萬元,比非電競產業高出5,000元。若細分職務,設計人員月薪3.5萬、高5,000元,行銷月薪3.6萬、客服月薪3萬,高出2,000元;一旦晉升為高階主管,月薪達8.7萬元,高出1.7萬元,平均年齡33歲(較其他產業年輕3歲),顯見年輕人在電競產業較易獲得發展機會。

 

產學合作 開設電競學程培養專才

 

如果求職者平常喜歡打電玩、曾是電競選手或待過電競產業,是否會增加面試及錄取機會?張雅惠指出,主要取決於產業本身是否與電競相關或必須和電競產業合作,其次有9.7%受訪者(HR或用人主管)認為有遊戲電競相關背景,有助於戰略思考及邏輯訓練、反應快速、跟得上新科技發展趨勢(如AR/VR、直播等)。如果有機會,32%的人願意投入電競產業,主要是看好電競產業未來發展、把興趣當工作、高度運用新科技和社群網路。

 

由於電競產業需要的是廣泛性的專業人才,根據104調查,遊戲電競人才背景(畢業科系)相當多元,以商管(占30%)最多,藝術設計、數學電機、工程、文科及大傳的分布則相當平均。

 

因應電競蓬勃發展,許多學校陸續開設電競專班或電競學程來培育選手及電競產業需要的人才,如軟硬體開發、遊戲測試、行銷企畫、賽事執行等;並進一步透過產學合作,例如健行科技大學與電競職業戰隊J Team合作,引進專業顧問、師資,協助規畫專業賽事、電競諮詢服務等;萬能科技大學與微星科技(MSI)合作,從編製教材與專業課程,到參訪、研習,未來還有機會進到產業實習。

 

「不論是在學期間就開始參與電競賽事、畢業後投入電競相關產業,抑或是跨產業相同職務的水平移動,只要對電競有熱情、有一定好感度,就能進入這個產業。」張雅惠強調,其實電競需要的職能跟其他產業沒什麼不同,以行銷為例,只是將行銷標的從「某個產品」變成「電競或電競選手」,要行銷電競,自然要對這個產業有一定的認識與了解,像是目前有哪些遊戲、武器,比賽規則、遊戲術語等;由於線上遊戲沒有地域限制,對手或合作夥伴可能來自全世界,因此需要具備較好的語文能力。

 

 

培養第二專長 做好選手職涯規畫

 

近年台灣電競選手屢在國際職業電競賽事上獲得佳績,成為許多年輕玩家仿效的對象。然而,電競選手畢竟是少數,104報告指出,電競選手僅占電競相關職務的1%,平均月薪3.1萬(一線選手約4至5萬、高階選手7至8萬),必須靠比賽獎金及經紀收入,才可能年薪百萬。

 

「要成為職業選手,除了每天照表操練,配合運動維持正常體能,還必須以平常心面對比賽輸贏。電競比賽就是一連串思考及判斷的過程,做決定往往在幾秒之間,只要某個步驟或流程失誤,就可能滿盤皆輸。」張雅惠指出,電競是考驗體力和反應的運動,因此幾乎是年輕人的天下,選手平均年齡28歲,職業生涯僅22.5個月。

 

至於電競選手退役後的出路,根據104追蹤74位選手的職涯軌跡,有三分之一仍留在電競圈,轉而擔任戰隊後勤、教練、領隊、賽事相關人員,平均月薪3.5萬元;而三分之二離開電競圈的退役選手,多半從事進入門檻不高的工作,如業務、服務、助理或實習人員、保全、司機等,薪資幅度落在2.7萬元。

 

「電競選手透過訓練和比賽,學習團隊作戰、推演戰術、策略布局的能力,若能持續培養第二專長,退役後仍有機會延伸自己的職業生涯。」張雅惠強調。

本文摘自今周刊特刊《指尖下的未來》

 

延伸閱讀

54歲突收到公司優退通知,60歲退休計畫全亂...跟資遣有何不同?勞保年金請領秘訣、職場中年關鍵9問一次看

2024-02-20

勞退自提他專戶一口氣入帳38萬!勞保局最新統計,「這群人」超狠自提率近5成,自提有什麼好處?

2024-04-15

存股50張00929...股價一路漲16→20元,重新加碼的3個理由!高股息+勞保退休金,月領4萬簡單過生活

2024-04-12

新制勞退分紅最新績效!勞退基金前2月收益率4.32%、勞工帳上多1.38萬...勞退帳戶餘額怎麼查?

2024-04-01

退休金要存1431萬才夠?專家傳授1招:退休後無腦月領5萬,加上勞保勞退「本金根本不用1千萬」

2024-03-03